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也应当批判“东方主义”

中国人也应当批判“东方主义”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因为我曾经作过大学教师,对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生都抱有一种亲近感,所以我们交谈得颇为愉快,重点谈了中国人也应当批判“东方主义”的问题。赛义德对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主要贡献是他的所谓“东方主义”理论。西方人头脑中的“东方主义”已经是持续了两个世纪的传统思维定势。赛义德在学术上提出“东方主义”问题,是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

吉林大学的一位应届博士毕业生来访,并向我辞行。我一没有教过他的课,二根本就不认识他,所以不免觉得有些突然。但因为我曾经作过大学教师,对认识或不认识的学生都抱有一种亲近感,所以我们交谈得颇为愉快,重点谈了中国人也应当批判“东方主义”的问题。

大约从本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后现代主义思潮。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从西方现代文化的内部起义,试图批判和超越现代文化。与此相伴的还有一股后殖民主义思潮,以一些具有东方背景的、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出身的知识分子为主力,从外部来批判“西方中心主义”或“欧洲中心主义”。这两种思潮对西方现代文化(主要是工业社会的价值体系)发起挑战,将有益于世界文明的发展。

在后殖民主义文化思潮中,爱德华·赛义德是一位著名人物。爱德华·赛义德,原籍巴勒斯坦,小时候在耶路撒冷和开罗的法文和英文学校接受西方教育,移居美国后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现为哥伦比亚大学校级终身教授,“后殖民”文化批判的一员主将。

赛义德对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的主要贡献是他的所谓“东方主义”理论。1978年,赛义德发表了他的成名作《东方主义》,该书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左翼文化批判的当代典范。

所谓“东方主义”,是指西方人对东方殖民地的一种传统的文化态度。西方文化传统中的东方观,是随着西方对东方经济上的扩张和政治上的征服过程而在文化上形成的一套“东方主义”话语。在文化表征的层面上,“东方主义”是一种文化殖民主义,“东方主义”的形成,就是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形成。从实质上说,赛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就是文化观念上的“欧洲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是西方人以“主人叙事”的角度看待作为他们殖民对象的东方,并且把这种主奴观念夸大为天经地义的普遍真理。西方人头脑中的“东方主义”已经是持续了两个世纪的传统思维定势。

“东方主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指学术东方主义,即东方学。在学科上可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语义学等,这些学术领域的规范表面上是学术研究问题,实际上其中渗透了殖民主义观念,比如地理学、历史学上的远东、中东、近东划分都是潜在地以西方为中心的。二是指思想方式的东方主义。它与学术东方主义有关,但主要是指本体论、认识论意义上“西优东劣”的思维方式。东方主义思想方式坚持把东西文化看成是对立的两极,抑此扬彼。赛义德解读但丁、哥德等欧洲文化名流的作品,说明他们普遍接受了所谓东西方之间的根本差别的观念。这一观念是他们理论建构、文学创作的出发点。三是指作为话语系统的东方主义。这种深层的话语系统是一种兼含经济、政治、文化压迫功能的全球网络机构。这种话语中的思想力量可以物化成型,产生一套实现西方文化霸权的“综合机构”,在文化上主宰和统治东方,向东方施加权威,建立和发展西方在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全球战略优势。总之,赛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简单说就是一种“为了主宰、改变并统治东方而形成的西方行为方式”。赛义德在学术上提出“东方主义”问题,是对帝国主义的文化霸权提出了挑战。

我觉得,爱德华·赛义德是我们的一个榜样,作为也有着殖民地半殖民地历史的中华民族的学者,也应该奋起批判东方主义。这样,一方面可以消解“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打破西方国家的文化霸权,为中华民族赢得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平等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我们学术研究的怪圈,把我们的学术研究推向新领域和新层次。

1999年6月16日(星期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