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令人敬畏的大人

令人敬畏的大人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认为这种判定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指针之一。那时的我即便没有充分的理由,但还是很佩服这种空腹超越所有权的中国社会制度。但在新中国,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工人、农民群体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可以吃饱饭,所以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的小乞丐了。而且在新中国,生活上全面反对浪费奢侈的“三反运动”也彻底改掉了以前剩饭的习惯。

以前我写过的文章中有“剩饭”和“另一种剩饭”的故事,在此摘录其要点进行说明。

那件事发生在五六年前的一天。我每天早上都去新公园散步,有天看到一名苦力用大篮子从对面大楼的建筑工地挑出前一天的剩饭,篮子里的剩饭堆得跟小山似的。突然不知道从哪里跳出两个小乞丐,他们苦苦纠缠苦力:“给我们一碗就够了,给我们一碗就够了!”不断央求着向苦力讨要剩饭吃,却一口都没讨到。

挑剩饭的苦力挥着手说:“去去去去!”要撵他们走开,但两个小乞丐围着他转,怎么也不肯让他走。苦力便说:“这饭不是我的,是老板的。少了一碗我都要赔,所以不能给你们。”但小乞丐的肚子实在太饿了,仍在不断恳求,可苦力还是不答应。小乞丐只好像跟屁虫似的黏着苦力。双方争执期间,小乞丐一口饭都没吃到。

这时,有个中国人走了过来。这个人与双方一点关系都没有,只是个过路人,他听到双方的对话,对两个小乞丐说:“你,从前面的篮子里盛一碗;你,从后面的篮子里盛一碗。”虽然苦力还在不停地抱怨着,可小乞丐们已经用剩饭堆上扣着的碗各装了满满一碗饭,高高兴兴地跑进胡同里。刚才解决纷争的那个人也很快就离开了。苦力没办法,只好嘿呦嘿呦地挑着担子走了。

总之,饿肚子和剩饭的所有权是对立的,解决纷争的那位路人判定饿肚子的小乞丐获胜。我认为这种判定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指针之一。

“另一种剩饭”的情况如下:

上海有一些中国人经营的商店、公司、银行等企业,每天的三顿饭或仅有午饭是让交给饭店承包,让他们送饭上门。我的店也叫过餐。送饭时什么事儿都没有,而当吃完饭收拾餐具时,一定会凑上来几个小乞丐。在哪里都是这种情况。苦力把碗从饭桶里拿出来时,小乞丐都排成一排盯着碗,只要有点剩余的饭菜便弄下来,留给自己果腹。

这也没什么,只是当剩饭很少或是很多的时候,苦力就不让小乞丐这么做了。这时就会发生激烈的争执,很难平息。

不过,最后取得胜利的一定是小乞丐。我每次看到这种场面就不由得想解释一下:

人们按月支付饭费,饭店会计算好每人大概的饭量,争取做到不剩饭。

吃的人可以全部吃掉,也可以剩一半,这是他们的自由。吃饱后多余的饭就剩下了。送饭的苦力拿这些剩饭果腹之后,再剩下的就没人要了,干脆就给了小乞丐。外卖店将饭送出去后,这些饭菜的所有权就不归他们所有,而剩饭就代表了吃饭的人放弃了饭菜的所有权。搬运的苦力并不持有剩饭的所有权,虽说他们吃了剩饭,但那属于额外收获。因此无论是谁都没有对剩饭的所有权,这成了世间的无主之物。这样看来,同样是自由之身的小乞丐反而有享用的权利了。或者说,挨饿这件事要比所有权更重要。

那时的我即便没有充分的理由,但还是很佩服这种空腹超越所有权的中国社会制度。但在新中国,占人口比重最大的工人、农民群体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可以吃饱饭,所以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的小乞丐了。

而且在新中国,生活上全面反对浪费奢侈的“三反运动”也彻底改掉了以前剩饭的习惯。即使有剩饭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解决剩饭的乞丐了,所以在做饭时就注意不要超量,估计能在这方面节约下不少。

从以前的那种社会制度,到现在这种连火柴棒都要缩短的节约型社会,转变如此彻底。中国人真是让人心生敬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