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千帆过后我帆现

千帆过后我帆现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人为史量才先生树碑立传,被业内人称为“单打独斗”型。大家一致认为史量才从跨出杭州蚕学馆校门,到遇难的30多年,全部的生活、功业都在上海,为他这位海派历史文化名人建立一个专业研究会,上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记者陈佳欣将我们的强烈呼声写成《沪上十余名专家共聚泗泾——拟成立上海史量才研究会》报道发表于《松江报》上。我们深知上海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任重道远。

本人为史量才先生树碑立传,被业内人称为“单打独斗”型。其实,在漫长“寻找史量才”的征途上,不断有前辈、师长前仆后继地指点、引导,还有包括外地的众多朋友及各有关领导扶一把、帮一阵的感人故事很多,报刊、电视、网络的传播助推也功不可没。然而,本人一介业外草民,局限多多,知识面狭窄、寻查资料、寻访史公的亲朋好友及其上下级同事等都有难度。由一无所知,到追梦般执着,老牛破车,拖到今年是第29个年头了,深感力不从心。要想单独完成还原史公这位历史人物使命,再穷毕生心血和生命怕也难胜任,渴望成立研究会,已势在必行

被誉为我国一部近现代史、一本百科全书的《申报》是海派文化的标志;作为《申报》掌舵人的史量才凭着自觉自信的使命感、责任心,把《申报》的改革、创新业绩推向了辉煌的峰巅,成为万众瞩目的报界泰斗。同时,他为了“福民富国”理想,还在出版、教育、金融、实业、宗教、政治等多领域均有建树;他有“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的高尚风骨;有着传统文人琴棋书画剑的情趣爱好,不失为海派文化一个典型代表人物。

在无法挂靠的情况下,我们一群关心、敬重史量才的朋友决定到史公第二故乡松江泗泾镇组织一个沙龙。大家一致认为史量才从跨出杭州蚕学馆校门,到遇难的30多年,全部的生活、功业都在上海,为他这位海派历史文化名人建立一个专业研究会,上海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记者陈佳欣将我们的强烈呼声写成《沪上十余名专家共聚泗泾——拟成立上海史量才研究会》报道发表于《松江报》上。

泗泾聚会给了我们底气和决心。不久,找到上海历史学会熊月之会长寻求挂靠,他毫不迟疑,一锤定音!千呼万盼,终于见到了正果。

2013年3月9日,上海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终于在松江区泗泾镇史量才故居宣告成立、揭牌了。

回顾我们筹建“专业委员会”经过,不胜感慨。29年来,从单枪匹马的零起点,摸着石子过河,到长论短文见诸报刊,且多次被港澳台媒体转载,尚有两本浅显、与学术规范有相当距离的“史量才传记”先后出版。也许,每年海宁观潮节上,成千上万的观潮者都会在史量才纪念碑前瞻仰徘徊,这里有我六年无数次奔波……但,这些仅是个人所涉及的表面“碎片”、“点”而已。

我们深知上海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后的任重道远。让李白豪情万丈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鼓荡我们的信心和决心吧。

(《新民晚报》,2013年4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