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亚夫守静制敌

周亚夫守静制敌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以消耗对方的锐气。周亚夫趁势派出重兵追击,吴军大败。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以静制动,声东击西的用兵之道。周亚夫在援梁击吴楚叛军的战役中,运用了避敌锋芒,以静制动,声东击西和偷袭的用兵策略。

●故事背景

汉初经过长期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其经济形势,经吕后、文帝、景帝时期,逐步恢复起来,尤其是文景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轻徭薄赋、奖励生产的政策,使整个社会经济走向繁荣。期间,汉政府中涌现了文臣贾谊、晁错、陈平,武将周亚夫等。

周亚夫,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周亚夫因治军有方,得到文帝的赏识,由地方边将调到京城,成为文景两帝时期的得力军事统帅。

晁错,颍川人,文帝为选拔良才,亲自策问考试,晁错以优异的答卷被文帝提升为中大夫。随后,晁错上书文帝,谈论应该削减诸侯王的实力问题,以及如何来改变这一现实的法令,上书共有三十篇。景帝时提升晁错为御史大夫。

汉高祖刘邦刚刚平定天下,兄弟少,儿子们年幼,大量的领地都分封给同姓诸侯王,仅封给齐国就七十多座城,封给楚国四十多座城,封给吴国五十多座城,这三个领地占去了全国二分之一的面积,而得封的这三个领地的并非嫡亲的诸侯王。随着各诸侯王领地的不断发展和强大,一部分非嫡亲的诸侯王对朝廷越来越骄横,又加上文帝在世总是以宽厚待人,不忍心对他们加以惩罚,所以,到了景帝称帝,这部分诸侯王们则更加骄横了。故此,晁错劝景帝说:“如今,削减他的封地,他会叛乱,不削减他的封地,他也会叛乱,如果削减他的封地,他反得快,祸害会小一些;如果不削减他的封地他反得慢,将来有备而发,祸害更大。”景帝让朝廷百官及宗室共同讨论晁错的建议,没有人敢与晁错辩驳。朝廷便根据晁错的建议决定对吴王等诸侯王的封地逐步地削减。晁错的父亲得知这个消息,从颍川赶来京师,以死相劝。临死前父亲说:“我不忍心见到大祸临头!”果然,此后过了十多天,吴、楚等七国就以诛除晁错为名举兵叛乱。

“周亚夫守静制敌”说的就是西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周亚夫大败吴楚七国叛军的故事。

●故事梗概

当时,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东王刘印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

这时的叛乱军正在猛攻梁国,但周亚夫并不直接救援梁国,他向景帝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计划:“楚军素来剽悍,战斗力很强,如果正面决战,难以取胜。我打算先暂时放弃梁国,从背后断其粮道,然后伺机再击溃叛军。”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

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到了灞上时,遇到一位名叫赵涉的士人,赵涉建议周亚夫再往右绕道进军,以免半路受到叛军的袭击。周亚夫听从了赵涉的建议,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荥阳,周亚夫在荥阳设置深沟高垒。

此时的梁国被吴楚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周亚夫根据所确定的战略,不去直接援助梁国军队,而是派军队向东到达昌邑城(在今山东巨野西南),坚守不出。梁王再次派人求援,周亚夫还是不发救兵。最后梁王写信给景帝,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还是不为所动。按照既定方针,他悄悄地暗中派军绕道淮泗口截断了吴楚叛军的粮道,并劫去了叛军的粮食。

叛军粮食被劫,梁国一时又打不下来,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当时,叛军在昌邑的东南集结重兵,向周亚夫挑战。但几次挑战,周亚夫都不出战,以消耗对方的锐气。几天后,叛军大举进攻军营的东南,声势浩大,周亚夫判断,这是叛军的声东击西之计。他让部下到西北去重点防御。结果在西北叛军主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由于有了准备,很快击退了叛军。

吴军面对坚固的防守无计可施,加之粮食紧缺,只好退兵。周亚夫趁势派出重兵追击,吴军大败。吴王刘濞只率领数千人马逃脱,退守丹徒。周亚夫也不追赶,只发布了一个千金捉拿刘濞的悬赏公告,不到一个月,叛军头领刘濞的人头便被越国人割下送了来。

吴军一败,其他各国的军队不堪一击。这次叛乱经三个月就很快平定了,战争结束后,大家这才纷纷称赞周亚夫以静制动,声东击西的用兵之道。

●智慧之窗

周亚夫在援梁击吴楚叛军的战役中,运用了避敌锋芒,以静制动,声东击西和偷袭的用兵策略。先以不与强敌正面冲突,不出兵援梁,示弱,来迷惑敌人的判断力、注意力。接着,趁敌人不备,绕道偷袭其粮草,截断粮草通道,陷敌人至绝境,逼得敌人与己决战。而在敌人急于决战急于取胜之时,又坚守营垒,以拖垮敌人。一环扣一环,招招见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