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想=认识+实践

思想=认识+实践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其实,作为具体的思想,它既不是单纯来自思想,也不是单纯来自实践,而是来自思想与实践。所以,思想既来自实践也来自思想,只有那些既经过了实践,又有时间进行思考的人,才会产生丰富而又正确的思想。思想与实践的关系就是如此的密不可分。所以,追寻本源,致力思辨,思想的色彩很浓而实践的证明很少。

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的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实践中来的。他既反对主观唯心主义(头脑中来),也反对客观唯心主义(天上掉下来),坚持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其实,作为具体的思想,它既不是单纯来自思想,也不是单纯来自实践,而是来自思想与实践。

一个人或一群人如果只有实践而无暇思考,那么他们的实践便不会上升为思想或不会很快上升为思想。因为人的体力和智力都不能同时致力于多个方面,往往只注重或限定于目前的某一方面。一个实际工作者,整天被人或事务缠身,一个泥瓦匠整天忙于砌墙,那么,他就很难有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而且,不论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需要一种状态,在体力劳动状态下是很难进入思考状态的,在脑力劳动状态下也同样影响体力状态,而从不参加实践而只是闭门思考的人,也是绝不可能产生正确的思想的。

所以,思想既来自实践也来自思想,只有那些既经过了实践,又有时间进行思考的人,才会产生丰富而又正确的思想。

正确的思想就是这样子,它必须是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必须是主客观结合后主观对客观的超越。如果主观始终在客观之中,也即人总是陷于具体事务,那么,真理永远也不会经过人的大脑表现为思想,上升为认识。中国古代人文思想的发达和科学技术的落后正是主客观相分离的反映:治人者远离实际,专思治人之术。其谋人之结果,是人文科学的发达,特别是道德礼仪学说的灿烂。而那些劳动人民远离思想,终生被束缚在体力劳动的现场,其结果是科学技术的落后。可见,思想不能从思想中来,也不能从绝对单纯的实践中来。思想与实践的关系就是如此的密不可分。

如果想成为思想家,也绝不要单纯地去思想;如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那么也不要仅止于使用体力或绝对地从事体力劳动。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必须体验生活,科学家要发明,必须做实验,领导要做出重大决策,必须进行试点,军事家的战略战术也必须从战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而理论家的学说也要在调查中形成。

又思想又实践,这是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

最富于单纯思想色彩的也许是哲学家。他们并不拘于具体的实践,更多立足于归根结底,着眼于普遍规律。所以,追寻本源,致力思辨,思想的色彩很浓而实践的证明很少。但是,这种思想的思想总是导致玄妙,致力于这种思想的人总是居于象牙之塔,而很难解决具体问题和实际问题。

那么思想是无用的吗?有用。这种有用性就是指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告诉人们为什么而不是作为什么。作为什么往往又是从不为什么中表现出来。因为你避免了形而上学,所以表现出辩证法;因为你反对唯心主义,所以表现出唯物论来;因为你避免了片面性、孤立性,所以你便表现出全面、联系的倾向!

哲学虽然基于具体科学,它需要具体科学为它提供证明,但它从来不真正解决具体科学问题。它是高度抽象化和系统化的思想,所以,只具有方法论意义,而没有操作性。虽然西方有实用主义哲学,但它其实也并不实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