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毕竟是动了

历史毕竟是动了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9年,学者谢泳的《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出版。[11]1999年2月3日,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政府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老舍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在会上说,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享有盛誉的开拓者”。但是,一定神儿,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龄,历史毕竟是动了。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这是历史的必然。

“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

1999年,学者谢泳的《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出版。书中提到,1922年,学者金岳霖撰文《优秀分子与今日的社会》称,希望知识分子能成为“独立进款”的人,“我开剃头店的进款比交通部秘书的进款独立多了,所以与其做官,不如开剃头店,与其在部里拍马,不如在水果摊子上唱歌”。[9]

谢泳在书中写道,就经济地位而言,今日的教授绝不可和旧日的教授同日而语。民国时教授的收入是一般工人的20倍。不过,“过去的教授是手工生产的,少,也就值钱,今日的教授是机器生产的,多,也就贬值了。……今日的教授已不再是学衔、学问的标志,而是工资的一个级别,一个分配住房的资格,再加上一个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而已”。[10]

《逝去的年代》中有如下段落:

当我透过岁月的尘埃看到四十年代大学教授们的言论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半个世纪前,他们所努力奋斗争取的一切,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进步,单从言论自由和民间报刊的生长情况看,他们再也没有能像当年那样从容地议论国事,据理力争,公开坦率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这是何等悲哀啊。[11]

“他是自杀的?真的?老师怎么从来没给我们讲过啊?”

1999年2月3日,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政府联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老舍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在会上说,老舍是20世纪中国新文学“享有盛誉的开拓者”。

北京第二中学的一个高中学生听到父亲讲述1966年老舍自沉太平湖的故事,惊讶地瞪大眼睛:“他是自杀的?真的?老师怎么从来没给我们讲过啊?”[12]

“他对共产党没有深仇大恨”

1999年,季羡林先生访问台湾,拜谒胡适陵墓,献了鲜花,行三叩大礼。回来后,他写了一篇文章:《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在“他对共产党没有深仇大恨”小节中,季羡林写道:“我觉得,不管适之先生自己如何定位,他一生毕竟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

文章中有如下段落:

当时在大陆上“左”风犹狂,一般人大概认为胡适已经是被打倒在地的人,身上被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这样一个人的死去,有何值得大惊小怪!所以报刊杂志上没有一点反应。我自己当然是被蒙在鼓里,毫无所知。十几二十年以后,我脑袋里开始透进点光的时候,我越想越不是滋味,曾写了一篇短文:《为胡适说几句话》,我连“先生”二字都没有勇气加上,可是还有人劝我以不发表为宜。文章终于发表了,反应还差强人意,至少没有人来追查我,我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

我站在那里,蓦抬头,适之先生那有魅力的典型的“我的朋友”式的笑容,突然显现在眼前,50年依稀缩为一刹那,历史仿佛没有移动。但是,一定神儿,忽然想到自己的年龄,历史毕竟是动了。[13]

“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大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笔者试名之曰‘历史三峡’。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大致也要历时两百年。”

1999年9月,史学家唐德刚的《晚清七十年》由岳麓书社出版。书中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转型的方向、阶段和最终前景,提出了“历史三峡”说。

唐德刚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从封建转帝制,历时约三百年。“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变乱的性质便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转型’的现象。在历史的潮流里,‘转型期’是个瓶颈,是个三峡。”不过,“历史三峡”终有通过之日,这是历史的必然。[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