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湘赣会战侥幸脱逃

湘赣会战侥幸脱逃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月16日,白崇禧从武昌退到长沙,紧急指挥部队撤离武汉,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撤往湖南衡阳,另在长沙设立指挥所,白崇禧亲自坐镇长沙指挥。[19]第四野战军数十万主力大军于6月上旬陆续抵达长江沿岸。二是部队官兵普遍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严重。宋希濂退往鄂西后,白崇禧集团的“湘西门户洞开”[23],白崇禧集团与宋希濂集团的联系被切断。

5月16日,白崇禧从武昌退到长沙,紧急指挥部队撤离武汉,将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撤往湖南衡阳,另在长沙设立指挥所,白崇禧亲自坐镇长沙指挥。所部19个军、48个师,共21万人,在长沙以东、南昌以西地区组织防线。

逃亡广州的国民党残余政府,吸取汤恩伯集团40万大军驻守上海被歼灭的教训,指令各地国民党军在战略战术上不再固守一城一地,由阵地战转为运动战、游击战,力避与解放军决战,以空间换时间,以待国际形势之变化。据此,5月下旬,白崇禧在长沙召集各兵团高级将领开会,制定作战计划,决心利用湘鄂赣地区的山川湖沼及长江天堑迟滞解放军南进,同时集中桂系主力于浙赣路西段及其以北地区,将西进之解放军诱至湘赣山区各个击破。其具体部署是:以鲁道源第11兵团、霍揆彰的湘鄂赣边区绥靖公署及宋希濂的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所部防守武(昌)长(沙)公路正面及其以西地区;以徐启明兵团指挥第46军于赣江西岸担任“诱敌”任务;以主力张淦兵团控制浙赣路西段,保持机动,随时准备协同徐启明兵团予解放军以打击。计划在长沙、株洲采取守势作战,以方天指挥的两个兵团为右翼,以宋希濂指挥的两个兵团为左翼,吸引解放军进入长沙、株洲间决战。白氏还扬言:“要在湖南和‘共军’决一雌雄。”[17]

针对白崇禧的企图,解放军四野司令部于5月24日指示位于赣西北的先遣第43军停止南进,以便四野主力到达及桂系主力深入后再实行围歼。[18]

5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根据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的意见,为求得在湘赣地区歼灭桂系主力作出如下部署:(1)请刘(伯承)、张(际春)、李(达)讯即电知陈赓兵团暂时不渡赣江,在丰城、临江(镇)、新干、峡江之线收集船只,完成渡江准备,待桂军7师(引者按:整编第7师此时已改番号为第7军)深入宜春一带后,突然向敌后方挺进,断敌退路,与四野部队配合歼敌或抓住敌人。(2)二野应准备以4个军或3个军由陈赓统率,归林(彪)、罗(荣桓)指挥,第一步在宜春一带配合四野歼灭桂系主力,第二步待命入湘抄击白崇禧后路,尔后即待命入川。[19]

5月28日,中央军委电令二野应以“一部待命渡赣江配合四野歼灭桂系于袁水流域”。[20]

第四野战军数十万主力大军于6月上旬陆续抵达长江沿岸。但经过数月的长途行军作战,四野部队到达湖北境内后产生了一些严重问题:

一是严重缺粮。由于中原地区上年发生较大灾荒,6月又是一年之中青黄不接的时节,中原地区无法筹措大批粮食,从华北远距离调粮,运力又不许可,迫使四野领导不得不从湖北襄河流域以及南京至武汉沿江一带收购粮食,这就需要一定时间。

二是部队官兵普遍水土不服,非战斗减员严重。四野高级军官大都是南方人,但中下级官兵大多数是华北和东北人,酷暑季节,他们来到炎热潮湿的江南,普遍水土不服。有人这样描写四野部队初到江南时的情况:“当时正是南方盛夏炎热而多雨的季节,时而暴日当空,时而大雨滂沱,暑气蒸人,道路泥泞。这些来自东北的部队,经过平津战役,迅即南下,途中解放了新乡,又急速前进,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整,部队十分疲惫。他们虽然在襄阳、樊城一带的汉水之中,进行过短时间的渡江作战训练,但对水网稻田地和山地作战非常生疏,尤其不习惯南方的水土气候,部队又没有及时配发雨具、蚊帐,病员不断增加。记者在行进途中,不时可以看到躺着的生病的干部战士。有的严重中暑,口吐白沫;有的发着疟疾,浑身哆嗦;有的身患痢疾,又烧又泻。战士们往往是走着走着,就一头栽下,倒在了路旁。但当他们从昏迷中清醒过来,立即就挣扎着爬起来,要求追赶部队。对于南方的炎热气候,人不适应,来自东北战场的骡马更受不了。这些曾经拉着沉重辎重驰骋疆场的大骡大马,在南方的恶劣气候下一批批病死,剩下的也走不了崎岖的山路。炮兵战士们不得不把山炮拆开来,几个人合起来背一个部件,在狭窄的羊肠小道上艰难行进。有的战士掉进河里,有的战士摔下深谷,连人带炮一起消失了。”[21]

根据部队出现的新情况,中共中央军委同意四野部队休整一个短时间后再进行作战,但根据二野部队渡江以后从长江一气打到福建,长驱直入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经验,中央军委对华中的作战也持乐观的态度,在6月2日致林彪等人的电报中说:“同意你们各军到齐休整一短时期,然后三路或两路同时动作……此种计划可以齐头并进,一气打到赣州、郴州、永州(零陵)之线,再作一个月休整,而在路上只作某些必要的小休息。为使白崇禧各部处于我军猛打猛追之中,骤不及防,遭我各个歼灭,如像刘邓由江边一气打到闽北那样,你们各军到达攻击准备位置之后,只要来年战事状况许可,至少应休整半个月,消除疲劳,统一意志,然后按计划攻击前进。”[22]

6月18日,第四野战军前委进驻武汉市。6月下旬,四野前委决定,由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政治委员萧华,辖第38、第47、第49军)全部及第39、第46、第41军等部发起宜沙战役,求歼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指挥的14万敌军主力于宜沙地区。宋希濂发现解放军主力向其包抄的意图后,于7月10日下令全线收缩,南渡长江,向鄂西地区撤退。宜沙战役历时28天,毙俘宋希濂部15000余人,解放湖北、湖南两省17个县市,将宋希濂部赶到了鄂西山区。宋希濂退往鄂西后,白崇禧集团的“湘西门户洞开”[23],白崇禧集团与宋希濂集团的联系被切断。[24]

与此同时,四野前委根据中央军委的电令,决定由四野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5兵团(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赖传珠,辖43、第44、第48军)和二野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赓,辖第13、第14、第15军),加上临时划归第4兵团指挥的第18军,共10个军,约43万人,发起湘赣战役,准备围歼白崇禧所部精锐主力张淦的第3兵团于江西万载、宜春地区。

具体部署是,首先以邓华的第15兵团从正面抓住白崇禧部第3兵团第48军1个师围而不攻,吸引敌主力增援或使其不敢断然撤退,然后以萧劲光指挥的第12兵团沿粤汉铁路及其以东南下,陈赓的第4兵团渡过赣江西进,断其退路,以求造成大歼灭战。

7月8日,第15兵团第43军(军长李作鹏)长途奔袭准备包围奉新、高安,白崇禧察觉解放军意图,见势不利,即令奉新、高安之第176师于9日拂晓后撤退至上高,致使第43军奔袭扑空,未能实现首先抓住一部“以引敌主力增援”的预定计划。据此情况,林彪等果断决定:陈赓的第4兵团迅速渡过赣江西进;萧劲光的第12兵团以第40军(军长罗舜初)取捷径直插浏阳、醴陵,第45军(军长陈伯钧兼)经铜鼓插至萍乡;第15兵团第43军分两路进行超越追击,一路以第128、第129师向万载以南前进,一路以第127师向宜丰、万载前进,兵团主力则在第43军之后跟进,力求截歼第176师。7月10日,四野前委获悉:白崇禧所部第48军第175、第176师约5个团兵力尚扼守上高、宜丰一线阻止解放军前进,第46军第236师在上高西南支援第48军作战,并调安福、永新之第48军第138师向分宜机动。据此,四野前委立即调整部署:令第43军停止追击,集结于宜丰东北之棠浦及其附近地区,以麻痹白崇禧部,待左右两翼之第4、第12兵团完成战役包围后,再进行出击;令第4、第12兵团分别向莲花、萍乡及浏阳、醴陵方向急进,迂回包围上高、宜丰。13日又令第44军(军长方强)由高安及其以西地区插向上高以南;令第43军由棠浦插至徐家渡以南之麻塘、官山脑、王家铺一带,监视徐家渡,并策应第44军作战。

湘赣会战期间,暴雨成灾,赣江水位猛涨,赣江堤岸多处出现险情。白崇禧脑海里出现了一个罪恶的念头,即让空军飞机炸毁赣江堤岸,以洪水来淹解放军。但这个计划过于恶毒,遭到部下的反对,没有付诸实施。

白崇禧发现解放军向其侧后迂回之第4兵团第13军(军长周希汉)已占领新余,第14军(军长李成芳)已占领峡江,第15军(军长秦基伟)已占领吉安,第12兵团第40军已占领平江以东之长寿街,知道解放军来者不善,立即命令所属各部向攸县、茶陵山区全线撤退。位于上高之第48军主力于13日23时经万载南撤;位于分宜、宜春之第46军于14日向茶陵方向撤退;位于萍乡、醴陵之第7军亦向攸县、茶陵以南撤退。待解放军第15兵团于15日拂晓进抵上高时,守军已全部逃跑。第12兵团在向浏阳前进中,第40军于18日在浏阳东北地区歼灭白部第126军第304师一部;同日,第46军(军长詹才芳)亦追歼灭白部第58军后尾掩护部队一部。19日,第40军占领浏阳。

由于白崇禧部已全部退却,不可能将其截住,加之正值三伏酷暑季节,气候炎热,部队在追击作战中病员日益增多。据此,四野前委当即决定各部队不再猛烈追击白崇禧部,改以旅次行军速度,第15兵团到达分宜、宜春之线待机;第12兵团向醴陵、株洲、长沙地区前进;第4兵团进至安福、永新、泰和地区。

7月19日,湘赣会战结束。白崇禧由于迅速脱逃,仅被歼灭4600余人,部队没有受到大的损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