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中老师为我们“补课”

王中老师为我们“补课”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中同志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区他的住处,热情地会见我们,并就新闻理论为我们重点“补课”,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在简短的寒暄以后,王老出人意料地用一句话作为开场白:“我今天放肆了,随便讲讲。”王老讲了对“新闻”来历的思路以后说:已有的新闻定义以数百种计,一般沿用的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王老讲话时,没有讲稿,甚至也没有准备一纸提纲。看得出,王老要讲的第二部分是新闻与宣传。

王中老师为我们“补课”

陈布南

1982年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王中同志在上海复旦大学校园区他的住处,热情地会见我们,并就新闻理论为我们重点“补课”,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难以忘怀。

我是随同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派出的新闻培训班筹备组参加会见的。当王老得知来访的4人中,有两人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我则就学于华东新闻学院研究班——都是他执教过的学生时,很是高兴。虽然讲话内容有较强的学术性,但王老特有的直率和风趣,仍不时引发出阵阵笑声。

“变动决定新闻”

在简短的寒暄以后,王老出人意料地用一句话作为开场白:“我今天放肆了,随便讲讲。”一言既出,全场活跃,报以热烈掌声。因为这句话传达了一个信息:王老今天的讲话,将会是无拘无束和不回避当时敏感的新闻学术话题。这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接着,王老开门见山地谈到:办新闻培训班,首先总得弄清“新闻”的来历,什么叫新闻,是否可以给新闻和报纸下一个科学的定义等等。本来,这是一般常识问题,用不着多费口舌。但多年来,“大批判”文章特别是“四人帮”喉舌,把这些浅显的东西,弄得很混乱,我们的确有一个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任务。例如,有人说新闻是阶级斗争的需要,是专政的需要。似乎新闻来源于阶级斗争和专政。这完全是唯意志论的胡说。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生产活动,随着生产走向社会化,在生产过程中,彼此发生联系,结成生产关系,就需要了解、沟通和传递信息,这就是新闻活动。迄今为止的4种社会结构,尽管规模大小不同,关系繁简不同,变动快慢不同,但都存在不同内容和方式的新闻活动。可以确定地说,关系决定需要,变动决定新闻。

王老讲了对“新闻”来历的思路以后说:已有的新闻定义以数百种计,一般沿用的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81年修订出版的《辞海》文体分册改为:“新闻是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这条词目是由我提出修订的。它不仅突出了“没有变动就没有新闻”这一特征,而且适用于包括口头新闻、手抄新闻和未经新闻机构报道的一切新闻活动。要知道,大道不传小道传,口头新闻、手抄新闻及迄今有过的印刷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等,各有优势,长期共存,不能相互代替,新闻定义应该把这些都概括进去。

这时,王老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难道报纸与阶级斗争或专政毫不相干吗?王老解释说:不是的。“四人帮”反复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或专政工具,也有其道理。但这里指的只能是报纸的属性。所谓属性,就是报纸这个“载体”,运载的内容和周围发生联系过程中的表现。有多少联系,就有多少属性,彼此可以并存而不相矛盾。比如,你从报上知道我在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工作而明白无误地给我写来了信,报纸就具有通讯录的属性;你从报上知道今天的日子和星期几,报纸就具有日历的属性;如果你还从报上了解到明日天晴和气温,报纸又具有气象预报的属性。但是,以任何一种属性,包括阶级斗争这样的属性,作为报纸定义,那就会引人陷入认识误区。按照下定义必须揭示此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等规定,用“报纸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出版物”作为报纸的定义,我以为是适合的。

(二)新闻与宣传

王老讲话时,没有讲稿,甚至也没有准备一纸提纲。但他对讲的内容和层次是成竹在胸的。看得出,王老要讲的第二部分是新闻与宣传。他说,新闻与宣传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报纸等,既要提供新闻,又要进行宣传,这两大功能互相交织在一起。但作为科学来说,必须加以区分;不加区分,就容易造成混乱。“四人帮”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说话、写文章都是宣传;“不是宣传无产阶级思想,就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就凭着这一句话,许多人无辜挨整,甚至带来凄惨的遭遇;更多的人就此不敢说话、写文章了。此情此景,记忆犹新,可谓害人不浅。

王老有些激动地说:在诸如此类的情况下,宣传,特别是政治宣传,令人反感,望而生厌;有人干脆把它叫做“吹牛皮”或“卖狗皮膏药”;西方则把“宣传”作为贬义词而多所忌讳。但宣传毕竟是客观存在和客观需要的。作为政党,宣传与组织是其两翼,传播主义、纲领、政策。对待和处理不同对手的关系,壮大自己的力量,都依赖于宣传。党员就是通过“宣传”而来的,不能用“拉壮丁”的办法。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特别是政党领导下的报纸等,总是有一些新闻必须为政治宣传服务。

王老认真地说,关键在于:对不同的传播手段应有不同的要求。苏联把传播手段分为3个方面:书籍用于教育,理论期刊用于宣传,报纸用于鼓动,分工合作,各有侧重。在方法上,宣传务虚,主动以理服人;新闻求真,客观反映事实。说理可以反复进行“灌输”,报道只能施加影响或引导。各司其职,相辅相成。因此,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学习新闻传播学,也要研究政党宣传学。而在实践中,都要坚持马列主义的真理,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三)要善于学习

新闻理论问题告一段落后,王老着重讲到要善于学习:向社会和人民群众学习,向专业工作者学习,也要向书本学习。除抓紧日常政治和政策学习外,在新闻教育和培训中,要向学习者强调两点:

第一,要掌握思维和表达的基本知识。既要熟练运用唯物辩证法,从事物运动发展和普遍联系中考察问题;又要严格遵守形式逻辑的规律。前面所讲的定义问题,按照形式逻辑的要求,必须概念内涵稳定而无矛盾,被同义项不可以有许多同义项,否则就无法进行思维和表述。恩格斯称这两种恰似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离开初等数学根本无法应用高等数学。

第二,要积累厚实的功底。现代名著要看,古代和外国经典也要读。史书上的纪、传,移到报纸上就是新闻、通讯;“志异”,割掉迷信尾巴,算得上“花边新闻”。其中可以开出一长串书目,作为范文来读。要知道,新闻文体不是永远不变的,要不断温故而创新。看外国作品,不应单纯当作文学欣赏,而要借鉴它的宣传艺术、表达艺术。如果你找来莎土比亚的剧作《裘力斯·凯撒》,读一读被誉为世界三大著名演说词之一的安东尼讲话,你一定会因他善于摸清群众的思想脉搏,掌握宣传火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利,拨动千万人的心弦而得到有益的启示。当然,革命宝库中,像列宁、季米特洛夫等人,更有不少名篇,表现了宣传鼓动的魅力,值得从多方面加深领会。

王老最后说,学以致用,在新闻工作中,就是要使勤奋学习、吸取营养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新闻作品,写得具有真情实感,准确生动,富有说服力、感染力,以赢得读者,取信于民。不然的话,文章漏洞百出,报道真假难辨,充其量只能当一名“蹩脚记者”。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就误人子弟了!

王老讲了整整一个上午,从一个侧面体现了独树一帜的王中新闻思想。对我来说,则是时隔32年以后,聆听老教务长一次难得的“补课”。值此喜迎母校五十大庆之际,我根据珍藏16年的笔记,参照手头能够查找到的王老论述,做了一些重点核对,整理成文,以表示对王老的敬重和怀念。因限于领悟水平,差错难免,恳请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