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排斥分析框架与参与式减贫

社会排斥分析框架与参与式减贫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益贫性增长是包容性发展理论中相对于传统发展理论的涓滴式增长而言的减贫思路。社会排斥分析框架主要用于描述弱势群体所遭受的多重不利境遇,分析其被排斥出社会行动参与过程而表现出的贫困状态。此外,社会排斥分析框架也使得对减贫的维度扩展到社会地位与权利等非物质贫困以及基本能力被剥夺和机会丧失等方面。

传统发展理论将贫困的本质理解为物质贫困,并认为其他形式的贫困最终都可以转化为物质贫困或金钱贫困,进而经济增长足以解决贫困的观点被实践证伪。实际上,经济增长只是贫困减少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增长的性质及模式、增长成果的分享以及不平等程度的变化等因素都影响着减贫的成效,涓滴式增长虽减轻了绝对贫困但可能加剧相对贫困,而贫困化增长甚至加剧绝对贫困。此外,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等维度的贫困也不是仅靠财富增长、财富积累就可以解决。包容性发展理论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理论支持,大体形成了益贫性增长、参与式扶贫和社会排斥分析框架等几种减贫思路。

益贫性增长是包容性发展理论中相对于传统发展理论的涓滴式增长而言的减贫思路。该思路认为穷人由于在人力资本积累、社会关系网络等方面的相对劣势而面临不平等的经济发展机会,再加上市场失灵、马太效应等导致涓滴效应减弱和贫困化增长特征强化,从而使穷人无法借助经济增长而减贫脱贫。因而,要实施扩展就业机会、经济机会和能力兼顾的减贫战略,如促进对低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为穷人提供更多的谋生和就业机会;提供广泛的基本社会服务,为穷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增强穷人的人力资本,提高其获得就业机会的能力;赋予穷人政治民主、社会平等的权利,增加穷人参与经济决策的机会;加强社会保障,以使穷人更好地利用经济机会等。

社会排斥分析框架主要用于描述弱势群体所遭受的多重不利境遇,分析其被排斥出社会行动参与过程而表现出的贫困状态。首先,该框架强调社会排斥是一个过程,具有动态性;其次,强调社会排斥包括经济排斥、政治排斥、社会关系排斥、文化排斥和社会福利制度排斥等,具有多维性;第三,认为社会排斥是由不同的社会推动者和施动者导致。社会排斥分析框架对于减贫的指导意义在于注重考察多层次的不利条件如何使社会的边缘群体(穷人、老人、单亲、新移民、失业者等)陷入被主流社会排斥的境地,以及为如何消除社会排斥所提供的建议。此外,社会排斥分析框架也使得对减贫的维度扩展到社会地位与权利等非物质贫困以及基本能力被剥夺和机会丧失等方面。

参与式减贫是将发掘贫困主体的“主观努力”和扶贫主体“客观支持”相结合的减贫思路,即主观上使扶贫对象认同扶贫项目的各项工作是“自己的事”,客观上通过创造机会、促进赋权等,使贫困主体全面参与扶贫项目的设计、决策、实施、管理、监督和评估的全过程,进而提升贫困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扶贫开发、减贫脱贫的可持续性。与益贫性增长和社会排斥分析框架的减贫思路不同,参与式扶贫除了强调通过经济社会环境和制度变革为穷人创造机会平等、福利普惠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以外,更相信穷人、依靠穷人,赋予穷人权利,强调内源发展在减贫中的作用。该减贫思路基于穷人更了解自身资源和贫困状况的事实,外部资源注入、环境改善和增强穷人自我发展能力并重,充分尊重穷人的权益和愿望,能极大增强减贫过程的内外部包容性以及减贫成效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