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山石嶙峋,尊师风骨长存

山石嶙峋,尊师风骨长存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林韵玲老师的逝世让我有恍惚之感,觉得一切都不甚真实。听闻大家要一起写本纪念文集来缅怀林老师逝世,我心里很赞同。就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涯开始了,而那位女老师就是后来教导我近12个年头的林韵玲老师。每遇着林老师,都会被她感染,心情不禁为之一振。大学4年间,我最为感激的要数林老师对我的无尽鼓励。至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林老师也对我颇有指引。山石嶙峋,尊师风骨长存!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副院长 教授 采矿82级 邓子胜)

林韵玲老师的逝世让我有恍惚之感,觉得一切都不甚真实。然而时间又是依旧流淌,有时甚至轰隆隆地逝去了,而我的心总是会不经意间回到那一刻,听闻死讯的那一刻。如此反复,沉湎其中,有时竟很难从记忆里抽离。

常言道,当一个人开始时常回忆往事时,便说明他开始老了。于我并非全是如此,老来之感不甚真切,可对林老师的回忆贯穿我青葱的校园时光,对我将永远是一种思乡的寄托。是的,我早已将那座江南小城当作我的第二故乡,在那里,我度过了12年的漫长岁月。而只要触及这段记忆,林老师便是绕不过去的槛,她的身影挥之不去,已然成为我年少成长阶段里一道永恒的风景。

听闻大家要一起写本纪念文集来缅怀林老师逝世,我心里很赞同。一是我们这群爱着林老师的人终于有机会可以合力为林老师做点事情,尽管只是尽些绵薄之力,但总归是些安慰;二是于我个人而言,也正可借此机会,畅快地回忆一番与林老师相处的过往岁月,抒发内心积久的思念。

不等东风鼓至,回忆之帆瞬间扬起。仿佛又回到1982年8月31日,天气晴好,学校的班车将我们这一批从各地赶来的新生从长沙火车站接回时,已是深夜12点多了。我到了学生九舍的一间房子前,看见简朴的办公桌后坐着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运动型短发已有些许凌乱,略显疲倦的一张圆脸仍挂满笑容。她一看见我们便急忙热情地招呼,立刻着手安排我们几个刚到的新同学,把我们领到各自的宿舍,指给我们床铺,还热心地帮我们整理行李,直到看到我们一个个终于睡下才离开,那时已过凌晨一点。那一夜我们睡得很安稳。就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涯开始了,而那位女老师就是后来教导我近12个年头的林韵玲老师。

接下来的日子,在校园里走动时便经常见到林老师朝气蓬勃的身影及明媚的笑脸。每遇着林老师,都会被她感染,心情不禁为之一振。和许多同学一样,我当时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也曾有过忧虑和彷徨。但在她的悉心开导下,便逐渐走出了迷茫,也坚定了学好本专业的决心。大学4年间,我最为感激的要数林老师对我的无尽鼓励。那时我是一个刚离开家乡的农村孩子,性格较内向,极为青涩腼腆,所以参与集体活动并不太热心。记得是在大二的时候,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林老师鼓励我参加系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我鼓足勇气去了,虽然那次未能获得名次,但这却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此后我变得胆大起来,逐渐变得开朗、活跃起来,克服了此前过分的怯弱,也会时常主动地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有益的学生活动,更好更完全地融入融洽的大集体中。类似的鼓励不计其数,每当我怯弱时,总能感受到林老师那双温暖的大手,在我背后轻柔而有力地推动着我,向我注入勇气,更勇敢地面对各种挑战。

欢乐的时光总是迅疾逝去,勤奋学习、充满欢声笑语的4年大学生活仿佛结束于转瞬。

毕业后,我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当时林老师是系党总支部副书记,这回我在她的直接领导下又工作了5年,与林老师接触更多了。从林老师身上,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际的工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林老师那份工作态度一直引领着我,激励着我。

在我的记忆中,林老师始终以她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给予她热爱的学生送去阳光和温暖,如天边的红日,向世间万物源源不断地输送光和热。有时候我想,我们这群学子们在林老师面前就像一棵棵向日葵,迎向她这温暖源头,不断地汲取着爱的养分;又如一块块干涸的田地,等待着清澈的水流浇灌;又或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小羊羔,焦灼地等待着,任性地索取着……林老师呢,是极无私的,对学生真是予取予求,因为她是如此深爱着这帮学生们。

近水楼台先得月,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便更多地蒙受了林老师的照顾。我至今还记得入职时她对我说的那番话:“做学生工作,要有爱心,要通过我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去感染、引导同学。特别是做采矿工程这种艰苦专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更加重要。”言语简单朴实,天然去雕饰却很有道理。透露出林老师对学生们的真诚与热爱,还有那份无与伦比的责任心。这也许是林老师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深刻总结,并无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而是注重心与心的交流。数十年来,林老师一直坚定不移地践行着她的朴素的工作哲学,影响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

至于具体的工作方法,林老师也对我颇有指引。她提醒我工作时要注重抓两头促中间,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看似后进的同学,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找到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林老师时常这样教导我们,这是做好个别“调皮捣蛋”学生的工作,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经验之谈。无论是对刀不离身、有些匪气的个别北方学生,还是斤斤计较、不太合群的少数江南弟子,林老师绝不持有偏见,或是刻意忽略,正相反,她总是会集中精力处理这些“棘手”的学生们,更近距离地接触他们,了解他们。方法自然是真诚地谈心,循循善诱,耐心引导。

“能考上大学的同学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是一个优秀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一定有先进分子或可培育成先进分子的好苗子,我们要及早发现、培养他们”。林老师总这么说,我自然能感受到她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这早已超出本职工作的范畴,而更多的是对学生、对社会的担当!林老师非常关注对人才的培养,时常要求我们注意新生中的好苗子,要重点培养,使他们早日入党,这样既可以增添学生工作队伍的力量,又能使他们在实践中较早得到锻炼培养,更好地成长。不得不承认,林老师的工作心得使我获益匪浅,为我这名初到岗位的新手清扫了障碍,指明了光明的方向。因此,我的工作才得以迅速走上正轨,工作生涯得以顺利展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林老师将经验倾囊相授,使我们这些后来者能少走弯路,这份馈赠,我时时心怀感激。

林老师对我们系的学生工作,既是一位领导者,更是一位实践者。在学生宿舍、食堂、操场,时常能见到她的身影,或谈心,或打球,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像一位大姐和长者,博得众人的信赖,同学们都愿意向她倾诉和寻求帮助。这也是林老师就做好学生工作对我们的无声指导。

最是相思溢深处,至今不忍道别离。林老师,我不愿意说永别之类的话,我仍想回到长沙,回到中南,向您述说我近日的点滴,聆听您温柔的话语……

想来岳麓山正是游人如织的时刻,曾经的我们在那座山里漫游,那里的石头还记得我们的欢声笑语,那里的清泉如今依旧涓涓流淌。山石嶙峋,尊师风骨长存!我们将怀念埋进深深的地里,然后为您祈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