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塞上湖城大银川

塞上湖城大银川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塞上湖城大银川银川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它湖泊密布,波光荡漾;沟渠纵横,阡陌交错;稻香四溢,鱼跃鸟鸣,历史上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在银川,各级干部都有同一个梦想———把银川建设成“塞上湖城”。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如今的“塞上湖城”在大西北熠熠生辉。通过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使银川市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银川的最终目标是赢得“中国人居环境奖”,银川人有信心把“塞上湖城”的品牌打响、打亮。
塞上湖城大银川_话说宁夏

塞上湖城大银川

银川位于中国西部、黄河上游,它湖泊密布,波光荡漾;沟渠纵横,阡陌交错;稻香四溢,鱼跃鸟鸣,历史上素有“七十二连湖”之称。秀美的湖泊景色融于粗犷的北国风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明朝有诗赞曰:“万顷清波映夕阳,晚风时骤漾晴光。瞑烟低接渔村近,远山高连碧波长。两两充饥鸥戏洛,双双照水蜀游翅。北来南客添乡思,仿佛江南水回乡。”古人对过去银川美景的描写,总是让人们充满了一种向往,而这种向往却又带着一种无奈和苦涩———塞上湖城的美景何时才能重现!期盼中,2002年,银川市湿地保护办公室成立,出台了《银川市湖泊湿地保护办法》,随后编制了《银川市湿地生态保护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5年,银川市在编制《银川市“十一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第一次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作为专项规划。6年来,银川市对湖泊湿地生态进行了大规模的恢复和保护,各部门互动、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一个“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塞上湖城”渐行渐近,愈来愈清晰……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垦农田和围湖养殖以及城市开发建设,使得银川湿地急剧减少,部分湖泊逐渐退化,到2000年,银川的湿地面积萎缩至4万公顷左右。湿地面积的萎缩和湿地生态的退化,不仅使湿地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银川,各级干部都有同一个梦想———把银川建设成“塞上湖城”。早在2002年6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就提出:“把这些湖泊湿地保护好、建设好,发挥出了优势,银川市的城市特色就有了,经过不懈努力,就一定会把银川市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塞上湖城’。”时任市委书记的王正伟、市长郝林海结合银川实际,提出“生态立市”“打造塞上湖城”的决策和目标。从2001年起,“生态立市”成为银川城市建设的重要方略之一,银川市委、市政府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都会提出着力打造“塞上湖城”的目标,几届班子跑接力,一届接着一届干!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如今的“塞上湖城”在大西北熠熠生辉。

2004年,宁夏专门成立了湿地保护领导小组,自治区主管副主席担任组长。按照积极保护、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制定了保护规划,完善了管理体制,坚决落实保护责任,把一些不符合湿地保护规划的投资拒之门外,让湿地维持到比较原始的状态,给后人留下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img95

正是因为高起点规划,银川的湖泊湿地灵动了起来!在不经意间,爱伊河出现在城市里,宝湖、阅海湖、鸣翠湖、鹤泉湖等重以生机盎然的景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个个湿地公园的建成和开放,不仅扮靓了城市的容颜,净化了城市的环境,也陶冶了市民的情操。

几年来,银川的湖泊湿地面积扩大了1500多公顷,全市湿地恢复与保护投资3亿元以上,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银川市通过进行城区水系建设,恢复了湿地植被、营造了湖滨植被带、提高了绿地覆盖率,这些举措不仅调节了区域气候,更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美化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湿地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逐步深入,湿地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水上旅游、水产品养殖、水禽养殖、水生植物种植等“四水”湿地经济,使湿地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

除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外,社会效益更加突显出来。通过湖泊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使银川市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结合各个湖泊湿地的特色形成的湖泊景观,给人们提供了休闲、度假、旅游、健身之地。湿地生态为城市发展营造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一个临水而居、择水而栖,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2006年9月,在第四届中国威海国际人居节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获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让每个银川人为自己的湿地保护而自豪。

2008年,银川市湖泊湿地保护项目计划申报联合国的“迪拜奖”。银川的最终目标是赢得“中国人居环境奖”,银川人有信心把“塞上湖城”的品牌打响、打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