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周亚夫军细柳

周亚夫军细柳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扎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扎在棘门;派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扎在细柳,以防备匈奴进一步入侵。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第二段是文章的中心段,借汉文帝劳军的所见所闻,集中表达了周亚夫的治军情况和性格特点。第三段是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这一段借汉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2],匈奴大入边[3]。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4];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5];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6],军细柳,以备胡[7]

上自劳军[8]。至霸上及棘门军[9],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10],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11]。天子先驱至,不得入[12]。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13]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14]’。”居无何[15],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16]:“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17]。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18]。”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19]。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20]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2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22]。使人称谢[23]:“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24]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25],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6]。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27]!”称善者久之。

作者简况

司马迁(公元前145~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属陕西韩城)人。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中国历史之父”等。

因替李陵投降之事辩护被捕下狱,受到宫刑。出狱后,发愤继续编写《史记》,直到公元前91年完成此书。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二十五史”之首。《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被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疑难注释

[1]周亚夫军细柳:周亚夫在细柳驻扎军队。周亚夫,沛郡丰县(今属江苏徐州)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丞相。军,名词作动词,驻军。细柳,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

[2]文帝之后六年:即汉文帝后元六年。文帝,即汉文帝刘恒。后六年,即后元六年。

[3]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入边:侵入边境。

[4]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霸上: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上而得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

[5]祝兹侯:封号。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6]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在今河南北部地区。

[7]备胡:防备匈奴进一步入侵。胡,古代称北边或西域的民族为“胡”,这里指匈奴。

[8]上自劳军:皇上亲自慰问军队。

[9]军:军营。

[10]已而之细柳军:不久到了细柳营。

[11]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都是描述细柳营军士精神饱满、披甲执锐、严阵以待、威武严肃的样子。被,通“披”,穿着。彀(ɡòu),张开。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持满,把弓弦拉足。

[12]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13]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4]诏(zhào):皇帝发布的命令。

[15]居无何:无何,不久,短时间。居无何指过了不久,过了一会儿。

[16]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使者拿着符节去告诉将军。第一个“使”是动词,当派遣讲。第二个“使”是名词,指使者。持节,手持符节。

[17]壁门:营门。

[18]约:以语言或文字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件,这里可理解为规定。驱驰:策马快奔。

[19]按辔徐行: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行走。

[20]持兵揖:手持兵器作揖。

[21]介胄(jiè zhòu)之士不拜:穿着盔甲的兵士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名词活用作动词,指穿着铠甲和头盔。

[22]为动:被感动。式车: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敬意。“式”,通“轼”(shì),车前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指俯身靠近车轼。

[23]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24]成礼:礼仪完毕。

[25]曩(nǎnɡ):从前,以前。

[26]固:必,一定。

[27]邪(yé):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

诗文大意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扎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扎在棘门;派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扎在细柳,以防备匈奴进一步入侵。

汉文帝亲自去军队慰劳。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以下的部属都骑着马迎送。不久来到细柳军营,只见军士都穿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刃,弓上搭箭,弓弦拉满。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卫队说:“天子即将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没多久,汉文帝到了,也不准进入。于是,汉文帝派遣使者拿着皇帝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守卫营门的将官对跟从汉文帝的车马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策马疾驰。”于是,汉文帝也只好轻轻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到了大营,将军周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说:“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行军礼。”汉文帝被周亚夫的军威打动,马上神情严肃起来,俯身在车前的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来慰劳将军。”劳军仪式完毕后皇帝就离去了。

出了细柳营的大门,随行大臣都感到惊讶。汉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刚才霸上、棘门的军队,就像儿童玩游戏,那里的将军遇到袭击一定会被人俘虏。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诗文名句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诗文欣赏

本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特点。文章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中,既有正面描写,也运用了对比、侧面烘托等手法,使人物形象熠熠生辉,呼之欲出。

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简明地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开端,交代了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徐、周三军奉命驻军的地点。

第二段是文章的中心段,借汉文帝劳军的所见所闻,集中表达了周亚夫的治军情况和性格特点。本段刻画周亚夫的形象,主要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第一处对比是军容军貌对比。汉文帝去劳军,到了霸上军和棘门军“直驰入”,到了细柳军却看见“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想入营,“又不得入”。这就说明霸上及棘门军军纪松垮,守备松懈,而细柳军军容严整,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军纪严明。第二处对比是军纪军规对比。在霸上及棘门军中,汉文帝能“直驰入”,说明两军军规松弛,形同虚设,而细柳军一道“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的军令下达,谁都不能例外,即使皇帝到了这里也得“按辔徐行”,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第三处对比是三营将领对比。汉文帝进出霸上及棘门军,“将以下骑送迎”,显示了两军将士受宠若惊、逢迎奉承之态。而在细柳营周亚夫面对皇帝却是“持兵揖”“以军礼见”,及至慰劳军队的仪式结束,皇帝“成礼而去”,周亚夫没有像其它两军的首领一样率领众将士列队相送,而是任皇帝自行离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他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品质。作者除了使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外,还使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来刻画周亚夫。“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是从正面直接描写周亚夫。“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借别人之口说出周亚夫,属于侧面描写。

第三段是汉文帝对周亚夫的评价。这一段借汉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进一步衬托了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本文在刻画周亚夫的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汉文帝心胸广大、知理明事、深明大义的人物特点。

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接连受到不礼貌地待遇,不但没有动怒发威,贬谪周亚夫,反而“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目光敏锐、胸怀大度、能够识才、爱才、用才的好皇帝。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用一句简要的话概括全文,即一个场面,两个人物,三个军营,四处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