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历史的发展史

法国历史的发展史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453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戴高乐迅速成立紧急政府,并立即通过另一部共和国宪法,至此第四共和结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戴高乐被推选为首位总统。法国的研究与发展经费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3%,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排名第三。

如果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在图书室里用一周时间就够了;如果要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必须到这个国家生活上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的国家崛起了,有的国家没落了,还有的国家消亡了,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

(一)

高卢人在公元前就定居欧洲西部。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高卢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了查理曼帝国,也是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帝国是从5世纪到9世纪间在西欧和中欧的一个王国,其疆域与罗马帝国在西欧的疆域基本相同。查理曼帝国先后经历了墨洛温王朝,丕平王朝和卡洛林王朝。公元840年,查理曼帝国的最后一位统治者路易一世死后,路易的三位儿子在凡尔登条约里将查理曼的领土三分为东中西三部,东部的部分形成现在的德意志,中部是在后来逐渐消亡的勃艮第,而西部则逐渐成为现在的法兰西。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法国卡佩王朝绝嗣,英王爱德华三世企图以近亲身分继承王位,但最后由腓力六世夺冠。爱德华三世于是宣战,英法百年战争爆发。1453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而告终。历经116年的百年战争后,在15世纪末,法国逐渐形成了一个中央集权制和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在17世纪三十年战争中,由于红衣主教黎塞留的策划,法国确定了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18世纪,法国卷入一连串的战争,到七年战争结束的时候,法国国力大衰,并丧失了大部分海外殖民地。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封建制度君主制,并开始逐步建立起共和制、推向民主制。法兰西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这三个词就是从法国大革命中而来的。1792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也就是拿破仑帝国,结束了短暂的共和国岁月。第一帝国在对第三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取得胜利,击败奥地利、普鲁士、俄罗斯、葡萄牙等国。法国对外的一连串战争被称为拿破仑战争,把法国的影响力扩至整个西欧及波兰。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几乎丢尽,但是自1830年之后,法国重整旗鼓第二次开拓殖民地,在非洲、印度支那,确立了法国殖民势力,并于1869年挖通苏伊士运河。其后,法国于1848年因在国民议会的另一次革命和推翻帝制的背景底下,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并由拿破仑三世担任总统。

1852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创立,“帝制恢复”。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再次恢复共和制,创立第三共和,并一度于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间建立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巴黎公社,但随即被推翻。然后法国民众在普鲁士军队撤走后,又再次恢复了第三共和。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法军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装备巨大损失。在1920年代,法国在与德国接壤的边界建立了马其诺防线,并且与东欧的各新兴小国结成“小协约国”联盟,防止德国和奥地利的复兴。但英国、法国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绥靖政策,导致德国纳粹党希特勒坐大,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沦陷更使“小协约国”联盟立即灰飞烟灭。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军在1940年6月绕过马其诺防线,迅速攻陷法国北部3/5的土地,包括富有的洛林-阿尔萨斯。第三共和国最后一任国防部长戴高乐将军逃亡到英国,并成立“自由法国”武装抵抗组织,在法国发展地下运动,以图终有一日光复法国。终于“自由法国”汇同盟军在1944年底,光复全法国。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将军领导的临时政府,在共和国新宪法通过以后,将权力交与基于政党执政联盟的第四共和国政府。

1958年5月,在阿尔及尔的军官和法国居民发动叛变,企图阻止法国政府允许阿尔及利亚独立,更令法国政府的倒台危机升级。最后,法国总统只好请已归隐田园、淡出政治舞台的戴高乐再次出山。戴高乐迅速成立紧急政府,并立即通过另一部共和国宪法,至此第四共和结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成立,即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戴高乐被推选为首位总统。

(二)

法国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达,在历史上对欧洲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今仍对欧盟经济起着主导作用。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他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法国的研究与发展经费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2.3%,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中排名第三。

法国是现代工业国家之一,工业基础雄厚,体系较为完善。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钢铁、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法国为世界第三大武器供应国,建造舰艇、枪炮、核能武器及装备,其主要客户为法国政府,国外需求在法国武器工业的扩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武器出口主要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希腊、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1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已近枯竭,2005年基本关闭了所有煤矿。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能源主要依靠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3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1.2%,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8.2%。法国严重依赖核能发展,现在核能占大约78%的全国电力产量,从1973年的8%,1980年的24%,及1990年的75%,核废料储存于再加工厂。目前,法国电力产量中:核能发电占78.1%,水力发电占11.1%,石化燃料发电占9.5%,天然气及其他发电占1.3%。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粮食产量占全欧洲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农产品出口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随着法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共有耕地面积5491.9万公顷,其中61%为农业用地、27%为林业用地、12%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96%为家庭所有。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机械化是法国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目前已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然而,70%的法国出口农产品输出至其他的欧盟会员国,以及许多面对严重食物短缺问题的贫穷非洲国家,其中包括法国前殖民地。小麦、牛肉、猪肉、家禽和牛奶及乳品为主要的出口农产。即便美国为法国的第二大进口国,但美国必须面对来自法国国内、其他欧盟会员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竞争。美国出口至法国的农产品总计大约每年6亿美元,主要包括黄豆、牧草和饲料、海产,与消费者导向产品,主要包括点心和坚果。法国则主要出口乳酪、加工食品和葡萄酒到美国,相当于每年9亿美元以上。法国农业严重依赖来自欧盟的补助,相当于110亿欧元。法国为欧盟内反对降低补助的主要国家,补助使法国享有竞争优势,却也损害自由贸易的概念。特定的政府政策,例如将葡萄酒重新分类于“健康食品”而免课加值税,对促进国内产业繁荣大有帮助。

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法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其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法国葡萄酒享誉全球,酒类出口占世界出口的一半。法国香水及化妆品业举世闻名,与时装、葡萄酒并列为法国三大精品产业,是法国人的骄傲。二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

法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每年有超过7500人次的旅客量,旅游业为法国经济的重要产业。20世纪60年代,法国政府积极促进法国阿尔卑斯山区滑雪运动的发展,开发全新高海拔度假胜地,其中包括一些全世界最宽广的滑雪道。法国首都巴黎同样是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城市,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三)

法国是一个充满文化、艺术的国家,文学、电影、绘画、建筑等享誉世界。几百年来,法国一直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中心之一。

法国对文化严肃以待,作家、艺术家、服饰设计师以及知识分子等,在法国社会上都有崇高的地位。法国政府在60年代拨出巨款,成立庞大的地方文化中心网络,实验性艺术和设计也往往可得到补助,前卫的艺术、文学及现代建筑在法国都得到强烈的支持。法国人对自己的电影传统为荣,坚决不屈服于好莱坞之下,在其他方面,音乐界都是以法语为主,以保护原有的民族主义气息,而红磨坊从1889年起成为当地文化一部分,并以康康舞著名。

最早的法语文学可以追溯到11世纪。作者不明的《罗兰之歌》是法国最早的史诗,歌颂著名的法兰西国王查理曼大帝(742—814年)。中世纪法国还盛行骑士传奇,歌颂骑士精神,弘扬典雅的爱情。这一时期的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12世纪的克里蒂安·德·特鲁瓦,他是法国中世纪最著名的叙事诗人。在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大行其道的行吟诗也多半以骑士与贵妇之间的典雅爱情为主题,这些行吟诗多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风格却矫饰造作,文学价值不高。直到中世纪快要结束的时候,法国才出现了第一位真正的伟大抒情诗人弗朗索瓦·维永(1431—1465年)。让-雅克·卢梭18世纪上半期的皮埃尔·德马里沃(1688—1763年)和18世纪下半期的比埃尔·博马舍(1732—1799年)继承了古典主义喜剧创作的传统。此外仍有一些作家从事着和理念宣传无关的纯文学创作,出现了一些小说,包括阿兰·勒内·勒萨日(1668—1747年)的《吉尔·布拉斯》和拉比·普莱伏(1697—1743年)的《曼侬·雷斯考》。

18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家是生于瑞士的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他的作品宣扬人类天然的美德和本能的合理性,攻击社会文明的腐朽。他渴望生存在一个崇尚知识的世界,他本人是个教育的革新者、革命思想的启蒙者。在文学上,他则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先驱。在整个18世纪,卢梭的影响力超过其他任何一位文学家。浪漫主义对诗体悲剧的捍卫揭开了这场运动的真正帷幕,雨果(1802—1885年)是浪漫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天才和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他一生著述丰富,在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均有很高建树,其抒情诗创作的地位被认为至高无上。

现实主义的诞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浪漫主义矫枉过正的一种调和,但究其实质,却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剧的产物。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出现以后,真实的描绘现实生活成了文学创作的主流。司汤达(1783—1842年)是法国现实主义的真正先驱,小说《红与黑》至今仍有广泛的读者。巴尔扎克(1799—1850年)的小说创作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人间喜剧》是一部丰伟的文学大厦,不亚于一部关于19世纪法国社会风俗的编年史。稍后的现实主义作家中,福楼拜(1821—1880年)的《包法利夫人》和莫泊桑(1850—1893年)的短篇小说也脍炙人口。除小说以外,小仲马和奥杰尔的戏剧创作也遵循着现实主义原则。这种追求真实、科学的现实主义原则甚至也被运用到诗歌创作中,著名的“高蹈派”诗人团体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其中又尤以勒贡特·德·列尔(1818—1894年)成就最高。

20世纪20年代,法国出现超现实主义运动,保尔·艾吕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40年代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保罗·萨特和阿尔贝·加缪也许是20世纪最负盛名的法语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则是女权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一。50年代法国成为新小说运动的策源地,当代法语文学产生了一大批成就斐然的大师,法语文学在小说、戏剧、诗歌以及文学评论等各个领域都有所发展。至少到目前为止,法语文学的发展仍然是充满活力、永不疲倦的。

法国三大古典戏剧家,高乃伊、拉辛及莫里哀都活跃于17世纪,莫里哀的喜剧讥讽人性的弱点,高乃伊、拉辛擅长诗体悲剧。18世纪出现了两位浪漫喜剧大师,博马舍和马里沃,博马舍的“塞维尔理发师”和“费加洛婚礼”在后来都改编为歌剧。19世纪最脍炙人口的戏剧都出自维克多·雨果。20世纪的安奥尔专写文雅哲学喜剧。

法国保留了不少中世纪时的建筑,其中有仿罗马式的小教堂和哥特式的宏伟圣殿。法国撼动人心的建筑物包括卢浮宫金字塔、新凯旋门以及埃菲尔铁塔等。仿罗马式建筑有,玛姆提叶修道院,内维圣艾提安教堂,勒.普伊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有,拉翁圣母院,汉斯圣母院,亚眠圣母院,夏特圣母院。

(四)

法国在历史上是一个宗教国家,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新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和佛教。其中:天主教占总人口51%,无宗教者约占总人口31%,新教约占总人口3%,伊斯兰教约占总人口约4%,犹太教约占总人口约1%。;佛教约有100万教徒,其中主要是亚洲裔,是欧洲最多佛教徒的国家。

法国历史上,政治体制的走向和国家制度的形成,受宗教影响较大,曾经为政教一体的国家,主要受天主教统治和影响时间较长。政治制度基本形成以后,逐步摆脱了宗教对国家统治阶层的影响。在社会层面,重点消除了宗教对教育的控制。

在公立学校中不提供宗教教育。世俗主义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主要戒律之一,因此学生要学习公民课程,学习关于“共和国”及其功能与组织,和著名的格言自由、平等、博爱。2004年3月,法国政府颁布规定,禁止学校和其他公共机构出现所有明显的宗教标志,培养对少数民族团体的容忍。这一法律并不受到所有人欢迎,一些宗教人士和自由主义者团体表示反对,声称这一法律妨碍了受到法国宪法保护的宗教自由。

(五)

法国是欧式福利国家的典型,公民享有多方面的福利保障,主要包括:失业救济、疾病保险、工伤保险、养老金制度、住房补助、残疾人补助、多子女补助等,细分起来有近40种,各种补助的领取都有严格的条件与规定。在这个制度的保护下,除极少数例外,每一个法国人,从出生直到死亡,在他们面临困难时都可以得到基本的社会帮助,不至于流离失所,即所谓“从出生到死亡的保障制度”。法国这个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从19世纪初开始出现,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慢慢完备,逐步达到今天的规模。

1813年,即早在第一帝国时期,法国即通过最初的保护工伤者的条例。1848年二月革命以后,制宪议会把“劳动权和享受社会救济的权利”写进宪法草案,到1850年正式通过了“公共救济与预防法”,逐步建立最早的社会保障制度。1893年开始实行公费医疗,但人口覆盖面很窄。1898年通过“工伤保险法”,开始对因公受伤者给予补助。1910年颁布法律,对工人和农民实行普遍性退休制度,规定退休年龄为65岁。

第一次大战以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19年通过对战争受害者给予补偿的法案。1930年通过第一部“社会保障法”,初步建立了对雇佣劳动者的普遍保险制度。1936年人民阵线政府执政期间,在社会党人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法国颁布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和每年2周的带薪休假制度的法令,使成千上万的普通工人群众生平第一次有机会到海滨度假。

第二次大战后,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走向完善。1945年10月,法国议会通过“社会安全法”,主旨就是使劳动者及其家属免遭可能减少或丧失收入的各种风险。根据这项法律,法国又通过一系列法律,扩大社会保险范围,使全体法国人,进而使全体在法国居住的人都成为社会保险保护的对象。与此同时,法国雇佣劳动者的福利也在不断增加。1956年规定带薪假期增加为每年3周,1969年又增加为每年4周,1982年增加为每年5周。1982年1月,法国议会通过每周39小时工作制。1997年5月,法议会又通过了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法案。

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以保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的利益。最低工资根据物价上涨的幅度和其他因素逐年增加,最少每年增加一次,也有一年增加几次的。到1998年7月,法国最低工资已调整为每小时39.43法朗,每月工资6663.67法郎。2011年,法国最低工资为1800欧元,失业救济金为最低工资的80%;如果失业者两年内仍然找不到工作,就享受每月500欧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此外,法国雇员还受到《劳动法》等法律的严密保护,老板解雇他们要受到法律的种种限制,并不能任意行动,大批解雇员工还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法国工薪阶层是受到法律充分保护的一个阶层,他们享有较多的权利,拿着丰厚的报酬,工作时间却并不长。以目前大多数企业每周35小时工作制计算,外加每年5周带薪休假和11天国定节假日,全年实际工作不到1600小时。

对法国雇主而言,他们雇佣一个没有专门技术,拿最低工资的普通劳动者,并不是每月支付最低工资就完事了,还必须为该雇员交纳各种社会分摊金。同时,雇员也必须按比例承担一部分费用。比较重要的交纳项目有:全民社会捐助、社会疾病保险、养老基金、工伤事故基金、退休基金、失业基金等。

(六)

法国属于中心集权制的国家,在教育治理上长期实行高度的中心集权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确立了教育的优先地位,强调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规定中小学实行学校、家长、学生合同制;设立“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定期审查修改教育内容,改革学制,简化考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大学毕业生从教,建立教师培养学院,强调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必要性;重视教育改革,重点放在消除教育治理中的官僚主义和加强技术教育上,强调教育、科研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法国强调教育治理要统一,教育部垂直治理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结构全国统一,小学为五年制,初中为四年制,高中为三年制。初中分为适应阶段、中间阶段和专业定向三个阶段。高中阶段分为确定阶段和最后阶段。尽管法国基础教育是统一治理,但在小学、初中拓宽知识的基础上,高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科选择的多样化,共有文科、经济与社会、科学三大类专业和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工业科学和技术、实验科学和技术以及医学社会科学四个技术专业供学生选择。法国的职业高中属于短期教育,学制为二年,通常出路只有就业,做普通技术工作,但对进入职业高中的优秀学生,政府为其打通了进入普通与技术高中的通道。

近年来,法国借鉴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教育治理经验,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地方。地方教育行政分为大区、省和市镇三级治理,大区负责高中和一些专科学校;省负责初中;市镇负责小学和幼儿学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中小学的教育规划,分级负责中小学的基建和日常教育经费投入及其日常教学治理。与此同时,在人事治理上实行减政放权,将中小学教师由国家治理改为由学区治理;赋予小学教师新的职责,教师在教学安排和教学方式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其他诸如学制、教学大纲、教材治理等方面也逐步下放权力,有步骤地进行改革,形成了教育治理体制的多样化。

法国中小学实施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的一员,既是校长又是任课教师。法国校长同教师一样,均是国家公务员,聘任权在国家,而不在学校,工资直接由国家教育部发放。法国对校长的选拔非常严格,既注重资格,也注重经历,竞聘校长职务的教师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和培训。这些措施既保证了校长的质量,又提高了其权威。

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分为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法国的公立大学一律免费,只需支付一定的注册费,约200欧元。法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现有80余所大学和300多所专业高校和研究中心。十分发达的教育体制使法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得以保证,法国的文凭国际公认,并且学费低廉。法国大学与2004年开始现实行与国际接轨的LMD教育制度,分三阶段:第一阶段三年,毕业后获大学基础文凭,相当于我国学士文凭;第二阶段两年,毕业后获硕士学位;第三阶段三年,毕业后可获博士学位。凡申请进入第一阶段学习的学生,需通过法国使馆的法语考试。法国大学接受取得国内大学录取资格的中国高中毕业生赴法攻读本科;中国大学在校生可去法国大学插班学习;中国大专和本科毕业生可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

法国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目标,而课程设置和入学条件也各不相同。众多公立、私立学校各有千秋,公立学校由国家资助,相比之下,学费低廉的近乎于免费。按教学机构划分,现有三大类教学机构并存:一是综合大学。遍布法国全国各地的87所综合大学,通过各种学科的划分实施基础及应用教学,分短期和长期学制。入学条件:招收持有法国高中会考证书或同等学历的学生向校方递交申请材料,学校根据候选人材料择优录取。由于中国高中毕业证书不能等同于法国高中会考证书,因而中国学生入学条件限于获得中国大学录取通知书者,中国大学在校生或毕业生。综合大学教育含义下的3个阶段,各阶段文凭均属国家级文凭,第一阶段实施大学基础知识教育;二、三阶段的学习趋向于专业化。二是重点高等专科学校。主要为政府机关、工业界、服务业培养工程师、高级管理人员及行政人员。其中一大批隶属于政府各部门,专门负责培训工程师、教师及行政人员。其中一些高等专科学校。如:国家行政学院、高等师范学院等,则是法国一大教学特色。此外,还有私立学校,如:部分商业学校与工程师学院,经审核后可获得国家认可。高等专科学校属于长期学制,为期5年,入学要求严格,校方通过候选人的法国中学会考成绩与申请材料择优录取,被选拔的学生需在2年预科班学习后或通过综合大学1至2年的学习,参加国家统一考试,被录取者继续学习3年,落选者可进入综合大学第一阶段学习。三是其他高等院校。这类院校大部分在艺术、建筑等创作性领域进行高等专业教育,属于长期学制。入学条件是大部分学校自行组织入学考试,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除长期学制以外,法国短期学制的职业教育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法国的教育体系可以追溯到查理曼大帝时代,现代教育制度开始于19世纪末。在19世纪80年代,一位律师出身,数次交替出任法国教育部长和总理职务的朱尔·费里,通常被认为创立了现代共和国学校,他要求所有15岁以下儿童,包括男童和女童必须入学,还确立了法国公立教育免费和世俗非宗教性原则,并使这些原则得以强制执行。根据费里法及若干其他法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废止了大部分与宗教密切相关的法卢法条文,使教育去宗教化。法卢法于1850—1851年制定,该法案大大增强神职人员在教育系统的影响力。

法国所有教育计划都由国民教育部进行管理,部长官为国民教育部长,是内阁中品级最高的官员之一。公立中小学任教的教师都是国家公务员,使得国民教育部成为法国最大的雇主。法国大学的教授和研究员也受雇于国家。在法国的公立或接受政府津贴的中小学,对于所有同一年级的学生,开设的课程都是同样的。不过,还是存在一些专门化部门和多种选择对象供学生选择。

法国高等教育管理实行大学区制度,由称为“大学区”的学术委员会负责管理指定地区的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大学向所属的大学区负责,而大学区向教育部负责。不过,私立大学由于独立于政府,也因此独立于大学区。法国领土被分为35个大学区,其中26个位于法国本土,9个位于法国海外领地。一个大学区通常跨越几个省,也覆盖位于海外的法国学校。大学区总部通常位于有关地区的最大城市,其长官称为“recteur”。大学区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属于教育制度的人事和国家财政预算,充当区域差异性与巴黎中央集权管理机构之间的纽带,确保教育部制定的官方教育程序得到执行。

法国的主要节日均为学生的假期,主要是:诸圣节,10月底和11月初,持续一周半;圣诞节,圣诞节和元旦前后,持续2周;寒假,从2月中旬开始,持续2周;春假,从4月中旬开始,持续2周;暑假,从7月初开始,持续2个月。诸圣节、圣诞节和暑假在全国同步放假。寒假和春假,法国分为3个地区,放假日期错开一到两周,防止滑雪和海滨度假胜地出现拥挤的情况。

(七)

在法国,劳动力是一种最贵的商品。法国物价总的特点是,大规模生产的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不贵,而含有较多人工的房子和服务价格昂贵。昂贵的劳动力成本,深刻影响了法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法。首先是大大减少了传统的修理行业的规模与机会。在法国,较为贵重的商品都有完善的保修制度,而保修期一过,一旦再出现毛病,法国人就不再去修理,而是一扔了之。因为修理费用太昂贵,买新的比修旧的更合算。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坏了都可以丢的,有的东西是必须维修的。为了避免支付超出承受能力的昂贵工资,法国人采用了换工的做法,替人工作来换取别人的上门维修。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法国,换工现象的出现实质上是一种倒退,它表明法国社会内部已出现了某种病症。

昂贵的劳动力成本,对法国的经济活动、经济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福利同时意味着高税收。法国正是一个高税收的国家。它的税收分为国家税和地方税两个部分,国家税主要包括增值税、所得税、公司所得税、消费税、登记税、印花税、工资税、关税等;地方税主要包括土地税、行业税、居住税、财产转移税、娱乐税等。1993年,法国税收总值17990亿法朗,占法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4%左右,加上国家的社会征收,政府掌握的财力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左右,在西方国家中是比较高的,因而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也是比较重的。在这种大背景下,企业要生存下去,必须遵守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即千方百计地增收节支,降低生产成本。在劳动力价格昂贵的法国,尽可能地减少雇员人数,就成为节约开支的基本方法。企业的这一行为深刻影响了法国的就业状况及产业结构。

首先,是商业业态的变化。一方面,传统的商业销售形式在逐步地萎缩、衰退。60年代,中小商店占法国商品零售额的83%,而到90年代,仅占43%,其余部分都被大商场夺走。遍布法国城乡的小商店,如面包店、药店、酒吧、饭店、杂货店、肉店、书店等,大都成为家庭企业。老板既是店主又是直接经营者,高昂的劳动力价格使他们无力雇佣工人。即使是规模较大一点的饭店、药店等,只要可能,也总是尽量少雇人,以降低成本。这就使这一领域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大大减少。另一方面,大商场,特别是超级市场等能够大大减少人工开支的销售形式纷纷崛起,成为法国商业领域的一支新兴力量。超级市场往往有以下特点:规模巨大,货物齐备,顾客可以在商场中一次性购足必需品;在商场内不设营业员,仅在出口处设收银员,所以大大节省了人力,降低了销售成本;一些著名的超市都有全国规模的连锁店,集中规划,统一进货,可以降低进货成本。由于上述原因,超级市场的商品价格,比一般中小商店要便宜不少,这就吸引了大批顾客,促进了大型超市的发展。目前,法国各大小城市均有商业中心,超级市场的销售网点已遍布城乡,基本饱和。幸亏法国的超市大多位于市郊,每次购物得开车前往。否则的话,处于市中心的那些传统小商店真要无法生存了。因为从价格上说,它们是无法与超市竞争的。超市集团的崛起,减少了商业领域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其次,是工业企业的变化。一是汽车工业。近年来,法国汽车工业的产量,仍处在逐年增长的态势,但汽车工业的雇员人数并没有同步上升,反而是逐年下降。其重要原因是,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批机器人代替工人,占据了流水线的主要位置。机器人在忙个不停,而工人却无处干活,这就是今日法国的现实。二是传统的支柱产业。煤炭业已成为夕阳产业,几乎所有的采矿业,同样面临危机,包括钾矿、铁矿、板岩矿、金矿等。为避免遭受失业的命运,法国的矿工曾在1994年2月在巴黎举行示威游行,要求保障就业和社会福利。然而,由于经济规律的严酷无情,他们的活动最多只能产生一时的作用,谁也无法改变这一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脚步的不断逼近,法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支柱产业,如钢铁、煤炭等行业,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又相对较低,已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新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如电子、航空等行业在加快发展。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它们所创造的就业机会并不同步增加。另外,由于这些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很高,大量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劳动者已很难在这些领域找到工作。不少人只得涌入第三产业,或根本找不到工作。

在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和经济竞争的压力下,即使找到工作的人,工作压力也很沉重。老板为降低生产成本,处处精打细算,往往把每个人的工作安排得满满的,甚至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致使有的人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特别是那些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几乎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必须根据机器的快节奏来进行工作。长期从事这种单调的、折磨人的劳动,会使许多人难以忍受,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以广大工人包括职员的牺牲为代价的。对中小企业来说,减轻企业负担的妙法即是雇佣黑工。在法国,老板雇佣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必须向有关部门申报,并交纳各种社会分摊金。有的老板为减轻负担,不经申报,私下雇佣工人,称为黑工。做黑工的,既有法国人,更有无工作权利,甚至非法居留的外国人。法国政府虽然制订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利之所在,往往屡禁不绝。特别是饭店、旅馆、制衣厂等小型企业,雇佣黑工更是司空见惯。

这些变化总体而言产生两大后果:第一,就业机会不断萎缩,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呈逐年上升之势。第二,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巨大冲击。大批人长期失业,只能依靠社会保障制度维持生计,使社会福利部门收入锐减,支出骤增,造成赤字累累,难以为继。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福利制度,已摇摇欲坠,改革已经开始。

在法国现行的民主制度体制下,削减福利经费,缩小福利范围的改革,困难重重。法国现行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在法国大革命后逐步形成的。它的主旨是用法律限制当权者,防止他们滥用权力。使用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三权分立制度,即用权力制衡权力,防止当权者滥用权力;另一个是大选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用投票的方式来选举当政者,一旦他有滥用权力的行为,同样可以用选举的方法让他下台,以保证权力的正当使用。应当说,民主制度在防止执政者滥用权力方面,基本上是成功的。但是,由于多数人通过选举掌握选择领导人的权力,因此,对多数人一致的经济要求,尽管其不合理,甚至过分,民主制度仍是无法拒绝的。

政治家从选民利益或社会稳定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企业家必须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两者的不一致是显而易见的。时至今日,随着福利制度的完善,两者的矛盾日渐尖锐,高福利制度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成为法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近年法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除了国际大气候的因素之外,还与福利制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福利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劫富济贫”的制度,即通过税收等方式,用富人的钱财来救济穷人,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大锅饭”制度。在一定的限度内,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有相当的合理性。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走向其反面。因为过重的税收将会损害社会中最具活力的那部分人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有碍社会的进步。现代学者早就证明,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经济安全与效率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当然,公平与经济安全是每一个社会都需要的,不可偏废。但如何掌握恰当的度,在获得适度公平与经济安全的前提下不牺牲效率,却是值得经济学家深入研究的。

高福利制度为法国人民提供了保障,在现代社会中弊病越来越大,造成产品的高成本和国际竞争力降低,从而使法国经济陷于长期的不景气状态,并且出现了高失业率。同时,福利经费也赤字累累,难以为继。但在法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高福利制度难以进行根本的改革,如何消除它的弊端,是法国面临的新课题。

(八)

近几年,法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特别是欧债危机的直接冲击,面临了很大的压力,社会矛盾更加凸显。1994至1998年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为2%,2000年达到3%。如同其他欧陆经济体,法国实际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对薄弱。失业率相对较高,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资料,法国失业率于2008年2月几乎达到7.5%。

自2000年全球经济衰退,增大的贸易逆差为法国经济的一大忧虑。然而,法国的所得不均,维持低水平,相较之下,其他经济体的所得不均皆大量增长。此外,法国的贫穷率为6%,相较于英国的15%、美国的12%而言,是世界上拥有最低贫穷率的国家之一。当然,在此必须注意的是,贫穷的定义视各国标准而定。在法国,10%的家户掌控46%的总体资产;相比较之下,在美国,10%的家户掌控71%的总体资产,而最富1%的家户掌控38%的总体资产。法国1960至2006年间,家户平均开支中的固定支出,如住宿、保险、赊账、税金等等,比例由22%增加至45%。

希拉克2002年当选连任后,两届内阁尝试实行一些适度的“自由主义”政策,以对抗失业问题:移除或减弱劳动相关法律,并降低发薪税金以促进雇用就业。一是推行政策帮助小型企业,即雇员少于10人的企业。由于财政方面的抑制因素,小型企业扩展相当的困难,这些政策同时致力帮助失业者再度就业。主要措施是:财政奖励,总计3.5十亿欧元的所得税减免。即:提供每年1000欧元的税金减免,以鼓励失业年轻人到劳动力短缺部门工作,例如旅馆业、餐饮业等;提供每人一次机会的1000欧元奖赏给找到工作的长期失业者;雇用见习生的企业可获得税金及社会福利费用的减免;提供“面对面”服务的企业,例如在家开业美发师、老年人照护、儿童照护等,可获得税金及社会保险费用的减免;雇用资深雇员的企业免除“罚款”。建立新劳动契约。即:“首次雇用契约”适用于需要雇用26岁以下年轻成人,且雇员超过20人的企业;雇主与年轻雇员双方将皆受益于此项新劳动契约;雇主所负担的社会福利费用将获得三年的减免,而在契约签订的头两年间,雇主将能够任意地解雇其雇员;年轻雇员将获得在其领域上的工作经验而受益于“首次雇用契约”;一旦被解雇,雇员将得到政府补助及雇主的小额补偿金。“新雇用契约”适用于雇员少于20人的微型企业。这项契约透过社会福利费用的减免、财政方面抑制成长因素的消除及雇用人员相关文书作业的减少,以奖励那些期望能够快速扩展其企业规模的雇主。契约签定的头两年将被视为一段试用期,在此期间,雇员将被剥夺针对不当解雇的保护,雇员一旦被解雇将得到政府补助。一旦两年试用期结束,雇员将成为固定的全职员工。二是预算改革法国政府预算赤字。内阁提案立法改革法国社会福利体制,并削减开支,以降低预算赤字。经济学家及其后政府并主张提高退休年龄以因应经济发展需求。

2012年8月,法国的大众消费品价格环比略微上涨0.2%,与上月涨幅持平;同比上涨1.4%,同比涨幅低于上年的2.8%。其中,大型超市大众消费品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1%,同比涨幅低于上年同期的3%;普通超市商品价格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1.6%,同比涨幅低于上年同期的2.7%。以上数据表明,8月份法国大众消费品价格短期内无较大浮动,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上涨,但物价上涨速度较去年放缓。

(九)

法国曾经是世界列强,今天仍然是世界强国之一。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发达的经济,成就了法兰西民族对世界的影响。然而,不可否认,它也有过血腥的历史,无论是对欧洲,还是亚洲。特别是,我们不能忘记八国联军纵火焚烧圆明园,以及对中华民族的掠夺。至今,法国的博物馆中,还珍藏着大量的中国顶级文物,是中国的国宝。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一体化、政治多元化、科技现代化已不可逆转。西方国家中,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加速发展,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走下坡路,法兰西贵族正在走向没落。尽管,这一趋势也不可逆转,但贵族的灵魂并未消亡。

多年前,我们从教科书中知道,“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时至今日资本主义仍然很强大,并在与社会主义的竞争中,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不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而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竞争法则所致。资本主义制度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它也吸收了大量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东西,而不再是完全自由的经济与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大量地吸收资本主义制度中优秀的内涵。人类社会总是在文明的不断融合中前进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012年9月2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