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忆唐文治先生和唐庆诒先生

回忆唐文治先生和唐庆诒先生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1938年进交大读书时,唐文治先生早已不是交大校长。原来这位老人就是久仰其名的唐文治先生。唐先生坐定后,那位引路人,据说也是唐先生的一位学生,先将这一课的题目和大意简单介绍了一下。唐庆诒先生是唐文治先生的长公子,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80年代,一直是交通大学英文教授。唐文治和唐庆诒两位先生,父子相承献身祖国教育事业,在交大百年历史中,前后执教达七八十年。

刘其昶

唐文治先生(1865—1954),号蔚芝,江苏太仓人,清光绪进士,是一位教育家和国学家。他曾于1907—1920年间任交通大学之前身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大学堂和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监督和校长之职,确立了学校专业设置以工为主,工管结合;教学上工文并重,学以致用;并倡导求实务实为学风。1920年又创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以“保存祖国文化和培养国学人才”为宗旨。三四十年代交大颇负盛名的国文教授陈柱尊先生即毕业于该校。

我1938年进交大读书时,唐文治先生早已不是交大校长。但他对交大仍有深厚的感情,经常在星期日上午到交大来讲授国学,因此仍有幸能见到这位老先生的风采和体会到他的治学精神。当时交通大学的徐家汇校舍已被日军侵占,交大被迫迁入旧法租界内震旦大学(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中华学艺社两处继续上课。这一国学讲座就设在震旦大学一个可容百来人的大教室内进行,有本校学生、教工和慕名而来的外单位人员参加。我对第一次去参加听唐先生的讲学至今还有深刻的印象。上课铃响了,听众立刻全都肃静就座。只见一位50来岁的引路人用盲杖牵引着一位满头白发、双目失明的老者进了教室,这使我大吃一惊。原来这位老人就是久仰其名的唐文治先生。我真不知道他将如何进行讲课。唐先生坐定后,那位引路人,据说也是唐先生的一位学生,先将这一课的题目和大意简单介绍了一下。我记得那天所讲的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原道》。接着,唐先生就全文大声朗诵一遍。但实际上他是在背诵。我国古文,素重朗读。唐先生的朗读,声音洪亮而苍劲有力,抑扬顿挫而字字铿锵。在座者均为之精神一振,于我更是大出意外。若不是亲眼目睹,根本不可能想象这是一位双目失明的古稀老人在朗读。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深深感到唐先生对国学功力的深湛和治学的严谨。接着,唐先生就对全文作分段介绍,对于文中关键之处则更作重点讲解。我国古文的特点是既为文学作品而又常结合道德教育。《原道》就是这样的一篇典型文章。唐先生的讲解就充分兼顾了这两方面的阐述,使听众都受益匪浅。讲解完后,大家可以提出些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唐先生又将全文再大声背诵一遍而结束。我后来又参加过几次他的国学讲座,大概因为要面向学生和各方面的来宾,所讲的大多是较通俗的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如《原毁》《师说》《泷冈阡表》等。近60年过去了。我和唐先生只有几面之缘,但他的这种不顾年高和失明的困难,不为名利,诲人不倦和弘扬国学的惊人毅力,仍历历在目。

唐庆诒先生是唐文治先生的长公子,从20世纪30年代起到80年代,一直是交通大学英文教授。我们班二年级的英文是他讲授的。当时他年约40岁,可能因为家庭遗传影响,双目亦失明,上课非常困难。他的上课方式与唐老先生颇有相似之处,也由一位引路人牵引进教室。他开始先简单复习一下上次讲课的内容,然后进行新课。他先叫一位同学读一段新课文,他听后就凭他的记忆进行课文讲解和必要的句型分析以及修辞学分析等;然后又叫另一位同学朗读下一段课文,再进行讲解,课堂中也可以互相提问和讨论;最后由他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内容而结束。我们在二年级的英文课是带有社会科学性质的应用文。据说唐庆诒先生在失明前曾当过外交官,发音十分标准,记忆力过人,知识面宽广,讲解别具风格。同学们上课时特别肃静认真,英文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

唐文治和唐庆诒两位先生,父子相承献身祖国教育事业,在交大百年历史中,前后执教达七八十年。身虽残而志更坚,这种精神是我们交大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永远值得我们大家怀念和学习。

【注释】

[1]原载:庆祝母校成立一百周年纪念册《师生永契》,1996年1月,第23—2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