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为社会奉献了全套“《申报》电子版”

他为社会奉献了全套“《申报》电子版”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下“中国热”持续升温的热潮中,“中国学”方兴未艾,《申报》就成了紧俏版本抢手货。青苹果数据中心投资千余万资金,花四年时间制作的《申报》电子版就在这时大功告成。《申报》是清末、民国的历史纪录,制作《申报》电子版是华文报刊数据库的重中之重,并为之创建了其发布平台和搜索平台。《申报》电子版的横空出世,可谓里程碑式的贡献。

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唐五一,兼任中国新闻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协会中文信息委员会秘书长、长沙市服务外包协会会长,被誉为湖南省文化领军人物。这位获1980年医学硕士学位的肿瘤医疗专家,悬壶济世、治病救人16年,是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奖首届获得者,王选新闻科技奖、特别贡献奖三次获得者。

他在医学事业开始腾飞时,却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抉择——投身报纸期刊的数字化,转行办起了当今最先进的电子科技行业,于1992年注册创建了青苹果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报刊期刊数字化工程首创者,高瞻远瞩的眼界、格局,使他的服务、宣传范围跨省跨国。

“近十年来,国内报业竞相参与数字化报业,投资历史报刊数字化,客观上对历史报刊保存产生积极作用。”唐五一说,他在参与美国、韩国项目中,目睹了这些国家历史报刊的保存状况和管理制度。国内保存、管理的改善,根源是解决对历史文献关注程度问题,在于提升到文物保护的高度认识。

唐五一发现全球华文报不下4000种之多,而保存状况令人担忧,普遍存在虫蛀、霉变、破损、字迹不能辨认的现象,更不堪者已处于“遗体保护状态”。在国际图书馆东亚文献合作暨华文报刊数字化研讨会会场,他展示了自己收藏的申报馆于1922年出版发行的百科全书式大型杂志《最近之五十年》,可谓千疮百孔,大孔如蚕虫,小洞似蚕籽,令人惋惜。不能让这些珍贵的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毁于自身老化,随时空转换化为灰烬。加强对华文历史报刊保护和利用,已是十分急迫的任务。他在会上的主题报告《华文库发展规划及建议书》发出呼吁,要“用数字化来抢救、发掘、整合历史文献,创建新兴的出版发行业态,让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服务社会,为全球网民提供服务,包括公益性服务。”他们对华文报刊的数字化保护,无疑最令学界瞩目。

当今的数字化出版业兴起,已经成为对传统纸质出版业的严峻挑战。唐五一不无骄傲地说:“为《申报》建立数据资料库是我们竞争得来的又一项意义非凡的文化工程”,“大上海的报纸被我们湖南人争来再版,上海人虽然不服气,但也不得不佩服我们的实力和技术。”他强调“历史报纸文献留存了中华民族百年记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申报》是旧中国华文报刊出版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权威的报纸,是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万有宝库。其包藏着深邃思想精神和无穷学术研究的蕴涵及近百年社会方方面面的详实资料,是无数学者专家研究社会、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是人们了解、认识、解析旧中国的重要窗口。它留存版已属于凤毛麟角,且随年代久远而日益老化破损,不能服务社会。改革开放后,应研究社会、历史、文化的需求,80年代“上海书店”历经四年时间,陆续出版发行了400套影印本。2006年,应研究单位的需要,再增印了五套影印本。因市场供求难预测,不敢多印,只能“有限印刷”。在当下“中国热”持续升温的热潮中,“中国学”方兴未艾,《申报》就成了紧俏版本抢手货。

青苹果数据中心投资千余万资金,花四年时间制作的《申报》电子版就在这时大功告成。《申报》是清末、民国的历史纪录,制作《申报》电子版是华文报刊数据库的重中之重,并为之创建了其发布平台和搜索平台。这使国内外华人网民,各大学、地方图书馆、专业研究机构、专业媒体将成为主要受益群体,可以不出家门,不付费或低付费,从这些窗口便捷地得到所需资料。在“青苹果”拥有1300个工作台、气势浩大的工场里,展示最先进的生产流程和已经数字化的《申报》网络版和编辑版及《申报学术讨论文集》,让参观者在电脑屏幕前将鼠标轻轻一点,所想要的史料就会如两岸青山排沓来。以前史海茫茫,大海捞针,事倍功半,个人之力难以穷尽。如今电子版真如大侦探般神奇,会迅速为需要者提供全面搜查到的“证据”,不致对历史、人物、事件判断失误。唐五一在会上志在必得、满面春风地宣告:“《申报》数字化工程(尚有广告版将要做完)影响广泛,目前,已成功地将其推广到世界好几家大图书馆……‘青苹果公司’已是主流中文数字化产品的主要供应商,《申报》电子版这样的产品,其国际市场十分广阔。”《申报》电子版的横空出世,可谓里程碑式的贡献。研究者们奔波于图书馆、寻觅于藏书库的辛劳随之将成为历史。

(《档案与建设》,2012年第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