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涞水流,易水流

涞水流,易水流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当地政府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可能是放在平原上的。居民点临河而建,河即涞水,又名拒马河。我们看到的古涞水河,水流还算平缓,也不深,卵石清晰可见。涞水发源于太行山,是河北境内唯一长年不断的河流。此处的所谓乡愁,系“大概念”,是“大乡愁”,是有家国情怀的。这时,疲惫不翼而飞,大家围在造化无穷的自然奇观前感叹复感叹。范阳郡遒县即今涞水县。

涞水流,易水流

知道太行山是在懵懂的少年时代,那是因为读了课文《愚公移山》。走近太行山则是在不久以前,是应邀参加河北省作家协会举办的著名作家“美丽涞水野三坡”采风活动。

燕赵是文化大省,每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都是心存景仰。从石家庄正定机场到涞水县野三坡风景区,中途在涿州服务区小憩,见服务区矗立着三尊塑像,因为去意匆匆,也未细看。后来才知道,三尊塑像乃刘备、关羽、张飞,那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地方。

出了高速路口,就是野三坡风景区了。小车还走了较长一段,沿途均是用生态木装饰的农家小楼,业主们招徕着顾客。

我想,如果不坐车,一只背肩包,一根竹手杖,散漫行去,累了,渴了,就随便找一家这样的农家院落住下,应是一位旅行者最为理想的生活。

傍晚时分,在一宾馆签到,得遇一些旧友新朋。一问,大家对野三坡风景区虽然慕名已久,但多是第一次到此。我依稀记得,中央电视台好像播出过一则广告,仅有两句,前一句忘了,记得后一句是“河北涞水野三坡”!

只是我一直将其“听”成了“野山坡”,到此一看,却是“野三坡”。通过了解,这和涞水历史上的“松鼠讨封”有关:

相传,明朝初期,燕王朱棣兴师扫北,至三坡地界,见一松鼠捧食松果,以为是在向自己拱手施礼,不由大喜道:“兽且归顺,况人民乎!”遂颁诏免除三坡丁粮。

到了清代,这一地区的人民因为怀念明朝不服统治,“朝”“野”对立,便有了“野三坡”之谓。今天的涞水人非但不恼,还把一个“野”字发挥到了极致。

这的确是一片诚义与血性并存的土地。

如果说,于此发现的“智人化石”表明,这一片土地上三万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那么,黄帝蚩尤、荆轲刺秦王,当然也包括桃园三结义,则是诚义燕赵最为生动的演绎,特别是数学家祖冲之,更是智慧的化身。

据相关资料介绍:涞水县地理位置非常特殊,地处太行山与燕山交汇处,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

最初,当地政府把经济发展的重点可能是放在平原上的。幸好还有涞水!具体说来,是一道涞水滋养出来的一道峡谷,成了该县的“聚宝盆”,因其距北京仅两百公里,又成了首都的“后花园”。

次日,简短的采风启动仪式后,旅行车并没有将我们带至景区,而是驶向一居民点。

居民点临河而建,河即涞水,又名拒马河。我们看到的古涞水河,水流还算平缓,也不深,卵石清晰可见。涞水发源于太行山,是河北境内唯一长年不断的河流。

谁也没有想到,性情温和的涞水也有发脾气的时候。2012年,这里就曾发生洪灾,原有民房大部分被冲毁。不过,灾难与机遇是并存的,在被冲毁的家园,人们又开始了灾后重建,规划、建设一步到位。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十五栋新建小楼,堪与别墅媲美。

同行的作家均露出羡慕的眼光,参观完那些别致的庭院,又去沿河的花地,几位女作家更是舍不得离开,自顾拍照留念。

前不久,我写过一首《乡愁的味道》:

乡愁的味道,是风的味道

是人间草木的味道

我要告诉你的,是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是我长了五千年的记忆

乡愁的味道,是雨的味道

是昨夜星辰的味道

我要告诉你的,是代谢于山水间的人事

是我掬成了一捧的日月

我曾经说过:“一位胸怀天下的人,所有的他乡都可能是故乡。”作家又特别容易“见异思迁”,见了好山好水,便误把他乡作故乡了。此处的所谓乡愁,系“大概念”,是“大乡愁”,是有家国情怀的。

至于我呢,但待退休,倒是可以学学西湖边的本家唐伯虎,在此开一小店,也向游人售卖自己的字。

在未去百里峡之前,我以为会像游览三峡那样,要坐船。而且两岸均是大山,有一定的坡度,坡上皆为林木覆盖。如果说三峡有宽阔的江面,视域相对开阔,那么,百里峡则给人“逼仄”之感。

景区大门还算气派,也相对敞亮。要在大山中建这么一个广场,不容易。广场正面的山上有山影如人形,像是在哪里见过,可一时之间又想不起来了。

左拐便是谷口,顿感凉风习习。

这里非但没有一江两岸的清朗,没有船行百里的快意,有的只是溪涧与飞流,只是陡峭的山岩与七弯八拐的幽深……这恰恰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足以颠覆每一个人对峡谷固有的认识。

我知道,我们这是走进了太行山与燕山深处。照理说,这样的深入,应该有些怕意。可是,大家丝毫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异样,更多的是惊奇,是张望,是探询……途中,作家们总是向一些已然折返的游人打听:“前面还有什么?”那些游客居然很是耐心,站在路中间,向大家讲述前面的特色景点。像是一位从很远的地方归来的人,讲述着自己探险般的传奇经历。

百闻不如一见,还是继续前行吧。

其实,走进百里峡本身就是探险。像叠起来似的,根本就不知道前面还藏着什么,拐一个弯,就可能是“路转溪桥忽见”。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天梯”,如在楼阁中,更像是在迷宫中。

百里峡全长一百〇五里。此峡又如地缝,本该是流水的地方,铺上就地取材的石板,路的两边还有细流经过,在某一个地方蓄起来,成了一些小小的潭。

正当人们走得有些乏了,一尊并无什么特别的巨石立于道旁,待走在前面的人回过头招呼走在后面的人,这才突然发现,那立于道旁的竟是一尊观音:那身段,那神态,那眉眼……无不酷似,于是就叫了“回首观音”。据说游人不回头,是看不见的。这时,疲惫不翼而飞,大家围在造化无穷的自然奇观前感叹复感叹。几位游山的大姐,居然向其磕起头来,且口称:“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南无灵感观世音菩萨……”

幽静的峡谷原来是热闹的。我不由想起哲学家王阳明说过的一句话:

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现在所有游人和“回首观音”,都“明白起来”了。

是的,与其说百里峡的峡谷风光是山景,倒不如说它是石景。崖壁上方是植物,下边则是裸露的砾石,有水渍,有苔痕,有陈迹……可惜我不是科学家,对地质学亦不甚了了。否则,持一柄小铁锤,沿路叩问,一定会有更多发现。

但是,这个地方又的确同一位数学家、科学家甚至还可能是文学家有关。在当地相关人士的介绍中,不止一次提到一个名字: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年-500年),字文远,祖籍范阳郡遒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算出圆周率π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七位。在天文历法方面,创制了《大明历》。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此外,在音律、考据方面也有造诣,擅棋,还写有小说《述异记》。

范阳郡遒县即今涞水县。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邑人,祖冲之是否游历过百里峡?如此美景,对于还写小说的祖冲之,想必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许,一道难解的方程,需要苦思,需要冥想。面壁十年图破壁。对着这样的美景,说不定一会儿就想“通”了。

我突然记起,刚入谷口时见到的人形山影极似张家界山中的“采药老人”,好像只是少一背篓,倒更像是祖冲之跋涉于此。

山是静的,水是动的,人在其间,动静相宜,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不知不觉,我们一直在向上攀缘,只是这样的攀缘并不为人在意,待一冒出“头”来,就是燕山山麓了。

一大清早,我们又“回过头”去,面朝太行山,目的地是“百草畔”。

秋后的太行山树木依然葱茏,只是有了黄叶,色彩更为丰富。嶙峋的山石间,忽地长出一蓬蓬秋树,像是燃烧的火炬。

此次采风时间不长,却总有那么一些意想不到。此地名之百草畔,我以为可能是在湖边,或平原上有那么一块草地。

殊不知,一入景区便是爬山

也不知道这山具体叫什么山,山中树荫蔽日。细雨中,登几级石阶,又是一小段平路。有时还要过索桥,索桥都比较短,横在溪涧上。走在前面的男士会故意使坏,将索桥晃悠得厉害,引得后面的女作家尖声惊叫。

由于没有爬山的心理准备,走上一段,就有点累了。这不像一两个人的旅行,可以慢下来。一行二三十人,掉队会影响到大家,只好勉力跟上。

好在沿路有溪流飞溅,鸟声婉转。在一古井边,一只松鼠一会儿现身,一会儿隐去,像是故意在同大家捉迷藏。搭乘缆车时,一位“恐高”的女作家与我“同车”。她真的是非常害怕,紧紧抓住我的胳膊,能够感觉到她的心跳动得特别厉害,一直闭着眼睛伏在我的肩头。我一边安慰她,一边为之惋惜,这样好看的景色她居然不看。

下了缆车,又是步行,再要乘缆车时,那位女作家连连摇头,宁愿走路也不再“贪”那一点便宜。

终于到百草畔了!

原来,百草畔居然是野三坡风景区的最高峰。不过,高山上还真藏着一片草地,被称之为“空中花园”。此时,登临太行山顶,耳畔是微风轻轻,细雨沙沙……望着云朵飘过山间,我却想到了黄帝和蚩尤,他们在这里有过一场大战。

大约四千多年前,有一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族是近亲,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炎帝族渐渐衰落的时候,黄帝族却渐渐兴盛起来。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搬迁到涞水一带。

此外,还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传说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均体若猛兽,铜头铁额,以沙石为食,凶猛无比。

好斗的蚩尤起兵攻打炎帝,炎帝不敌,逃到黄帝部落寻求帮助。黄帝联合各部落,同蚩尤展开了一场大决战。

传说黄帝领兵进击蚩尤时,蚩尤请来“风伯雨师”助战,忽然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雷雨交加。黄帝也请来“上天神女”助战,刹那间,风停雨住,晴空万里,终于大败蚩尤。

于是,黄帝成了中原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炎帝族和黄帝族本就是近亲,后来又融合在一起。所以凡华夏民族,便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下山就轻松多了!

路遇一山民且行且出售木手杖,买了一根,拄着逐级而下。见到小亭便歇,环之皆山石、树木。有一亭畔,还有一巨石,只有下方少许与地面接触。在我们那里叫“风动石”,仿佛一有风来,一块巨石便会摇动。这里却叫“天外来客”,应该也是可以的。

午后,我们又坐车到涞水之滨。我知道,与涞水同出太行山中的,还有一条易水。

战国时期,秦国灭了韩国。两年后,秦将王翦又占领赵国都城邯郸,北进直逼燕国。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问计于荆轲,于是又有了一个“刺秦”的故事。

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太子丹前往送别。有一首《荆轲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暗杀行动。虽然事前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甚至遭到通缉而流亡在燕国的一位秦国将军竟自献人头,作为能够见到秦王的“晋见之礼”,到具体行动时,荆轲却被秦王所杀。

采风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就要同涞水告别了。

或许,所有的告别都会有那么一点惆怅挥之不去。但是,涞水给我的,是酷暑后的一份清凉,是这个秋天一次愉快的旅行。只是易水的寒,我尚未感觉到。而且按照我的理解,也可能是这片土地上那些慷慨悲歌之士,在抗暴安良中呈给世间的一抹温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