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新浪微博做广告

为新浪微博做广告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位叫“李克东”的先生长期跟踪我的博客,让我很感动,我给了人家什么好处,如此勤奋地跟踪学习,让我惭愧啊!你对《北京人的三仇和上海人三愁》一文的批评,至少说明新浪对微博的宣传不够,也说明您不了解微博,这不是您的错,“围脖”如此热,您不知道,因为您太关心我了。有时间搜索下百度的“微博”,就不会觉得“上微博”是病句了。

2009-11-10

一段时间以来,有一位叫“李克东”的先生长期跟踪我的博客,让我很感动,我给了人家什么好处,如此勤奋地跟踪学习,让我惭愧啊!同时还偷偷从家里带些厚礼,但我一一退回(包括这一次的),我没帮助过你什么,欢迎你以后继续批评指正,但不要这么客气地把家中的东西随便拿出来显摆了。礼重伤自己啊!再者,你也得和我一样注意学习,要不也会犯错。你对《北京人的三仇和上海人三愁》一文的批评,至少说明新浪对微博的宣传不够,也说明您不了解微博,这不是您的错,“围脖”如此热,您不知道,因为您太关心我了。

有时间搜索下百度的“微博”,就不会觉得“上微博”是病句了。再上下我的微博,就会语焉详了,就知道不是病句了。

以下是你的“咬文嚼字”,不要反复粘贴了,我复制在这儿,显示你的学识和我的欠学。

病句连篇,丑态百出。病句一:但上海的物价局和工商局好像也没人不上微博,声讨完了,看了也就完了(语焉不详)。病句二:因为吝啬天价上网费(夸张过头)。病句三:一下子看到上海女作家任晓雯的微博(“一下子”何意?)。病句四:任晓雯的“传说”大概能代表一部分上海人对北京的想象(任晓雯的“传说”,此话怎么说?)。病句五:北京人现在关心更多的是美国人,不太关心北京以外的事(美国人都在北京城里?)。病句六:“仇沪”其实是羡慕的极端(极端的羡慕何以就变成了“仇”,什么逻辑?)。病句七:近来几次去上海以及和上海朋友的接触(“以及”两字是多余的)。病句八:不是那些穷得掉渣、土得掉渣的刘姥姥(“的”、“得”不可混用,老师没教过你吗?)。病句九:以据我在北京的十年经验说北京人仇沪是误读(“以据”应为“依据”,你怎么做编辑啊?)。以此质地,有何脸面混迹于文场?还是什么编辑,误人子弟也!放聪明些,还是进坟场吧。

再说一次,谢谢你夹杂的那些太重的礼品,但一一奉还。不必客气,我没帮你什么,也没害过你,对一个陌生人这么客气干吗?听说你是老师,那些骂人的词儿怎么为人师表?

再者。还有网友反映您老先生博文抄袭的问题,我宁愿信其无,但也要小心,怎么教学生写作文?怎么批评学生抄袭?万一学生看到老师的博文是第三只手窃来的,怎么面对校长?同事?不敢往下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