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联数学书翻译本

苏联数学书翻译本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主动地向苏联学习,掀起了译介苏联科技文献的浪潮。在这种大形势下,中国无疑需要一大批俄语水平较高而又精通专业的翻译人员。1955年8月,[10]吴伯泽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物理系担任俄语翻译。吴伯泽犹如闲人一般,只得自寻乐趣,搞起科技翻译来。对方了解到吴伯泽的尴尬处境,便力劝他调入科学出版社工作。[12]1957年9月,吴伯泽正式调入科学出版社工作,[13]至1993年退休。

吴伯泽,福建晋江人,[1]生于1933年2月,[2]笔名柯红玉、李华等。[3]

吴伯泽4岁时就开始上小学,但1938年起随父辗转于南安九都、永春蓬壶、南安丰州等地,以至于耽误了学业。1943年,全家回到泉州。因家境困难,他只得在其父执教的培英女中(今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旁听了三年的初中课程。1946年,他以同等学力考入培元中学高中部。[4]高中毕业后,喜欢文学的吴伯泽原本打算读中文专业,但遭到家人反对,[5]只得入读厦门大学数理系。1953年夏,他成为厦门大学数理系的31位毕业生之一。[6]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的最初几年,中苏关系良好。双方达成协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100多项重大工程(一般称“156项工程”,实际数目则不止),[7]而这些工程的建设需要用到大批俄文资料。苏联还派了一批技术专家援华,涉及安全、军事、情报、经济、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各个领域,[8]也需要有翻译人员在一旁协助。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主动地向苏联学习,掀起了译介苏联科技文献的浪潮。在这种大形势下,中国无疑需要一大批俄语水平较高而又精通专业的翻译人员。于是,大批高校毕业生被选送到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9]继续修习俄语,而吴伯泽便是其中一员。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于1955年7月顺利毕业。

1955年8月,[10]吴伯泽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物理系担任俄语翻译。[11]不过,由于吴伯泽曾于1948年秋赴台湾游历六周,领导并不信任他,只给他安排了一些无足轻重的任务,将他闲置不管。吴伯泽犹如闲人一般,只得自寻乐趣,搞起科技翻译来。经朋友介绍,他从科学出版社接下苏联学者帕诺夫(Д.Ю.Панов)所著科普读物《自动翻译》一书的翻译任务。该书的译稿得到科学出版社编辑人员的好评,于1957年3月正式出版。对方了解到吴伯泽的尴尬处境,便力劝他调入科学出版社工作。[12]

1957年9月,吴伯泽正式调入科学出版社工作,[13]至1993年退休。[14]其间,他曾两次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5]2005年4月13日,吴伯泽离开了人世。[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