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漫话明矾之都

漫话明矾之都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矾山在平阳的南端与福建省接壤,四周是高山,是一个高山的盆地。一场乱动后,矾民归来,重新采石炼矾。因矾水损害了稻禾,清朝就下令禁止,私烧明矾要斩头。矾民遭到威胁,有的转营农业,有的讨饭行乞。抗日时期,当时有所谓的“明矾管理处”大兴浪头,在矾山刮了很多钱到苔湖开矿、建厂。据初步估计,矾山和苔湖的矾矿蕴藏矿石很多,质量也较高,据估计单矾山一带就可开采五百多年。

一、矾山的矾矿

闻名中外的明矾来自平阳的矾山(今属苍南县)和北港等地。矾山有“祖国的矾都”之称。

矾山在平阳(今属苍南)的南端与福建省接壤,四周是高山,是一个高山的盆地。不知多少年以前,那里还没有人烟,长着密密层层的古树野藤,野兽常常出没其间。传说有一回,有个讨饭的路过那里,巧遇狂风暴雨,风刮过古老的森林像虎啸一样,溪水伴住石头顺着溪涧向山脚直泻。加以天色晚了,附近又找不到房子,讨饭的想不出办法,只好投宿在石雨伞下面(有块大岩形状像雨伞),并在那儿叠了几块石头作灶烧饭吃。

不久以后,讨饭的又路过石雨伞,发现前次叠起来作灶的石块竟变成一堆银白色的细砂,间杂着一些像冰糖粒似的透明的小珠子(这是由于矾矿石加热、风化结晶而成的)。他很惊奇,尝尝味道酸涩;放到水里,混浊的水变得清澈。讨饭的以为是“宝”,快乐极了,便把这些矾砂粉带回去当药。以后,就连续有采宝客到这里采“宝”。

据民间传说,石雨伞就在现离矾山不远的新港地方,那里就是开采明矾的起源地。那个讨饭的名叫王景成,玉环人(一说是四川人名叫秦福)。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建筑在石宫的窑主爷庙,就是纪念这位开采明矾的始祖的。

元朝时,矾山已居住较多的人家,他们以挖掘露在土面的矿石为业,把整个山挖得像癞头一样,所以有人就叫它“臭头山”。到了明朝朱元璋作皇帝时,因朱元璋是癞头,人们怕触犯皇帝,就把“臭头山”改为“赤垟山”。清顺治年间时,有一强暴武装,由福建侵入浙江,矾山因地处于浙闽交界,矾民向各地避难,没有逃走的人,都被清兵杀光,因此矾矿停顿了十多年。一场乱动后,矾民归来,重新采石炼矾。因矾水损害了稻禾,清朝就下令禁止,私烧明矾要斩头。矾民遭到威胁,有的转营农业,有的讨饭行乞。那时清朝官儿们看势头不妙,地方官即向清廷陈情,结果康熙皇帝下令,赤垟矾矿又重兴了。清朝乾隆九年,上港矾民到苏州售矾,有苏州商人在上港地方建造较大规模的煎矾厂,这就是所谓的“九担”矾窑,是现在大矾厂的创始。后来又来了宁波商人,大设矾厂,赤垟山也被改为矾山。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矾山的矾业,完全操在矾商手里,矾民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工人成了矾矿的主人,矾业得到不断扩大与发展。

二、北港苔湖矾矿

平阳除了矾山以外,北港苔湖也有丰富的矾矿。

抗日时期,当时有所谓的“明矾管理处”大兴浪头,在矾山刮了很多钱到苔湖开矿、建厂。苔湖人民也指望这一次该会成功啦,可是结果呢,没有多长时间,所有的资本都被“明矾管理处”的几个头子吞光了。没有本钱,矾窑只好停煎。他们唯一的“成绩”就是流下的矾浆水毒死了南雁溪流里一群清鲜美味的香鱼。

近年来,三三一和三三二勘探队分别在矾山和苔湖测量、勘探,山顶上升起了红旗,山岗上矗立着七级浮图似的钻探机。勘探队员们夜以继日地操作着,轧!轧!轧!清脆而雄壮的机声打动了矿山的心脏。入夜,浓浓的云雾萦绕山腰,钻探机的灯光辉煌,仿佛是天上的星星。据初步估计,矾山和苔湖的矾矿蕴藏矿石很多,质量也较高,据估计单矾山一带就可开采五百多年。

去年,苏联矿学专家列别金采夫同志来到矾山,他对平阳的明矾作了这样高的评价:

“平阳矾矿是具有巨大国民经济价值的原料基地,从这里不但可以提取明矾和硫酸铵,也可以提取氧化铝和钾铵肥料,有条件时还可取得大量硫酸,不但使国家能取得重要的工业原料,而且可以使农民取得价廉物美的肥料。”——摘自《浙江日报》。

完全相信,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将看到平阳明矾蓬勃发展的景象。

(此文刊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温州日报》副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