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叫湖城

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叫湖城

时间:2022-0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鸣翠湖是因为黄河改道而形成的一片天然湖泊,现已成为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每年4月份是鸣翠湖观鸟的最佳时机。黄河岸边,贺兰脚下,银川是一座被大好河山环抱的城市,也是一座倒映在湖水中的城市。正如文中所说,“爱上一座城,就像恋上一个人,只有深入了解,用心品读,你才会发现: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叫湖城”。

◎本报记者 赵朋雨 杨茜倩 岳一聪

在来北方民族大学这座象牙塔求学的旅途上,你是否为宁夏满目的戈壁与荒原而惆怅,心生凄凉,甚至后悔填报志愿的时候,敲出了“北方民族大学”五个字?其实,不用这么悲观,爱上一座城,就像恋上一个人,只有深入了解,用心品读,你才会发现: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叫“湖城”!

“七十二连湖”盛景重现

和西北其他城市相比,银川多了许多明媚耀眼的绿色,也多了许多波光潋滟的湖光美景。

其实,银川自古就是水抱城,城傍水,相亲相爱。“七十二连湖”平布银川,水草丰美,这在干旱少雨的西北很少见。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银川开展填湖造田运动,使银川的湖泊湿地遭遇了第一场浩劫。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的填湖建房又席卷而来,使银川市的湖泊湿地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0万亩锐减到30万亩。

为使银川再现湖城风光,200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银川市党委、政府,对银川市城市功能重新定位,提出构筑银川城市环湖生态圈,重现“七十二连湖”盛景的战略构想。2006年,西部地区及黄河流域的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这意味着湖与城的契合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根据构想,生态优先、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是发展指导方向,必须着重突出公园生态环境建设。在管理上,一园两区(鸣翠湖和阅海两个园区)实行统一规划下的分区建设管理,重建湿地环境。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银川市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规划(2006—2010年)》和《银川市湿地保护规划(2007—2020年)》相继出炉。《规划》在湿地生态保护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相联系的大前提下,重点要求阅海、鸣翠湖突出“塞上湖城”特色,保持原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合理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形成湖泊湿地与居民生活的和谐统一。

鸣翠湖焕发勃勃生机

重建湖城的行动中,鸣翠湖既是一个“先锋”,又是一个代表,从中可以窥见银川这座湖城的变迁。

“这里水清树绿,哪个地方我都喜欢!”这是65岁的王冬梅女士第一次来到鸣翠湖后的心情,从中可以看到这里发生着让人喜悦的变化。

鸣翠湖是因为黄河改道而形成的一片天然湖泊,现已成为一座国家级湿地公园。它位于银川市东部,距市区9公里,东临黄河3公里,总面积6.67平方公里,集河流、湖泊、沼泽、灌溉等景观于一体,是历史上银川“七十二连湖”的组成部分,有“道祖庙”遗迹、百年老树、黄河水车等历史遗迹,形成了百鸟鸣翠、碧水浮莲、车水排云、千步廊桥、绿帐问茶、迷宫寻莺、青纱漏月、芦花追日、东堤夕照、白沙落雁十大景观。

鸣翠湖分为两个部分,南湖和北湖。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鸣翠湖由沼泽、湖水、芦苇有机地形成一个适合鸟类繁衍、栖息和生存发展的生态支持系统。大片的沼泽芦苇地,丰富的鱼虾资源,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每年4月份是鸣翠湖观鸟的最佳时机。4月的第一周还是鸣翠湖“爱鸟日”,届时会有大量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往景区观鸟。

从2009年至今,鸣翠湖不断开发特色项目,推陈出新,以畅游芦苇迷宫和趣味拓展体验培训为卖点,带动养心岛精致私房菜、鱼宴餐饮、酒店度假等项目。“旺季的时候,我们农家乐客人都排队。最近欢乐大冲关又带来了不少游客。”鸣翠湖的工作人员聂静说。

据了解,鸣翠湖的客流量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从刚开发时只有一棵树到现在草茂树盛,从刚开始年游客量不足4万人次,到现在年接待量10万人次以上,从原来无人问津到现在客源不断扩大,鸣翠湖的开发成果是显著的,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可观的。

开发与环保在探索中前进

鸣翠湖南北湖之分,也是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之分。

在鸣翠湖,北湖主要用于开发。在开发中,王冬梅女士就明显感受到鸣翠湖的点滴变化。因为住在鸣翠湖附近,她说,“就像看着孩子成长一样,我们曾经用鸣翠湖里的芦苇点火做饭,现在政府开发建设,芦苇都被保护起来,政府提供的天然气做饭烧水很方便。”鸣翠湖景区内的农家乐经营者毛女士告诉我们:“鸣翠湖近3年来飞速发展,知名度大大提高了,以前游人稀少,环境简陋,现在政府承包给旅游公司,分片经营,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也增加了许多游乐项目。例如,游船、展览、水上拓展等,尤其是与宁夏影视频道合作的‘鸣翠湖欢乐向前冲’非常受游客喜欢。”小编还实地体验了这里的鲜烤鲤鱼。你问我味道怎么样?还是要亲自来感受,反正我们是不想走了……

与北湖的快速开发相比,南湖则更注重生态,尽管北湖也注重生态,但生态与开发似乎无法很好的兼顾。“随着客流量增大,原本生活在北湖的鸟类大部分迁到了南湖。尽管鸣翠湖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比如,坐船时离岛屿远一点,加强了保安巡逻等,但是保护鸣翠湖湖水水质,保护湿地植被更多的还要依靠游客的自觉。”谈及鸣翠湖的发展,在这里工作5年的聂静女士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一个城市的发展,到底是要经济效益,还是更要生态环境,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命题。如何将两者兼顾好,也是让建设者们绞尽脑汁思考的问题。毕竟,脆弱的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形象工程做得再好,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舍本逐末。但幸运的是,无论是城市的开发者还是管理者,现在都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了这样的环保意识,在城市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黄河岸边,贺兰脚下,银川是一座被大好河山环抱的城市,也是一座倒映在湖水中的城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你不是在等外卖的“宅人”,何不呼朋引伴,即刻出发,去领略湖城之美……

【获奖理由】

走出象牙塔,看看大世界。记者将笔触和镜头对准生活的这座城市,用心描绘银川“两宜城市”建设硕果,写得亲切动人。正如文中所说,“爱上一座城,就像恋上一个人,只有深入了解,用心品读,你才会发现:不是每一座城市,都叫湖城”。这篇报道,真实拓展了校报记者与学生们的视野,由此产生的观察与思考,正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的真实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