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露丝小姐恨不能成为安息魂灵中的一个

露丝小姐恨不能成为安息魂灵中的一个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已经两次为长沙方面战事所吸引的记者团,在如此辉煌的大捷面前早已捷足先登,长沙会战结束不久,记者参观团已经抵达长沙。薛岳上将率领与会人员进行追悼仪式。“……当时,我被这种军人特有的简单而刚烈的仪式震慑了,感动了,我直想流泪或高呼些什么。我甚至恨不得成为这安息的灵魂中的一个……”几乎各同盟国的大报都同时刊登了长沙大捷的消息和报道、评介。这些舆论,直接影响到了各国政府首脑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心。

已经两次为长沙方面战事所吸引的记者团,在如此辉煌的大捷面前早已捷足先登,长沙会战结束不久,记者参观团已经抵达长沙。

各国记者和国内各大小报纸、电台记者到长沙时,正好赶上了规模盛大的祝捷大会。

赵子立早在薛岳等高级将领去南岳参加军事会议并晋见蒋委员长时,就被指定为祝捷大会的秘书处处长,负责筹划、准备。

为着开会的地点,他着实为难了一阵。

长沙城内倒是有诸如影院剧院的场地,但充其量只能容下千人,这与赵子立所设想的规模相去甚远。在他看来,理想的场地应当放在岳麓山,这不仅因为岳麓山是战区战时指挥所所在地,而且可以鸟瞰湘北大地,增加一层战时的气氛。

但岳麓山除了空旷之地,没有一处可以容纳多人的礼堂、影院之类。

他将这些想法通过电话向薛岳汇报。

薛岳说:“当然应当放在岳麓山。没有场地,立即派人临时架设。要不惜一切开好祝捷大会。”

有了司令长官的首肯,赵子立立即组织人员用草席搭盖了一个临时可容万人的大礼堂。

等到薛岳满面春风地从南岳回到长沙,祝捷大会的一切已安排就绪。

开会那天下午,是个阴天。阵阵北风吹来,乍暖还寒的季节里仍有寒意。

但临时搭设的大礼堂里却另一番气氛。

主席台的正中,悬挂着孙中山先生和蒋介石委员长的大幅画像,孙先生的含笑与一身戎装的委员长给人完全不同的印象,但两张像挂在一起却十分协调。

会场左右两侧的壁上,挂着巨大的《作战经过示意图》、《敌我伤亡显示表》等图表,白纸黑字非常清晰。

会前,第九战区历次会战阵亡的将士,都用木制牌位写好了姓名,并按照官阶的大小依次排列置于礼坛之上。

湖南省、长沙市党政各界和参战部队近万人参加祝捷庆功大会。

步入会场,所有的人都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薛岳上将率领与会人员进行追悼仪式。他首先盛赞了参加历次会战阵亡将士的功绩,不善言谈的薛岳以低沉但满含深情的语调宣读悼词,会场一片静寂。

追悼仪式的最后是向阵亡将士的牌位三鞠躬。

整个仪式简捷而庄重。当祭奠仪式即将结束,一队士兵列队在大礼堂外朝天举枪齐射时,肃穆悲壮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揪动着全体与会者的心房。

刚刚由美国本土来到中国的美联社漂亮的女记者安娜·露丝小姐后来写道:

“……当时,我被这种军人特有的简单而刚烈的仪式震慑了,感动了,我直想流泪或高呼些什么。我甚至恨不得成为这安息的灵魂中的一个……”

追悼仪式之后是作战报告。

郭汝瑰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

“……第10军李玉堂、第4军欧震,打了硬仗,报告得有声有色,但追击部队,除暂5师外,其余各部均未缴获敌人的武器,更没有俘虏敌人。在全战区的庆功大会上,我讲:‘敌人撤退的规律是天拂晓,步兵即向后退却,仅留骑兵断后。我们追击敌人,百姓报告说,敌人骑兵刚过去,摸马屎尚热。可人怎么追得上马?接着敌机便来轰炸,我部队疏散,躲避空袭,敌骑就去得更远了,敌机去后,我们又追上十几里路,快要追上敌人骑兵,天就黑了。远见敌人安营扎寨,骑兵退进步哨线里边去了。我们派队夜袭,敌人步兵防守严密。打两枪,他也应几枪。第二天早上,步兵跑了,又是骑兵断后,飞机轰炸,一到下午敌骑又收进步哨线里。’紧接着,我便向大会报告作战经过。我说:‘根据敌人的这个规律,我师打飘忽山是仅与敌后卫接触,打汨罗江正面追击,都没有什么收获。唯有按长官指示,派出支队绕过敌后卫,作平行追击,因而,略有收获。’……后来,第77师师长韩浚暗中对我说:‘你报告得很好,但要注意别人嫉妒!’……”

祝捷大会在参谋处长赵子立的精心导演下,按照薛岳的要求和愿望,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会后薛岳又专门接见了记者,回答了他们的各种问题,并指示赵子立将作战计划、战利品等拿给记者们看,并亲手将日本战刀、望远镜、大衣、洋毯、太阳旗等一一分送给各位记者,与前几次一样,薛岳此举,使记者们大为高兴,碧眼金发的外国记者连连伸出大拇指:“薛将军,英雄!”

第二天上午,记者参观团驱车赴汨罗江以南各作战地区参观,这回,他们不仅看到了残存的累累弹坑、弹痕,而且活生生地见到了倒毙着的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狼藉的尸体。

在福临铺,一个巨大的高台子石堆再度引起了记者们的惊呼。

这是杨森将军在战后命所部将日军尸体集中置于一处,堆成了一个高台子。

后来杨森又觉应当留一块石碑以作纪念,不管怎么说,这些死于中国的敌人,都是军人,作为军人,杨将军对抛尸荒野实在于心不忍。

吴逸志得知这一消息,不仅亲自前往观看视察,还亲自提笔在石碑上写下几个大字:面对这个活脱脱矗立在眼前的高台子,记者们都从内心赞美这场在同盟国战场一片混乱退却之时,中国军队所取得的真正大捷。

倭寇万人冢

陆军中将吴逸志题

再没有什么好看的了,剩下来的,是用自己各自生花的妙笔去宣传这样辉煌的战绩了。

宣传的高潮再度迭起,遍及全世界。

衡阳《大刚报》的《战后湘北视察记》一文写道:

“因世界的反侵略反法西斯的战争,是以太平洋战争为主,太平洋战争是以中国抗战为主,中国抗战是以某战区[1]为主,而某战区的第一线,就是新墙河。新墙河,虽是一条小河,可是,新墙河确是全世界反侵略反法西斯战争的重点。”

《阵中日报》刊登的一首诗曰:

登白石[2]尖观战有感

登临白石尖,

遥对望湖山,

右有飘风岭,

影珠在眼前。

举目望烽火

遍地起狼烟

专凭机炮威,

犹作困兽战;

豕突与狼奔,

抱头如鼠窜;

长沙歌大捷,

湘北奏凯旋。

三犯皆败北,

均作无言还;

意欲乘风去,

扑灭此燎原。

国内宣传的声浪迭起,而国际社会的声浪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几乎各同盟国的大报都同时刊登了长沙大捷的消息和报道、评介。这些舆论,直接影响到了各国政府首脑对中国抗战胜利的决心。

从前各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贫弱只有压迫和欺凌,现在,国民党政府被淹没在盛赞中的溢美之辞,简直有些受宠若惊。

衡阳《力报》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授意下,发表了社评:《感谢友邦的帮助》。

文中写道:

“……尤其使我们兴奋的,不仅友邦舆论,对我纷纷加以揄扬,而且各国领袖均一致予以好评。大致分析起来:

(一)称赞我战斗力的坚强与战略的成功。

(二)赞扬长沙战局对同盟国的巨大帮助。

(三)断言中国最后有驱逐日寇于国境以外的可能。

(四)认定中国为亚洲的领导者。

(五)推崇委座[3]为亚洲第一领袖。”

由一仗胜利,带来这么多的赞誉和另眼相待,这是蒋介石所没想到的。

他开始预感到,几代渴望强盛独立的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所追求的目标,将在他的手中得以实现。

因着这样的预感,他要让第三次长沙会战的战绩在更大范围内传播、飘散。

【注释】

[1]指第九大战区。

[2]尖白石尖是长沙东乡白石岭的最高峰,上有石头甚多,皆为白色,故名。

[3]指蒋介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