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个对得起乡亲的好村官

做个对得起乡亲的好村官

时间:2022-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今年50岁,1965年生于文安县董村管区西大有村。聊起我家所在的西大有村,这位书记可发了愁。就这样,时年26岁的我当上了西大有村的村支书。正是秉承着不能对不起乡亲的信念,我和村班子在村里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2000年,西大有成为全县农业试点,开始试种糯玉米,一种就是10年,西大有的糯玉米闻名乡里。大棚种植在西大有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在我们村干部的争取下,镇文化站建在了我们西大有村。

廊坊市文安县孙氏镇西大有村党支部书记 王宝齐

我今年50岁,1965年生于文安县董村管区西大有村。我1983年12月应征入伍,因表现突出,1986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当时正值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决定下海经商。做生意让我捞到了第一桶金,在天津还开了自己的公司,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拨人。

乡亲们鼓励我当了村支书

1991年,我回乡探亲,开着新买的汽车却怎么也进不了自己的村,坑洼难行的泥土路把我挡在了村外。无奈,我只好把车停在了乡政府的大院,因而有幸结识了当时的乡党委书记。聊起我家所在的西大有村,这位书记可发了愁。西大有村不但没有像样的路,选个村干部也很难,村里矛盾较多,上访不断。听说我当过兵,年纪轻轻又是党员,党委书记就建议我回村当村支书。生意正红火的我当时没太当回事,可是“王宝齐要回村当村支书”的消息却不胫而走。村里人听说宝齐回来了,还要给大伙当村支书,个个举手赞同。村民的热情支持和乡党委书记的殷切鼓励让我很受感动,想想村里落后的现状以及村民们贫苦的日子,一种英雄主义情怀在心里油然而生。我松下口来,答应给西大有村当一回村支书,但因为年轻,所以只是“试着当”。就这样,时年26岁的我当上了西大有村的村支书。

当干部就要对得起父老乡亲

初当村支书,环境还没熟悉过来,现实的问题就来了。党支部连个办公的地方都没有,村支部唯一的财产就是一根系着广播喇叭的铁管子,孤零零地矗立着。面对这种窘况,我首先决定将自己在村里的老房子作为村委会办公室。接着走村入户,察访民情,了解村里最迫切的问题。

修好致富路。要修好进村的那条路需要10万元,在当时1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我拿出1万,剩下的钱由乡政府牵头组织3个村筹措,钱终于凑齐。动工那天全村老小都来帮忙,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子,大家都拿了铁锹来干活。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不能对不起乡亲”这句话在我心里扎了根。

搞特色农业。正是秉承着不能对不起乡亲的信念,我和村班子在村里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在十里八乡都还用垄沟浇地的时候,我就带领村民进行了水利改造,集资买了管道,让全村1000多亩地都用管道浇上了水。西大有没有什么特色产业,村民以种地为主,我和村班子就在种地上动起了脑筋。1998年,我带领村民开始种植旱作小麦,全村百亩地膜小麦试验田长势喜人,庄稼大丰收的时候,村民脸上都挂满了幸福笑容。2000年,西大有成为全县农业试点,开始试种糯玉米,一种就是10年,西大有的糯玉米闻名乡里。

引进新技术。除了糯玉米,西大有更有名的就是大棚菜。我专门从农校聘请了两名大学生教村民种菜。村民们晚上听课学习,白天跟随老师进棚种菜,几年下来,就掌握了种菜技术。大棚种植在西大有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108个大棚遍布村北,每个棚每年9000元的收入,让村民着实尝到了种菜的甜头。当时我每天都跟着在大棚里忙乎,哪天要是起风了,为了确保大棚不出问题,就算是半夜我也指定第一个到大棚!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只有把老百姓当自己人,老百姓才会把你当自己人。只要在村里碰见,父老乡亲们都会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村民给我的笑容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自己建市场。为了活跃村里的经济,让村民多条挣钱的道,我提议村里设立了集日,逢三、逢八周围村的人都过来赶集,原本冷清的西大有村一下子热闹起来。我们还在村里成立了“中原牲畜交易市场”,一时间客从八方来,全国各地的客商往来不绝,每年交易额达数千万,西大有村着实兴盛了起来。有人编了顺口溜形容村里的情景,“村北蔬菜,村南粮,村西市场梨树行”,鲜活地展示了西大有村的繁荣村貌。

为乡亲们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新农村就像居家过日子,追求幸福的脚步不能停,更要与时俱进。

美化村环境。自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以来,我们西大有村紧跟时代步伐,先后投资50万元,重修了通村路;投资30万元新打机井1眼;投资50余万元,将村里的大小街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投资20万元安装了路灯,实现了亮化。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我们村又总投资75万元新建精品景观一处,自此村街面貌再换新颜。

建设文化站。2014年,管区筹备镇文化站。在我们村干部的争取下,镇文化站建在了我们西大有村。为配合文化站建设,我征得村民同意,将村里总价值70余万元的两套120平方米的楼房、6间平房和两块规划活动场地提供给了文化站。随着文化站建成投用,村民们又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到读书室看书,去活动室排练,到篮球场上挥汗如雨,或是阳光尚好的午后在休闲亭廊里拉拉家常。在文体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今天,村民们找到自己的精神归宿。好多乡亲跟我说:“自从建了这文化站呀,现在人们得空就去文化站唱唱歌跳跳舞看看书,打牌赌博喝酒闹事的基本没有了!”

建设新民居。和其他有些村不同,我从不主张为村集体累积财产,我的理念是:把每分钱都花在老百姓身上。为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村里以超低的、乡亲们买得起的价格,盖起了新民居。如今两栋新楼拔地而起,不少村民已经住进了楼房,水电气全通了。住进楼房的村民欣喜万分,“楼房里就是暖和,又干净又舒适,以后大家伙都住进来才好呢!”新民居还在继续建设,我们的计划是,争取五年之内让全村老百姓都住进新楼房。

规划美好未来。从我26岁担任村支书那天起,不知不觉24年过去了,我从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现在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头子,正是有了当初那句“不能对不起乡亲”的誓言,我和村班子一班人将半生都献给了全村百姓,也让家乡面貌焕然一新。然而,在我心目中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村目前正在计划盖一座养殖场,利用村里的自然地理优势,将全村建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养殖基地,对接全国的肉联厂,并吸收村民入股,让全村人都能享受村集体带来的实惠,使中国梦成为村民心中美丽的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