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话说清明节的风情诗意

话说清明节的风情诗意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民间为纪念一代名士介子推而设的。从此,介子推就成了清明节文化的推动者。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殊节气,有着节气和节日的双重身份。在这忧伤与欢乐并存的日子里,感受到清明节悠远的诗意。1937年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林伯渠受毛泽东和朱德的委派,代表中华苏维埃全体人民,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祭陵仪式上宣读了此祭文。

朱锦生

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民间为纪念一代名士介子推而设的。传说中介子推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综合《左传》《吕氏春秋》《史记》《新序》《琴操》《丧服要记》《水经注》等典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介子推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忠实随从,后来重耳当上晋国的最高领导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传说晋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定介子推被焚的三月初五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从此,介子推就成了清明节文化的推动者。寒食节蕴含着忠贞、刚毅、隐忍、奉献、淡泊、宽容、自省、感恩等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这与介子推的精神密不可分。《淮南子·天文训》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中国形成最早、流传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传统节日。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殊节气,有着节气和节日的双重身份。清明除了扫墓,还有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等等多种民俗活动。清明节更是一个充满人文意蕴的节日。清明节又是一个祭祖日,是生者对亡者的悼念,生者与死者聚首、倾诉的日子。古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吟咏歌赋,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每年的这个时候,正是春光明媚、万象更新的日子,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祖踏青。在这忧伤与欢乐并存的日子里,感受到清明节悠远的诗意。每年的清明,人们都对斯人已去,留下的不再仅仅是伤怀,而是一种时光散尽的思念。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感恩逝去的亲人、朋友、师长,把我们藏在内心深处最难忘的温暖,或难忘的遗言,一一吐露。在他们的墓地上面,攥上一把故土,斟满一杯乡酒,告诉他(她)们,思念,如燕盘旋。中华民族的血脉、香火、文化等在此间能得到延续与传承。每到清明时节,中国人无论远近,都会怀着浓浓的亲情感,不远千里,返乡祭奠先祖,孝思亲人。

慎终追远,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后人以之指慎重地办理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追念前贤。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陵是黄帝的衣冠冢,被称为“中华第一陵”。黄帝陵位于我国陕西省黄陵县境内,1933年底陵墓初步建成。实际上祭祀轩辕黄帝,始于部落时代。春秋时期,公祭黄帝陵就成为有组织、有规模、有等级的大型公共活动,唐代起就被列为国家祭典,从明清延续至今。民国时期民族扫墓典礼开始正常。1935年4月7日,国民党中央派代表团至陕西的黄帝陵谒陵,举行首次民族扫墓典礼,其后每年均照此进行。1937年清明节,南京中华门外雨花台成为踏青处,自朝至暮,游客络绎不绝。国难当头,为应对民族危机,国民政府制定民族扫墓节,既继承了清明节的某些传统,也融合了中国古代传统其他元素。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派代表到黄陵祭奠黄帝。中国共产党方面以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名义致祭,其祭文是毛泽东撰写的: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虚,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者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天皇后土。尚飨。

1937年4月5日,清明节这一天,林伯渠受毛泽东和朱德的委派,代表中华苏维埃全体人民,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祭陵仪式上宣读了此祭文。

每到清明节的时候,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到革命烈士陵园,举行悼念活动,瞻仰革命纪念碑,深切缅怀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舍生忘死、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两岸同胞共同凭吊抗战英烈。回顾抗战历史,两岸无数爱国志士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英雄之歌。据报道,“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图片展于2013年3月29日在台北华山文创园区开幕。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何亚非、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等两岸人士在开幕式上表示,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史上最悲壮、最危险、最光荣的一页,两岸中国人应予以诊视,唤起共同的“国家记忆”,在振兴中华的进程中弘扬“爱国心、民族魂”。曾任远征军连长的原台湾军方高级将领郝柏村表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抗战胜利是全民族、全体中国人的光荣。两岸同胞凭吊抗战英烈,是对先烈最好的祭奠。

新中国成立后,每年都有国家领导人,以及有关省市区政府领导、海内外知名人士,参加祭陵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台湾民众,除了原住民外,许多来自祖国大陆福建、广东等地信奉黄帝为始祖的汉民族,自甲午战争在日本侵略军统治下,仍坚持黄帝子孙信念,保有华夏子孙的主体性和尊严。1946年9月,在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一周年之际,台湾大佬林献堂率“台湾光复致敬团”一行15人至西安谒黄陵并祭拜黄帝。1987年,一批离开大陆数十年的台湾老兵,忍不住浓浓思乡情,身穿印有“想家”两字的上衣,举着标语,上街游行请愿,散发传单,在岛内掀起了势不可挡的“返乡”活动,最终撼动了国民党当局的戒严令,从此两岸的探亲大门终被打开。

与此同时,到大陆探亲的不只是台湾老兵,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也纷纷返回大陆,寻根祭祖。到大陆祭祖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台湾不少政坛要人,也到大陆走亲访友、祭祖、扫墓。由于历史渊源,大部分台湾政要人物,其祖籍都是在福建和广东一带,像连战(祖籍福建漳州市龙海市),吴伯雄(祖籍福建龙岩市永定县),萧万长(祖籍福建漳州市南靖县),江丙坤(祖籍福建漳州市平和县),王金平(祖籍福建漳州市龙海市),谢长廷(祖籍福建漳州市东山县),游锡堃(祖籍福建漳州市诏安县),吕秀莲(祖籍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等,他们都先后回到祖国大陆祭祖寻根。2012年4月3日上午,马英九再次率众官员在台北遥祭黄帝陵。马英九向黄帝灵位上香、献花、献果、献帛和献爵。他们的行动,再次表明对慎终追远、尊祖敬宗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

2011年,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的“辛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上,不同民族的少年儿童代表齐声咏诵《振兴中华赋》:“桥山苍,沮水清,风暖芳草,露润清明。天地祥,紫气腾,四海华裔,同祭黄陵。仰轩辕,颂先祖,心香一瓣,霞幡九阙。赋华章,咏国风,感念鸿德,永怀丰功。先祖轩辕,初辟鸿蒙,立国华夏,发祥文明,五千年青史源远流长,亿万万斯民龙脉传承。外抗强虏,内聚一统,百年共和,天下为公。内建民主,荣辱与共,九旬奋进,执政为民。多难兴邦,一部春秋史;和合天下,寰宇东方龙……”所有这一切,经久不衰,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崇本尊亲、追思感恩的民族情怀。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人们携老带幼,远离都市的喧嚣,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踏青郊游,放松身心,抛弃烦恼,肝气畅达,心灵更能获得美好的安慰和宁静。清明时节,也是亲人、朋友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畅谈友情,图一份清静,图一份逍遥自在的大好时光。这也是中国人品茶的一种乐趣,与我们祖先的“崇义轻利”“存天理去人欲”等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自古以来,人们饮茶,处于解渴、提神、养生保健和药用等功能上,而从唐代开始,人们便将茶当作修心育德、悟道修身之物。有句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句话说的是饮茶的感受,其实是非常深刻的人生哲学和修身养性的思想境界。我们可以从清澈的茶水中领悟到清净、清心、清淡、清雅、清贫和清廉等,还可以从温和、淡雅的茶香去领悟和谐、谦和、中庸等;也可以从天然纯真的茶性中,领悟到纯正、淳朴、清白等,这些方面也都包含着人生中真正的情趣,更包含着人生价值的修炼。朋友之间,通过品茶聊天,乐在其中,也能增进相互了解,增进友情,也是妙趣横生啊。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茶的清净、清明,不与“脏、臭、污”为伍,这种“清”,可以“明廉、敬廉、促廉”。

“人生当如茶,清廉胜浮华。”透过历史,可以看到,饮茶不仅能提神、解渴,还能产生培养精神情操的功能。所以,以茶养廉,值得倡导。

清明,让我们以一种别样的心情和方式走出家门,以虔诚的心灵、文明的方式,缅怀我们的先人。让我们告别愚昧和迷信的行为,重拾几千年沉淀下来的多样文化习俗,走进美好和煦的清明,使这个古老传统的民俗节日,更有别样风情,更具浪漫诗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