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豪门故里许亭村

豪门故里许亭村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许亭村位于石家庄市赞皇县许亭乡,四周群山环绕,有“莲花山城”之美称。这个小村庄,历史悠久,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跟一位大将军有关。在许亭村有一棵古槐,胸径很粗,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勉强抱得住。村民告诉我们说,许亭村在唐朝出了六位宰相,其中李德裕功勋最为卓著。因此,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等人便结为朋党,竭力向李吉甫进行报复。对此,李德裕深感内疚。

小小许亭村是否真的走出了六位唐朝宰相?李德裕又因何连遭贬谪,连温饱都成问题?

2003年1月6日,一封来自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的信,寄到了赞皇县许亭村。信中提到了许亭村的六大名人,就是他们,使得小小的许亭村,在唐朝有“许亭李半朝”之说。

许亭村位于石家庄市赞皇县许亭乡,四周群山环绕,有“莲花山城”之美称。这个小村庄,历史悠久,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据说跟一位大将军有关。

这位大将军就是韩信。公元前204年,韩信、张耳出兵井陉,与赵王歇、陈馀背水一战,韩信大胜,追歼陈馀经过此地,将士请“停”,一位将领说此地秀美,停下来犒赏三军吧,韩信“许之”,就是说韩信允许了。久而久之,停歇的“停”就变成了亭子的“亭”,就成了现在的许亭。

当然,这只是许亭村村名来历的说法之一,在村里还有好几种传说。

“许亭李半朝”

“许亭李半朝”形容的是许亭村在唐朝的名气,到底是什么让许亭村如此有名呢?

在这个小村里走街串巷,游者无不被那些有特点的街名所吸引。比如古槐街等等,单就这些名字,就透着说不尽的故事。

⊙ 许亭村千年古槐树

在许亭村有一棵古槐,胸径很粗,三四个成年人才能勉强抱得住。听村里人说,像这样的老槐树,以前在村里有好几棵,现在只剩一棵了。

然而,真正让许亭村名满大唐王朝的,不是这千年古槐,名头全在村庄一间普通的房子里。

在“赞皇六宰相资料陈列馆”,供奉着唐朝六位宰相的牌位,墙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这六位宰相是李峤、李吉甫、李绛、李珏、李德裕、李固言。

《旧唐书·李峤传》记载:李峤,字巨山,赞皇县人。他曾经三度为相,深得武则天倚重。李绛为官刚直廉正,清代人朱轼在《历代名臣传》中评价他“知有国而不知有身”。

李吉甫和李绛是唐宪宗时的同殿宰相,李德裕、李固言和李珏是唐文宗时的同殿宰相。

李吉甫,字弘宪,二十七岁为太常博士,唐宪宗元和二年(807年)为相,曾协助宪宗削藩,使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出现“元和之治”,是唐朝的“经纬之臣”。封赞皇侯,徙赵国公。

村民告诉我们说,许亭村在唐朝出了六位宰相,其中李德裕功勋最为卓著。但是,这个人却很怪,特别讨厌科举。有一次,他的父亲李吉甫劝他参加考试,他只说了六个字“好骡马不同行”,在李德裕心中,进士就是一些只会遣词造句,溜须拍马的乌合之众,他才不和这些人同流合污呢!没参加过科举考试,李德裕是怎么当上官的呢?

坎坷仕途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饶,饱读经史,才学出众。因为不愿以科举致仕,所以一直没当官。直到元和八年(813年),他的父亲李吉甫因功得到了一个门荫名额,这个已经二十七岁的李德裕,才得到了第一封任命书:秘书省校书郎。

让李德裕没想到的是,刚踏进仕途,就卷入了纷争。

话还得从他父亲说起。李吉甫力主削藩,曾奏请唐宪宗将反对用兵于藩镇的宰相李逢吉罢相削职,还曾奏请唐宪宗将妄陈时政的制科举子牛僧孺、李宗闵等人贬逐出京。因此,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等人便结为朋党,竭力向李吉甫进行报复。

李吉甫病逝后,他们将积怨转移到了李德裕身上。李德裕坎坷的仕途之路,就此开始。

唐穆宗时,李逢吉施展手腕,宰相裴度、元稹双双被贬,宰相的位子一下空出来两个,一个自然归李逢吉,而另一个给谁呢?

按才学和能力来说,大家普遍认为,非李德裕莫属。

可是,老奸巨猾的李逢吉却不想这样,一是他俩不在一条船上,最关键的是李德裕的才学比他高。

清朝《随园食单》里有一段文字,说“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如李赞皇(赞皇许亭的李德裕)、张江陵(张居正)一流,须专用之,方尽其才。”后人把李德裕和张居正并列,可以看出李德裕并不是平庸之辈。

最终,在李逢吉的暗箱操作下,本该属于李德裕的位子,就落到了牛僧儒手中。李德裕被外派到了遥远的浙西。不成想,这一去,就是八年。

不过,在这八年当中,他励精图治,为百姓谋福,浙西政通仁化,民风大改。

后来,李德裕又被贬到了西川。当时,西川兵刚被南诏大军打得魂飞魄散,士气低沉,而且兵员严重不足。

李德裕来了之后,招兵买马、修复工事,解决民生问题,才用了两年时间,西川元气恢复,威震南诏和西山八国。

⊙ 李德裕像

所以,大和五年(831年)吐蕃驻维州也就是今天汶川西北的守将悉怛谋,主动向李德裕请降,使沦陷四十二年之久的维州城回归唐朝。

李德裕接受悉怛谋请降后,派兵据守维州,并向朝廷上奏:乘机出兵讨伐吐蕃。

宰相牛僧孺对李德裕心怀仇恨,竟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以唐朝刚与吐蕃结盟而不宜毁约为借口,上奏文宗令李德裕将悉怛谋和维州城交还吐蕃,结果悉怛谋及其所部将士皆被吐蕃杀害。

对此,李德裕深感内疚。一年后,在西川任监军的宦官王践言入朝向文宗讲述了悉怛谋被杀的事实真相。文宗后悔不已,随即将牛僧孺罢相,召李德裕回朝担任兵部尚书。大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任宰相,进封赞皇县伯。

李德裕拜相后,本想干一番大事,重振朝纲,无奈当时文宗昏庸,宠信李训、郑注等奸佞,在他们的挑唆下,大和八年(834年)李德裕被贬为镇海军节度使,随后又连遭贬谪,再次跌进仕途的低谷。

再次遭到贬谪的李德裕,写了一首诗来抒发内心的感伤:“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官旗。顾我飘篷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这首诗是李德裕再次被贬浙西观察使时写的《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通过题目,可以看出四处漂泊的李德裕,开始想念远在赞皇的许亭老家了。不过,否极泰来,壮志难酬的李德裕终于等来了他的伯乐,在政治上开始施展拳脚。

伯乐就是唐武宗。开成五年(840年),唐武宗即位,李德裕被召回朝复任宰相,并一直深受武宗信重。

从此,李德裕的仕途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政治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可是,李德裕面前摆着的,却是棘手的政局:回鹘犯边。

乌介可汗率领部众侵扰边界,塞北局势紧张。不过,李德裕早已做好了战略部署,派刘沔为招抚回鹘使,调集九路军队反击。出奇兵,歼敌三万多,取得了反击回鹘的胜利。

清代毛凤枝评价李德裕“料事明决,号令整齐,其才不在诸葛亮下”。

会昌三年(843年),李德裕力主削藩,因功勋卓著,进封卫国公。并且协助武宗灭佛,使腐败衰弱的晚唐,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会昌中兴”。

然而这么大的功劳,并没有让李德裕永远稳坐相位。一朝天子一朝臣,唐武宗死后,唐宣宗李忱即位。李忱忌恨唐武宗,恨屋及乌,自然也讨厌武宗的爱卿李德裕。再加上奸臣从中作梗,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李德裕被罢相,出任荆南节度使。不久改东都留守,住在洛阳。

海南的李氏后裔

对于长年政务缠身的李德裕来说,在洛阳南郊龙门山平泉山庄也就是今天龙门山南伊川梁沟村的日子,虽是被贬,但也是温馨闲适的。

李德裕自酿“吉祥府酒”,还喜欢收藏珍木怪石。其中有一块石头他特别喜欢,每当喝醉了,一躺在上面,一身清爽,美其名曰“醒酒石”,还告诫家人:谁要是把我的石头给了别人,就不是我的子孙!

在许亭村,有一块残碑,碑上有平泉书院字样,平泉书院跟平泉山庄有什么关系呢?

许亭村村委委员闫来栓介绍说:在李德裕平泉书院的旧址上,现在还有一块碑,碑文写道:“去邑三十里而遥记忆,峪前有寺曰玉泉,考志旧有唐文饶李公之平泉院也。”根据史料记载和村民的流传记忆,这里是李德裕他们李家孩子读书的地方,是李家的书院。后来李家人搬走了,在旧址上重修改成了玉泉寺。

现如今,李德裕李氏一族,当年的平泉书院,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但是李德裕这个大家族崇文尚学的风俗,却在许亭村传承了下来。发展到清朝,竟然还出现了一位帝王之师——杜南棠杜翰林。据说道光皇帝还曾经在他们家住过。

据闫来栓介绍,村里的翰林路就是因为杜南棠是清朝的翰林学士才这样命名的。这里本来是两进院,现在就剩一个宅院了。当年十几岁的道光皇帝还曾经在这住过。道光皇帝曾赐给杜翰林一块帝王之师的牌匾和一道圣旨。牌匾被人偷了,以前唱戏的时候,戏班子还拿真圣旨当道具,现在不知道流传到哪儿去了。

⊙ 平泉书院旧址碑刻局部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李德裕被贬到海南崖州当司户,这一贬,李德裕的仕途就走到头了。一朝宰相,被一贬到底。生活窘迫,凄惨无比。

《赞皇六宰相》这本书上收录了一封李德裕写给表弟的信。信中说:开缄感切,涕咽难胜。大海之中,无人抚恤。资储荡尽,家事一空。八口嗷嗷,往往绝食。块独穷悴,终日苦饥。

大中四年(850年),李德裕怀着悲憾离开人世,享年六十三岁。他的后人,就留在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多港峒村。

2003年1月6号,李德裕的后人李学坚寄来了一封信,信中说道:“我的祖先卫国公李德裕为国为民做出了很大贡献。贬他南下当司户后,生活在海南多港峒黎村,和黎姑联婚,育下许许多多子孙后裔,在这生活。”“村里人说我是李德裕后裔,是文明的,有文化水平的”,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李学坚那种骄傲之情。

能让李德裕的后人和故土联系,这无论对故去的李德裕,还是对现在的李学坚,对黎村和许亭村,都是一种欣慰和感动。

这正是:

许亭小村古韵长,千古名相辅大唐。

后人衷心传村史,宰相故里美名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