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岁,母亲送我上学

岁,母亲送我上学

时间:2022-0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母亲执意要送我前去,我坚决反对也没用。后来母亲告诉我,这位同学和其他女生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让母亲睡在她的床上。过了一个多月,母亲到杭州出差,绕道来看我,这一次我将母亲送到车站。母亲的同事说,王干长大了。多年之后,女儿去美国念博士。母亲几天不乐意。女儿出国的第二天,母亲说,她做了一个梦,她去美国了,在超市里,那些人说话她听不懂,一急,梦醒了。

2009-04-28

1978年,我18岁。

18岁那年,我做了些什么?现在想起来,还是挺丰富的。

我那年写的短篇小说,后来在《雨花》发表了,第一次发表小说,今天看来,还是“少年写作”呢。

我向现在的老婆写了第一封情书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被录取了。

1977年恢复高考,我壮着胆子参加了高考。为什么说壮着胆子?因为那一年是结束十年动乱之后的第一次高考,难度太大。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话,1977年的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的10倍。因为积压了大量的人才,我要和我的兄长、老师、领导去竞争,而我的中小学时代正好是1966至1976年之间度过的,毫无疑问,这十年的教育质量是最差的,所以去参加高考和那些各方面比我都优秀的人PK是自不量力。

因此,我这一届的中学同学就我一个人通过了初选。后来参加了复试,我居然把作文题目做错了,我做好了下一年再考的准备,但是后来还是被录取了,可能是其他功课考得还不错吧,勉强上了录取线。当然,是录取到师范。我心不甘,因为我填的都是名牌大学的中文系、哲学系,与我的理想相去甚远。可家里人很高兴,很有面子,中了状元一样的开心。和我同时考试的中学老师也没能考上,第二年才考上,而这位知青老师是南京一中(名校)老三届的高才生。而且,我当时的文学偶像团委书记也和我考进了同一所学校。横向比较,我也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1978年3月8日,新生报到。母亲执意要送我前去,我坚决反对也没用。她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实际是,我从没一个人出过远门,一直在自己的家门50华里的范围内活动,母亲不放心。清晨5点,我们坐轮船出发,到一个叫老阁的地方下船,然后再换轮船。像今天坐飞机要转机一样。折腾到终点码站头时,天色已黑,已经晚上八点多了,前来接站的同学早已散去。我们带着行李步行一个多小时才到学校,幸亏母亲前来,要不然那些行李我一个人根本没法拿。

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一是由于我们到得迟,学校的招待所(只有几张床)已经客满,我和母亲去找招待所的路上,向一位女同学问路,她说没有床位了,不要去了,这位女同学说,现在已经十点多了,要不然让你母亲到我宿舍里去住吧。我们以为她宿舍里有空床,就让母亲去了。后来母亲告诉我,这位同学和其他女生挤在一张单人床上,让母亲睡在她的床上。我到现在还记得这位女同学姓白,名字没问,是工农兵学员。这几乎让我一下子改变了对工农兵学员的印象,因为当时的工农兵学员是推荐上学的,不是考上去的,所以我们这些没关系推荐上去的,老觉得工农兵学员占了我们的份额,用今天的话说“动了我们的蛋糕”。这位白同学的举止,让我至今感动。后来,我在校园里见过她,我腼腆地想向她致谢,而她好像并不认识或不记得我了,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她长得很白,很漂亮,很苗条,个子比我高。不久,就毕业离校了。

第二件事就是第二天的凌晨,母亲来到宿舍,拉醒睡梦中的我,说要赶轮船去了。我嘟嘟囔囔应了两句,又睡下去了。第二天醒来,我发现真正地离家了,我一个人开始独立生活了。我非常想念家,想念母亲。同来报到的团委书记见到我,问:你妈妈何时走的?我说早晨,他说,你没去送啊?我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懊悔不已,赶紧写信回家表示自己的悔意。过了一个多月,母亲到杭州出差,绕道来看我,这一次我将母亲送到车站。母亲的同事说,王干长大了。

多年之后,女儿去美国念博士。母亲说,我能不能帮她去烧饭啊。我说,签证很困难。母亲几天不乐意。女儿出国的第二天,母亲说,她做了一个梦,她去美国了,在超市里,那些人说话她听不懂,一急,梦醒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