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破解“吉芬之谜”

破解“吉芬之谜”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马铃薯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宝。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固原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8%和2.6%。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北方马铃薯大面积丰收等因素影响,固原的马铃薯面临外销量和价格双下降的严峻形势。这个谜案就是“吉芬之谜”,固原人正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破解这个谜底。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吉芬效应”或者“吉芬之谜”。

破解“吉芬之谜”——固原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片断性思考

这个来自美洲的亲戚,已经一幅西海固的模样/一身泥土,说着只有西海固人才懂的方言/在乡村人的嘴里,他是主人/而在城市的餐布上,他会唱响蓝色的副歌。

——援引固原诗人单永珍礼赞马铃薯的诗句作题记

马铃薯年及相关的冷暖消息

马铃薯,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原产于南美秘鲁,已有1800年的栽培历史了,明末清初引入我国。徐光启《农政全书》对马铃薯有详尽的记载。马铃薯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一宝。它既是粮菜作物,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又是工业原料,被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制药、化工、建材等诸多领域。它的价值正在得到全新的认识。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名副其实的马铃薯年。2007年世界粮食日过后的两天,联合国第62届大会宣布2008年为“国际马铃薯年”,联合国纽约总部为此在10月18日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郑重宣布“国际马铃薯年”。此举意在提高公众对马铃薯在战胜饥饿中所发挥重要作用的认识,促进马铃薯的生产、加工、消费和贸易。

2008年也是中国的马铃薯年。2008年9月8日中国(宁夏·西海固)马铃薯节在固原市西吉县隆重举行,这是继2005年首次在西吉县举办宁夏固原马铃薯节之后的第3个马铃薯节了。这年固原全市种植马铃薯面积234.8万亩,总产量211万吨。其中西吉县的种植面积达到123万亩。

这是西吉县继2006年以种植113万亩马铃薯首次成为全国马铃薯种植第一县之后第3次当“第一县”了。其实,早在2004年,西吉就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也成为固原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固原、西吉的马铃薯淀粉和鲜薯销往国内各地,开始走出国门。

2008年岁末,固原马铃薯遭遇销售“寒流”,“暖流”接踵而至。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8500万亩,总产量8000多万吨。固原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2.8%和2.6%。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北方马铃薯大面积丰收等因素影响,固原的马铃薯面临外销量和价格双下降的严峻形势。在销售“寒流”出现之时,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有关厅局、固原市、县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积极想方设法为马铃薯闯销售“寒流”做努力;与此同时,一股强大的“暖流”迅速传遍西海固大地,固原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牵动了胡锦涛总书记和回良玉、王岐山副总理的心,总书记和两位副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国家有关部委迅速派出调研组赴固原帮助解决马铃薯销售难题。

日前,又有一条喜讯传来,经固原市委、政府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商定,2009年1月12日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有限公司举办“宁夏固原六盘山马铃薯及特色农产品销售推介暨销售专区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固原市的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将通过与全国的大市场建立合作关系,有望成功登陆包括首都在内的大的消费市场。诚然,我们还不能讲固原马铃薯已经闯过“寒流”关口,但形势开始好转,前景令人乐观。

“寒流”阴影与“吉芬之谜”

谷贱必伤农。对于那些依靠马铃薯获得收入的固原薯农而言,马铃薯销售遭遇“寒流”并非第一次。他们有过好多次难以忘却的记忆:2003年以前,他们多次排起数公里长的车队,在凛冽的寒风中,在冰冷的暗夜里等着交售那些让他们苦熬了一年的“庄稼”。心忧炭贱愿天寒呀!然而他们得到的却是一张“白条”;2004年,又是一次销售“寒流”。在绵绵的秋雨中,那些刚从土地里钻出的土豆,随即遭遇了“冷漠”。据不完全统计,当年仅腐烂倒掉的鲜薯多达万吨之多。面对薯农的遭遇,看着那些曾经拯救过无数西海固人生命的“救命蛋”如此作贱。当地媒体撰文直呼:谁为固原解忧愁!同样,对于渴望着强地富民,将马铃薯作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固原市县各级政府而言,每次马铃薯遭遇销售“寒流”,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联系销售渠道,开辟绿色通道,帮助淀粉生产企业获得信贷,维护薯农利益,等等。

固原一直在努力解决销售难的问题。仅就帮助薯农建设马铃薯储藏窖一项就投资上千万元,目前全市有马铃薯储藏窖1万多座,年储存能力达到60万吨。这一仿佛分洪库坝的现实举措,确实有效解决了一个时期存在的马铃薯销售时段过短,导致压价贱售和大量损失的问题。然而,马铃薯销售难问题总有那么多不为我们所完全掌握和左右的类似谜案的一些“规律”。这个谜案就是“吉芬之谜”,固原人正在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破解这个谜底。

凡是接触过西方经济学的人士都知道“吉芬之谜”。“吉芬之谜”是19世纪的英国统计学家吉芬通过研究发现,土豆在市场销售中存在悖于“需求定理”的现象。需求定理,就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一般商品而言,需求量与它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商品价格越低,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则越小。

而土豆则刚好与需求定理揭示的规律相反。吉芬曾对爱尔兰的土豆销售情况作过研究,发现土豆价格上升时,人们对它的需求量上升,土豆价格下跌时,对它的需求量也下跌,即:价格与需求量成正比例关系。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吉芬效应”或者“吉芬之谜”。土豆这种特别便宜的农产品为何和珠宝、字画、古董等奢侈消费品一样,也具有“买涨不买落”的市场特征呢?固原的马铃薯多次遭遇销售难题是不是也是“吉芬之谜”在起作用呢?是不是“多收了三五斗”之后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呢?

仔细研究“吉芬之谜”被发现时期的社会经济状态,也就是说当时爱尔兰国内的经济生活现状。我们会发现,“吉芬之谜”固然揭示了人们在消费时普遍存有的图虚荣赶时髦的消费偏好,但同时揭示出了两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是小农经济的必然性悲剧。丰收了,必然同时大量地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必然导致集中压价贱售现象的出现;二是迄今为止,土豆依然被定位为“穷人的餐点”,和肉食等食品作着简单的不科学的比较,这是不公允的,或者说有相当多的消费者还在秉持今天已经被绿色消费观所颠覆和取代的陈旧观念。

依此,我们来思考固原的土豆销售难问题,结论有这样几点:第一,固原在土豆销售上还存在着浓重的自然经济印痕,也就是说销售仍旧是以农户自主的集中无序销售为主,这必然导致丰产不丰收悲剧的上演;其二,自我加工转化的能力不强,大量的马铃薯依然以鲜薯形态出现在低端消费市场上;第三,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马铃薯品牌,也就是说没有能够用今天的绿色消费观念让马铃薯登上“大雅之堂”,使之转换身份,成为当今世界追求绿色健康消费者的首选食品。综上所言,“吉芬之谜”的关键点在于,马铃薯能否成功走出低档食品的行列。

产业马铃薯与文化马铃薯

价值总是和使用价值结伴而行,随影而至的。没有使用价值,价值焉附?如何做大做强固原的马铃薯产业,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市场规律和价值规律,必须走产业化与文化品牌之路,其立足点又必须定位在生命马铃薯上。这里,记者只简单说说文化马铃薯的品牌建设问题。

大量的检测指标说明,马铃薯是一种全能的生命供养食品,它全身是宝,含有人体不能自我制造的8种氨基酸及大量维系生命健康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在相当长时期,人们总是在灾荒年想起它珍惜它,在丰盈年又轻视它乃至贱视它,将它定位为是低级消费食品。固原这个灾荒频仍的地区,历史上马铃薯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应当责无旁贷地扛起文化马铃薯的大旗。

要打好绿色食品的牌。今天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全球化饮食文化的主色调。诸如“生态食品”“自然食品”“蓝色天然食品”“健康食品”“有机农业食品”等等,在我国统一被称作“绿色食品”。固原是中国的马铃薯之乡,也是中国绿色食品的产地之一。早在2004年2月,固原西吉就被中国特产之乡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全国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包括马铃薯在内的固原许多农产品生产都是在无污染的条件下种植、养殖的,绝大多数施用有机肥料。特别是固原海拔高,光照充足,病虫害少,昼夜温差大,在同样技术条件下,固原马铃薯的品质要远远优于毗邻的甘肃定西马铃薯。资料还显示,固原马铃薯淀粉、干物质积累和质量接近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固原马铃薯科研推广力量已经发挥了相当良好的作用,优良品种普及率达到90%以上。其中有好几个品种获得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西吉马铃薯原产地商标也早已通过国家工商局注册。但是我们缺乏强劲有力地宣传推介。

要抓紧马铃薯文化的建设。近年来,西吉县已经连续3次召开了马铃薯节,也进行了一些有力的宣传,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马铃薯宣传还没有形成。记者认为,必须就此下工夫。年前,西吉县委宣传部出版了一本书叫《中国马铃薯之乡》,已经明确地提出了文化马铃薯的概念,已经掀开了写就马铃薯文化的扉页。要立足于此,借“宁夏固原六盘山马铃薯及特色农产品销售推介暨销售专区启动仪式”正式叫响马铃薯文化这个口号,将此作为做大做强固原马铃薯产业的一个切入点。

挑战中蕴含着许多机遇,此次马铃薯销售遭遇“寒流”,欣逢党中央、国务院关心,国家有关部委、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想办法做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做大做强固原马铃薯产业的路程虽然并不那么短暂,但我们有信心有信念把它做好做大做强。一句话,固原人必须要为马铃薯做主!

(原载《固原日报》2009年1月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