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羊倌书记”

“羊倌书记”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有位远近闻名的“厅级羊倌”。新中国成立后,贾世昌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同心人民热情地称他为“贴心县长”。为了减轻当地农民的沉重负担,得以休养生息,贾世昌大胆地向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提出对固原县免征公购粮的建议,得到大力支持,并将这一建议反映给了中共中央。当年10月19日,固原行署宣布彭阳县正式成立,中共彭阳县筹备工作委员会随之成立,上级组织决定让贾世昌到彭阳县掌舵。

宁夏南部山区彭阳县,有位远近闻名的“厅级羊倌”。他,就是曾在同心、固原(后改为原州区)、彭阳三县任过县委书记、县长等职务,最后从自治区政协固原联络处副主任(副厅级)岗位退休,毅然回乡当羊倌,现已84岁高龄的贾世昌老人。贾世昌老人从政43年,他牢记党的宗旨,恪尽职守,勤政务实,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为官一任,造福三方,深受广大人民的拥戴。他退休后,回到老家彭阳县草庙乡赵洼村小湾村民小组,当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不在城里图清闲、享清福,毅然回乡当羊倌20余年,带动乡亲们治穷致富,发挥余热,做出了新贡献,深受称赞。

一、“贴心县长”为民引水

1932年2月,贾世昌出生在彭阳县草庙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母和他人务农,维持生活。他10岁那年,父母省吃俭用,将他送到一所私塾读书。后因交不起学费,13岁那年辍学回家,继续帮父母干农活,忍饥挨饿,挣扎在死亡线上。

新中国成立后,贾世昌积极参加了土地改革运动。他满腔的热情、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王洼区委干部的赏识。他被选派到固原县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后,1952年5月,被组织批准成为国家正式干部,被分配到固原县蒿店区担任青年干事,1955年6月被提升为蒿店区副区长。经过几年的学习、工作与观察,贾世昌从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一心为民,是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是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先锋队。他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之后,决心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同年,他向组织申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3年初,贾世昌被抽调参加自治区社教工作队,先后被委派到西吉县、永宁县开展社教工作。1963年10月,他被委派到同心县负责农工部的工作。1964年9月被任命为预旺工委书记。1965年11月被选为同心县副县长。“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批斗、靠边站,被下放到同心县商业局当了半年的营业员。恢复工作后,他担任同心县县委副书记、代县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贾世昌初到同心县工作时,第一道难关是过苦水关,起初几个月,他水土不服,苦水喝不进,饭菜难下咽,身体每况愈下,有好心人劝他,赶快向上级申请,调离这个地方吧!但贾世昌想,组织把自己派到这里来,并委以重任,就要实实在在为这里的老百姓办事,为他们解难题,服好务。还没为老百姓办事,怎能畏难而退呢?!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吃苦水,我们共产党人要下决心解决老百姓长期吃苦水的问题。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共产党的干部,才能上对得住党组织,下对得起人民。经过几年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他主持起草了解决同心县人民饮水问题的专题报告,并亲自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反映,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重视,促成了引黄河水到同心供水工程的立项、上马。经过数年的苦战,当黄河水被引到同心县河西和县城时,这里的回汉人民欢笑声一片,激动得热泪盈眶,回族老人大口大口地喝着甘甜的水,高呼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人民政府!为了解决下马关、马高庄人民的饮水困难,贾世昌带领有关人员经过仔细勘察,县政府筹资十多万元,先后打了两口机井、百眼土井土窖,解决了这里人畜饮水的困难。贾世昌在同心县任职时,为同心人民办的好事举不胜举,说不胜说。同心人民热情地称他为“贴心县长”。

二、为民请愿,免征公购粮

1978年4月,贾世昌从同心县被调到固原县任县委副书记、革委会主任。到任后,他花数月时间,走乡串户,深入调研,摸清了固原县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以食为天,当时固原县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广大农民的粮食不够吃,年年都需要国家调拨较大数量的供应粮救济度日,而另一方面,农民年年还要缴纳公购粮。为了减轻当地农民的沉重负担,得以休养生息,贾世昌大胆地向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提出对固原县免征公购粮的建议,得到大力支持,并将这一建议反映给了中共中央。在自治区有关领导的支持下,贾世昌等三人带着专题报告专程到北京,由国务院林草办公室石山主任引荐,到财政部汇报后,呈报国务院批准,免征了宁夏南部山区固原等七个县的公购粮,使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同时消除了农民一面交公粮,一面再吃国家供应粮,而造成人力物力浪费的弊端。

针对农民缺柴烧,连山里草根都快铲光了的问题,贾世昌向自治区有关领导汇报,提出建议,尽快筹建王洼煤矿。这一举措,一是有效解决了农民的烧柴困难,二是扩大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三是为当地财政开辟了新的财源,增加了财政收入,一举三得,深受各方面称赞。

三、治县“七字诀”,创生态明珠县

1983年,国务院批准将固原县的彭阳、王洼两区分出,设立彭阳县。当年10月19日,固原行署宣布彭阳县正式成立,中共彭阳县筹备工作委员会随之成立,上级组织决定让贾世昌到彭阳县掌舵。消息传出,彭阳县的父老乡亲们喜形于色,奔走相告,都期待着能以建县为契机,尽快改变彭阳县的贫困面貌。

贾世昌满怀建设家乡、为乡亲们谋福祉的雄心壮志,到这个“黄土山像和尚头,雨水哗哗顺沟流;种地要到山上头,下籽三升打一斗”苦瘠甲天下的穷山沟就任县工委书记。彭阳地貌多变,沟壑纵横,干旱多灾,建县之初,人均年收入不足百元,仅有十几间办公平房,三辆北京吉普车。建设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老百姓缺口粮、缺柴烧,一些孩子上不起学……面对这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烂摊子,贾世昌和县长王安郡带领县工委、县政府一班人,深入沟、壕、洼、岔,走村串户,通过调查研究,综合治理规划,绘制出彭阳的一张蓝图,展现在全县人民的面前。提出了治县七字诀:“种(种粮、种树、种烟草)、养(养家禽、大家畜)、加(搞建材和食品加工)、土(平田整地)、水(管好天上水、利用地面水、挖掘地下水)、路(修公路)、电(通电)”。以生态立县,他组织了全县植树造林大会战,和农民一起挖坑植树,吃在工地、住在工棚。由此形成了彭阳县领导班子苦干务实的工作作风,这种作风被以后历届县领导班子传承弘扬,“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届干给一届看”成为“彭阳精神”的核心。

经过数十年艰苦奋斗,彭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颂彭阳》所云:“一九八三年,彭阳始建县。当代新愚公,立志治穷山。县官细调研,民情记心间。绘制一张图,全民齐动员。退耕还林草,牛羊都进圈。梯田修上山,植树在沟坎。你用铁锹铲,我用竹筐担。再用木车拉,还用铁牛翻。苦干数十年,陡坡变良田。秃山披绿装,野岭花烂漫。群鸟鸣啁啾,兔子满山窜。牛羊肥又壮,粮食夺高产。面貌得巨变,日月换新天。人人心舒畅,个个笑容添。生态明珠县,美名天下传。”

四、“羊倌书记”发挥余热

1995年,63岁的贾世昌退休之后,告别繁华热闹的城市,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彭阳县草庙乡赵洼村,他深情地对老伴赵玉英说:“我在外工作几十年,你在家忙里又忙外,照顾几个孩子,辛苦了你。我现在退休了,回家陪你,你给咱做饭,我给咱养羊,安度咱们的晚年。”老伴听了心里乐滋滋的。

贾世昌喜欢常到村上这里走走,那里看看,老老少少都愿跟他聊聊这,说说那。他很快发现,村上很多人家没养羊,全村总共才养了几十只羊。深入了解后,得知不少人家不是不愿养羊,而是资金困难,无钱买羊。于是贾世昌主动到乡上和县上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给这些困难户争取来了一些扶贫资金及银行无息贷款。他向村民们广泛宣传种草养羊的好处。在他的帮助与带动下,村上的羊只逐年增多,短短几年,就达到了300多只。贾世昌看到不少村民发“羊”财,心里乐开了花。他和退休在家的弟弟——彭阳县老干部局原局长贾世俊合买了几只羊,当起了羊倌。老哥俩轮换赶羊放牧,有时还为邻居牧羊,下沟上山,其乐融融。

贾世昌发现村上的水窖不够用,村民们每天赶着毛驴到3公里外去驮水。他们试着打过几口井,但总是不出水。后来贾世昌向有关部门要了些水泥,组织村民打了16眼水窖,收集雨水和雪水,解决了吃水困难。

村里的人相互间发生了纠纷,他主动调解平息,化解矛盾,和谐关系。有一年,某乡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要求农民种玉米。有的农民不听,种了麦子。乡干部一怒,带人来毁麦苗。贾世昌闻讯赶到现场,怒斥乡干部:“农民想不通,你们可以耐心做工作。但你们要毁苗,这如同犯法!”怒气难消,他找到县委书记反映情况。县委领导及时制止了毁苗行为,调和了当时干部与群众的矛盾。

最让他揪心的是赵洼小学,他发现村小学校舍破烂不堪,存在着安全隐患。1997年,随着学生增加到140多名,赵洼小学三栋校舍明显不够用了。贾世昌规划在三栋校舍前增建一栋校舍和一个操场,用地3亩。要用的这3亩地,是小湾村民小组韩耀荣家的。贾世昌用家里最好的3亩口粮田,换了韩耀荣这3亩地,然后捐献给赵洼小学。并争取到县教育局的支持,很快,他们翻修扩建了赵洼小学校舍,确保了师生的安全。

贾世昌的革命情结让他对革命老区有常人所不能及的热爱和保护。2011年,彭阳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贾世昌当选会长。为了维修保护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共地下党在彭阳的四个旧址——中共固原县委旧址、中共小园子地下党支部旧址、中共红河地下党支部旧址、峁堡地下交通站旧址,他向各方“化缘”,筹资68万元用于修缮和保护革命老区。

贾世昌回乡后整整养了20余年羊,为村民们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和难事,发挥余热,做出了新贡献,村上的人都很喜欢他,有人给他起了“厅级羊倌”“致富顾问”“公道老人”“社火导演”“爱心使者”等不少颂扬的雅号,赢得村民们的普遍赞扬。

五、一心为公,不谋私利

贾世昌在43年从政生涯中,时时事事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约束身边人。

他的妻子赵玉英一直在农村务农。2009年,彭阳户口政策已放开多年,77岁的赵玉英的户口才农转非。贾世昌有两儿三女。在儿女工作生活问题上贾世昌总是那么一句话:“让他们凭自己的本事去闯吧,我不可能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家的孩子谋私利,这样做党纪不允许,老百姓骂娘呢!”大女儿贾淑萍在彭阳县城第一小学工作,到退休还是名锅炉工。二女儿贾治萍在彭阳县第二小学工作,是一名普通教师。小女儿贾丽萍从宁夏邮电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彭阳县邮政局工作,后来调到固原邮政储蓄银行工作。小儿子贾治斌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招了工,在彭阳公路段工作,开装载机,后来任出纳。除了大儿子贾治生在部队服役,复员后分到银川工作,后来从处级岗位上退休外,贾世昌没有一个孩子在做官。

1989年,贾世昌调任固原地区政协联络处副主任。此时他在彭阳县城住着一栋县上分配的两层小楼,面积120多平方米。按当时政策,他交1.1万元,就可以将这套房子买下来。他的二女儿贾治萍没有房子,和他一起住,希望爸爸将这套房子买下来。但他不同意,他说:“城里还有那么多干部职工没房子住,有些干部福利房分不上,市价房买不起,我退休后回农村养羊,城里的房子没有用了,留下也是浪费。”于是将住房上交。贾治萍只好搬出,租房住。

到固原地区政协联络处工作后,单位将一套150平方米房子的钥匙交给他。他没有住,而是住在办公室里。1995年秋天,贾世昌退休。按照当时的房改政策,他只要交2.1万元,就可将分给他的那套房子买下来,可他还是让给了别人。自己回到小湾村民小组,用10万元积蓄(包括固原地区政协联络处给他发的3.3万元回乡安家费)重修了祖传的窑洞,新盖了两排六间平房住了下来。贾世昌的窑洞中有一副对联:“清风明月长河,蓝天白云绿树。”正所谓他退休心境的写照。

2014年,80岁的赵玉英病了,到县城看病。不会做饭的贾世昌只好跟着老伴进城,住在小儿子贾治斌家。治斌家房子小,老两口住着不方便。他想在城里买套房子,但积蓄不够。退休了,贷款买房这条路也行不通。小女儿贾丽萍花27万在城里茹河花园小区买了一套房,还没住就调到了固原市邮政局,她让父母给她看房。说是看房,其实是觉得父母年龄大了,在身边照顾方便,不想让他们回农村了。小儿子贾治斌的住处离茹河花园很近,他花6万元将父母在城里的落脚之地简单装修了一下,将父母接过来住,老两口这才在彭阳有了栖身之所。

记得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有这样一句唱词:“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专拣重担挑在肩”。贾世昌老人从政43年,为官清正,心系百姓,造福于民,他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诠释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正含义。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用心血和汗水给同心、固原、彭阳人民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美誉在百姓口中广为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