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旧诗的知长

新旧诗的知长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臧克家先生在《自道甘苦学旧诗》一文中写道:“对于郭沫若同志写旧诗,新诗友们私下议论纷纷。到了50年代,由于毛泽东、朱德、叶剑英和陈毅诸革命先辈的旧体诗作成就大,影响深,风气为之转变。新诗刊物为旧体诗也留有一席之地了。于是,旧体诗作者日众,抬头挺腰,跃跃欲与新诗抗衡。形势激人,我也振奋精神尝试起来。几十年来,我寝馈于古典诗歌之中,它的美,它的力,在诱人,也在鼓动我。同时,我暗中在比较新旧体诗的短长。

臧克家先生在《自道甘苦学旧诗》一文中写道:“对于郭沫若同志写旧诗,新诗友们私下议论纷纷。到了50年代,由于毛泽东、朱德、叶剑英和陈毅诸革命先辈的旧体诗作成就大,影响深,风气为之转变。新诗刊物为旧体诗也留有一席之地了。于是,旧体诗作者日众,抬头挺腰,跃跃欲与新诗抗衡。形势激人,我也振奋精神尝试起来。几十年来,我寝馈于古典诗歌之中,它的美,它的力,在诱人,也在鼓动我。同时,我暗中在比较新旧体诗的短长。我觉得,新诗在表现时代与现实生活方面,容量大,开拓力强,但失之散漫,不耐咀嚼。古典诗歌,精美含蕴,字少而味多……我老早就有这么一个想法:有些境界,用新诗写出来淡而无味;如果出之以旧体,可能成为精品。试举自己的诗句为例:‘诗情不似潮有信,夜半灯花几度红',如果写成:‘诗的感情不像潮水那般有定时,夜半灵感袭来,好几次打开灯赶忙写起来',相比,明眼人,自然会觉出哪一种有深意浓味,哪一种平淡无味了。再如:‘秋来不用登高去,自有黄花俯就人'——是写王愿坚送菊花给陶纯一诗的末两句。如果写成:‘重阳到了,不劳你远出登高看黄花,它自己送上门了。'如果这样,那就完全失去它独特创新的情味了。”(《诗刊》1998年4月号,第484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