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七擒”项谦

“七擒”项谦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启用佛教大师喜饶嘉措,协助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项谦投诚,是习仲勋在西北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又一典型。这个世袭相传的千户,传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被称为“十二代千户——项谦”。1951年9月,对项谦第八次政治争取失败后,人们义愤填膺。在青海省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上,代表们坚决要求政府“出兵进剿昂拉”。

“七擒”项谦

启用佛教大师喜饶嘉措,协助青海省昂拉部落第十二代千户项谦投诚,是习仲勋在西北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又一典型。

在青海大草原上,黄河上游西岸,有一处山高林深的险要之处,名曰“尖扎堆”,这里居住着遥远的吐蕃王朝赤热巴坚的后代昂拉部落。

公元1657年,大清王朝顺治皇帝册封其后代为“昂拉千户”。这个世袭相传的千户,传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被称为“十二代千户——项谦”。

解放前,这个世袭部落实行着“政教合一”的制度,下辖8个庄子,7座喇嘛寺院,每个庄子七八个“百户”,约8000人。项谦把自己的亲属“分封”为各个庄子的喇嘛教的活佛、管家,本人掌握神权、族权、政权,在部落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青海省军阀马步芳,曾多次派兵侵扰昂拉部落,但项谦及其部落继承了吐蕃王族勇敢善战的血统,凭借险要的地形和强悍的武力反抗,使马步芳派来的精兵强将多次碰上硬钉子,铩羽而归,不敢再犯秋毫。从此,他以“名门之后”盘踞昂拉为王。

1949年底,青海的昂拉部落还处于封闭状态,十二代千户项谦不明世情,纠集马步芳步兵第100师和骑兵第14旅的残余势力,组织“反共救国军第二军”,发动叛乱,践踏人民,牧民群众一直要求进剿。

习仲勋认为这场斗争很重要,他从战略的角度明确提出:

正确解决这次叛乱,解决好昂拉问题,不仅对解放昂拉藏族同胞关系极大,而且对共产党在青海及其他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站稳脚跟,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顺利开展工作关系极大,甚至对甘、川、康藏区,乃至西藏也会产生大的影响。

同时,他要省委启用佛教大师喜饶嘉措,班禅行辕的藏族著名人士去做工作。青海省委统战部长周仁山,奉命和喜饶嘉措等50多人深入虎穴(仅喜饶嘉措就去了3次),先后与项谦代表谈判17次,历经两年七个月,但成效不大。有些同志产生了急于进剿的情绪,习仲勋立即电告:“绝不能打,万万不可擅自兴兵,只有政治瓦解无效以后,才能考虑军事进剿。”

1950年8月,项谦来西宁投诚,向人民政府表示了“悔悟”,但是,回到昂拉,又背信食言,干部十分厌恶。

1951年9月,对项谦第八次政治争取失败后,人们义愤填膺。在青海省各族各界代表会议上,代表们坚决要求政府“出兵进剿昂拉”。

习仲勋当即复电:应当再仔细征求喜饶嘉措和班禅行辕等人的意见,“我们的争取工作还有哪些不够?所做的事是否适当?如果我们的功夫不到,先不说军事上打不好,就是让他流窜到别处,那会给国家增加更多的困难。”

1952年5月3日,全省的平叛战斗结束,项谦出逃隐藏在南乎加森林里,有些同志再次提出争取项谦的可能性不大,也没有什么价值。习仲勋立即电告省委书记张仲良:

“争取项谦归来的可能性仍是很大的。请尽快派出项谦信任的人员向他表示:只要他向政府投诚,我们对他负责到底;项谦若派人试探,不管真诚与否,我们均以诚相待,以恩感化。”

经过反复细致的争取工作,1952年7月项谦终于从森林走出投诚,8月11日到兰州负荆请罪,向习仲勋献上哈达,并说:“习书记救了我一命,也救了成千上万的藏族同胞,不然的话,将要多少人头落地。”

事后,毛泽东见到习仲勋时说:“仲勋,你真厉害,诸葛亮七擒孟获,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注释】

[1]《习仲勋革命生涯》,第306页。

[2]《习仲勋革命生涯》,第307页。

[3]《习仲勋革命生涯》,第308—3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