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的自然生态

城市的自然生态

时间:2022-0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山、石门山、老座山、四大望子山,这些突兀的山峰在大连西部一线儿排开,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把城市与乡村分割开来。在山的东南,是繁华的大连市区,那儿有拥挤的高楼、喧嚣的街区和炫目的霓虹;而它的西北,在被人们习惯性称为“大连西部”的地方,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景。

宋广玉

没人知道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念驱使,当几个建设者爬上四大望子山,回望脚下那片宁静的谷地,会产生这种颠覆容积、密度和土地利用率的常规开发思维,以对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异常统一地把目光投向哈默比湖城、赫尔辛基维基实验新区和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在憧憬中勾勒出生态、绿色、科技和可持续的未来蓝图。

南山、石门山、老座山、四大望子山,这些突兀的山峰在大连西部一线儿排开,如同一道绿色的屏障,把城市与乡村分割开来。在山的东南,是繁华的大连市区,那儿有拥挤的高楼、喧嚣的街区和炫目的霓虹;而它的西北,在被人们习惯性称为“大连西部”的地方,却是一种截然不同的风景。那是一片寂静的土地,潺潺的山泉,静谧的丛林,沟岔里的村庄飘浮着缕缕炊烟,悠闲的老牛踱着慢板的脚步,偶尔一两声鸡鸣穿透油绿的庄稼地传向很远……

城市极速扩张的脚步没有唤醒山那边的千年一梦,人们依然沉浸在日出日落的生存时光,山村如同被岁月拨停的时钟,指针一如既往地指向昨天,那是被城市遗忘的远乡。

然而,有时候,有些遗忘只是一种暂时,正如同忽略不等同抛弃,漠视不代表没有关注,遗忘只是历史在书页上的一段留白,是时间和空间的蓄积,如同藏于土中的种子,只等雪融雨润,便会长出葳蕤的绿色……

2007年的春天,几个年轻人从四大望子山上走来,在这个叫“大东沟”的地方停下脚步。他们在小溪旁指指点点,在泥土路边勾勾画画,很快,这块寂寥的土地便迎来机械的轰鸣。然而,挖掘机铲出的第一铲土,不是大楼的基础,不是宽敞的道路,不是网状的地下管线,而是山脚下的一个湖!开发建设不先修路先盖大楼而是挖土建湖,这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挖湖仅仅是这个蓝图的素描,后面的色彩更加绚丽夺目:顺着山泉引过一条小溪,在河边圈出水泽湿地;围着山峦修出蜿蜒小路,在小路边栽种树木,沿着路边堆起坡地,在坡地植上草坪……当这些河流、湖泊、山林、草坪完成了最初的构图之后,他们才在山水之间穿插进高品质的村民回迁楼、办公楼宇、住宅小区,开发出科技创新区、情报信息区、文化创意区等一个个高端产业园,给这幅蓝图赋予了更有深意的内涵,涂抹上更加炫目的色彩。保护原生态,再造新生态,让楼群服从于绿色,让城市亲近自然,这些看似普通和简单的事情,在被物欲重重熏染的世风中,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胆魄啊!然而,这些并没有止住他们继续前行的脚步:节能建筑、无齿轮电梯、三网融合、智能电网、智能交通、雨水收集系统,大量生态建设不断在这里体现,大量智能技术不断地在这里集结,容积、密度、利益已经完全淡出他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低碳、绿色、节能、科技,是率性地放牧心灵。在这片寂寥的土地上,他们尽情描绘着心中的那幅理想蓝图,挥洒着对城市未来的憧憬和向往,让我们感知了自然与科技融合的魅力,亲近泥土不只是乡村,城市原来可以这样建设。

历史的书页轻轻一翻,时光便飞速地流过季节。虽然仅仅过去了五年,虽然没有气势恢宏的高调宣扬,瞬间的跨越却已使曾经的乡村走在了城市的前边,当我们仍哀怨地在高楼冰冷的挤压中一声叹息,山的那边蓝图已经悄然变为现实。五年的行走脚步轻轻,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动却似雷鸣,令我们感慨中赞叹不已。

2012年9月,我随大连作家走进这座被叫作“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城区。记得那天下着小雨,细细的雨丝时落时停,洗刷着树的枝叶、草地和屋顶,城区显得格外清新而洁净。城区的路不很宽,两边栽着高大的树木,中间又有树木的隔离带,整个街道就有了林中小路的感觉。建筑大都是欧式,很随意地散落在银杏、法桐和雪松中间,树木与建筑相连接的,是大片大片的草坪,有飘落的树叶迟开的野花点缀其中,草坪就如铺在楼前的绿花布,优雅而温馨。在管委会,靳副主任告诉我们,生态科技创新城有106平方公里,目前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50%,同时城区内有很好的淡水水系,水库、湖泊有十几个,这对新城区高端生态环境定位提供了最有力支持,创新城将致力于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智能型城市引领区和高科技产业聚集区。“过几年再来看吧,那时候,我们生态科技创新城一定会是集合高端生态文明、高端科技产业、高端现代人才、高端智能应用的现代文明新城,她将会是我们大连城市建设的一个新高度。”我想,以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发展定位和建设趋势,那一定是个不久的风景。

趁雨间歇,靳主任带领我们去看居住区。那是些布局宽松的别墅式建筑,两层的三层的,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林树中间,有蜿蜒的石板路通向楼口,一湾静水卧在屋前,就把幽静而典雅的景致弥散开来。小区的深处是一些绿地,拥挤地开着波斯菊和矢车菊,红的黄的,伴着几株五叶枫,热热闹闹的,把人们的目光吸引进去,心境也就如同花开灿烂起来。从小区出来,我们驱车绕上四大望子山。从车窗回望山下的园区,那些彩色的屋顶仿佛星星上洒落的鳞片,在绿色中闪烁着明快的光芒,蜿蜒的小溪纤细如带,如同春山最后融雪淌成的珠链,仿佛能够滴出记忆里的槐香……

也许,我们目睹了太多的钢筋水泥,曾经的小河、泥土、绿树已经渐行渐远,才对这种自然的回归产生由衷赞叹;也许,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人心隔膜和亲情淡漠,思考后的醒悟让善良的人们心生阵痛,才有勇气冲破人类生存与自然相争的藩篱,在这片城市最后的土地,描绘出渴望已久的绿色与蔚蓝。它让我们真切感受着质朴大地的体温,聆听厚重泥土呼吸的声音,使我们被冰冷的情感得到一份滋润。

其实,人类对自然的亲和是一种本能,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份传统文化中的乡村情结,这份情结是那么的温馨,那么的动人,离开它们,我们的城市再繁华,我们的日子再富有,我们的心和感情却是贫瘠的,我们会失去许多生活中本该拥有的浪漫、温情、珍爱和感动。

感谢生态科技创新城的建设者,他们让我再一次地重温乡村,感悟尊重自然的城市会有多么美丽,洁净的天空,会让我们的眼睛望得更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