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身份证的旅行

身份证的旅行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俩和机场人员好说歹说,甚至拿出会议通知、工作证、单位与家庭联系人员名单等,还是不让上飞机。三张身份证的分布如下:Y先生始终随身带一张,一张放在单位后勤小高处专门为购票所用,家中再备存一张。久寻不到小高,只能打第三张身份证的主意。又过了几天,Y先生的第三张身份证又搭乘EMS回到他手中。当然第二张身份证由后勤小高带着,当天就回到家乡。

1993年初夏时节,我随Y先生去北京参加系统科技大会,会议地址在北京的京西宾馆,这个宾馆是建国初为军队会议而建,改革开放后,面向社会,但内部管理还是很规范,且所有门岗都是部队兵站哨,很是安全。那时的条件不比现在,Y先生是我的分管领导,我们两人一间,会议空闲时,也喝茶抽烟,下棋聊天。待三天会议行将结束,得知同单位不同专业两位部门负责人刚到北京开会,于是晚饭后,我鼓动Y先生去看望他们。同单位的人难得在北京相遇,自是一番开心、热闹。四人小酌,打牌,下棋,到子夜时分才匆匆回到驻地。第二天上午,我们搭会务车去机场准备返程。

车行半路,Y先生忽地问我他的身份证、机票是否在我这里。我回答不在,大家说好各自保管。Y先生预感出了问题,在车上翻遍大小包,只有机票没有身份证,摸遍衣裤口袋,都没有,坚持说身份证在我这里。我只得当他面,翻开随身公文包检查,确实没有Y先生身份证的踪迹。此时,Y先生发现昨晚穿的衬衣忘带了,一定是留在宾馆的衣橱里,身份证也肯定是在衬衣口袋里。于是,决定兵分两路,我带着二人行李照旧赶赴机场,Y先生打的返回宾馆取衬衣和身份证。我到机场后,左等右等,直到离起飞还剩二十分钟时,看到Y先生气喘吁吁地赶来,心想总算还好,要不是我事先和换登机牌的经办员说好,起飞前二十分钟是不能办理登机牌的。当我兴冲冲问Y先生是否拿到身份证时,Y先生一脸愁容地说:衬衣在,身份证没有。我们俩和机场人员好说歹说,甚至拿出会议通知、工作证、单位与家庭联系人员名单等,还是不让上飞机。无奈,二人只得垂头丧气打的回会议驻地,联系会务组,请求帮助。经联系,要由当地会议组织单位保卫部门出面,陪同去会议召集单位所在地公安部门做张临时身份证,快则一两天,慢则三五天。别说三五天,一两天我们也待不住,前天下午,会议结束,我和Y先生上街,鼓动他为他老婆买了几斤进口水果,那时的进口水果只有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才有,我们家乡这样的中小城市只听过,没见过,更无口福吃过。Y先生不惜花几百元给夫人买了几斤,可天热,经不住耽搁,我帮他将水果拿到宾馆厨房冷藏。

住宿安顿下来后,Y先生觉得单等会务组织方可能还不行,遂和我一起开展“自救”行动。Y先生说,他有三张身份证,就是因为要经常出差,有时人在甲地出差,下个会议通知已到单位,去乙地,当年购票可都要身份证原件。想来想去,只得作遗失状,前后又申领了两张。三张身份证的分布如下:Y先生始终随身带一张,一张放在单位后勤小高处专门为购票所用,家中再备存一张。我哈哈大笑,称赞他的深谋远虑,问题是我们身处北京,如何让单位、家中的身份证“飞”到手头。我随后联系小高的手机(当年为工作方便,给后勤负责人配了“大哥大”),按照我和Y先生商定的最佳方案,由小高带上Y先生的身份证,第二天一早头班飞机赶到北京机场,我俩赶去北京机场,交接身份证(机票已改签至第二天下午),这样第二天下午,Y先生和我就能回到家中。那天傍晚开始联系小高,一直不通,我每隔三五分钟拨一次,记得有生以来,那天是我拨打电话最多的,到晚上十一二点,恐怕不下上百个。久寻不到小高,只能打第三张身份证的主意。我和单位的谢师兄联系上,请他去Y先生家中取来第三张身份证,用EMS快递到会务组。那一夜,我和Y先生没有睡好,Y先生骂小高的唾沫肯定足以淹死小高了。我拨打电话也累了,盘算着第二天能否在东道主帮助下,如期回家。躺着躺着,脑海中浮现出当代文学名篇《潘先生在难中》的那些情节。

第二天一早,会务组急匆匆带我们去会议召集单位,先在保卫部门开好证明,再一起去所在地公安局拍照、填表、粘贴、盖章,一系列程序走完,时已近中午。急得我俩慌不择路地赶到机场,又是一番程序,总算办理好登机手续。待我俩走进候机楼,才想起与千里之外的家中联系,谢师兄告知,小高已联系上,且已带Y先生身份证来北京,家中的第三张身份证也已快递给北京会议组织方。

回到单位约一周,Y先生来电叫我去他办公室,给我看了一封信,是部队的挂号信。我展开一看,不禁哈哈大笑,信是京西宾馆警卫连指导员亲笔所书,信中告知,门卫在某天夜里捡到一身份证,后几经查验,确认是Y先生在会议期间不慎遗落,就联系会议组织方,查清我们单位确切地址,给邮寄了回来。也就是说,那天晚上我俩外出回驻地时,门岗要求出示住宿证,Y先生将衬衣口袋中的住宿证掏出时,将身份证不小心带出掉落在地,后被执勤人员捡到。我俩最焦急的时候,那张身份证正静静地躺在离我们不足百米的警卫连指导员桌上。Y先生要我代表他写了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给对方。

又过了几天,Y先生的第三张身份证又搭乘EMS回到他手中。当然第二张身份证由后勤小高带着,当天就回到家乡(小高为此被Y先生臭骂了一顿)。短短几天中,Y先生的三张身份证“旅行”了一大圈,不得不说也是职场生涯中的一件趣事。

廿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机票、动车票、火车票购买管理已非当年可比,先进了许多,方便了许多,也严格了许多。但我总在想:身份证遗失应属常有的事,如何方便出行,又能“验明真身”,这是交通部门还需大大努力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