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每事问”

孔子“每事问”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却认为,“每事问”这也是“礼”啊!毛泽东对孔子的“每事问”十分欣赏,他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对此作了介绍,号召人们学习这一方法。毛泽东不仅要我们学习孔子谦虚谨慎的态度,而且要我们像孔子那样在“每事问”中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本人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学习孔子“每事问”的典范。

7.孔子“每事问”

论语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选自《论语·八佾》

[评点]

本文选自《论语·八佾》。孔子陪同鲁国国君入太庙祭祀周公,由于祭祀用的是四代礼乐,多不常见,孔子碰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别人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这些原先不懂的问题,估计都是一些有关祭祀的礼节安排,通过“每事问”,孔子得以“知礼”。有人看到了,便说孔子因为不懂得礼,所以他要“每事问”。孔子却认为,“每事问”这也是“礼”啊!

世上的许多知识,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对于不懂的事情,如果老老实实地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满腔热情地像孔子“每事问”那样虚心地向懂得的人请教,就可能变不知为知。毛泽东对孔子的“每事问”十分欣赏,他在1930年5月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一文中,对此作了介绍,号召人们学习这一方法。他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毛泽东不仅要我们学习孔子谦虚谨慎的态度,而且要我们像孔子那样在“每事问”中了解实际情况,从而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本人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是我们学习孔子“每事问”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