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心中的白杨树

心中的白杨树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1980年代初来到宁夏医学院上学,然后到附属医院工作,以及在家属院生活。多少年了,内心的这种景仰和认同,不知不觉的化作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好的专科医生。1990年代初到心内科轮转,至今印象至深。数年中不断得到同事真诚的鼓励,这些,使自己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安静。2006年全院总动员教学评审令人难忘,使自己获益很多。难忘学生考试合格时,以及穿出胸水后那一刹那与同事欣喜若狂的样子,辛苦痛苦总算给予了回报。

心中的白杨树

朱晓萍

自1980年代初来到宁夏医学院上学,然后到附属医院工作,以及在家属院生活。在这活动半径不足一公里处的二十多年里,到处留下了生活与工作的印迹。每当踏上这片土地,苍茫的西部风光,路边整齐的白杨林,展现在眼前,仿佛看到那么多熟悉的景象,熟悉的面孔,感情至深的好友。我想这一生都会遥祝这块土地,是她练就了我们这个发展的医院。

对这个医院的最初印象,便是一些老师。那时候,他(她)们戴白帽子,穿白大衣,胸前挂听诊器,显得极为朴素且儒雅。那浅浅银灰色的住院大楼,湖前微微随风摇曳的柳树,还有医院前面大片白杨树林,在我心中构成了对这所医院的崇仰,那时的我,梦寐着能来到这里成为其中的一员。

再以后,真正来到了这个医院,来到了内科,来到了呼吸科,至今自己认为很幸运。对我这种惰性如此之大的人,在这个好学奋发的群体的影响下,我不由得努力前行:进修,考研,使劲学外语,出国,备尝失败,成功,失败的心路历程。

多年后,老主任出现在病房时患者的欣喜和尊敬之情依然历历在目。记得有的疑难、急危重症患者,各科医生诊断不明,而他一出现,便能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令大家不由得心头一亮。多少年了,内心的这种景仰和认同,不知不觉的化作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好的专科医生。

1990年代初到心内科轮转,至今印象至深。这是一个大内科培养好医生的熔炉。很高兴碰到梁松厚老师这位医生,他真诚的人格和好学的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我从他那里知道了“WHO”出国考试,记得我到上海进修时他也出去进修学习。我喜欢刘小方老师的查房和讲课,思维清晰,内容丰富;陈院长三级查房规范严格;多少年前她的一次夸奖令我高兴了许久;林媛豪主任的认真敬业,等等。上级医生在我最初踏上从医之路时,他们的行为一直在激励着我。

感谢医院的人才培养意识,我们能有机会去重新填补英语,而最终踏出了国门。国外数年的生活和研修生涯深深地改变了自己,庆幸碰到了一些杰出的人。他们教会了我如何运用智慧解决难题,如何简化复杂的问题,让我看到了能将事情做大的人的胸襟。他们对研究的执著与热爱,在无声地影响着我。每当浮躁、偷懒和自以为是时,他们总是浮现在我眼前,提醒我踏踏实实,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提醒我对同事,包括实习同学,尤其进修医生,保持温和的态度,并尽自己所能传递知识、传递精神。

2003年底再次回来后,我深感医院变化之大:具有现代化规模,医疗救治水平与前不能相比。几年中能深刻感受到医院在努力搭建快速发展的平台。数年中不断得到同事真诚的鼓励,这些,使自己心中充满了温暖和安静。这种温暖,也在不断提醒自己不要偷懒,努力踏实地走下去。2006年全院总动员教学评审令人难忘,使自己获益很多。难忘学生考试合格时,以及穿出胸水后那一刹那与同事欣喜若狂的样子,辛苦痛苦总算给予了回报。还记得那几年肩跨听诊器行走在院子中,忙碌在科室与同事交流解决问题,总是拿着片子去与放射科的朋友和同事讨论,他们总是不厌其烦。现在几次纠正影像科误报时,内心总不由得想起和感谢当年他们的帮助!

想想这个熔炉,这个老牌教学医院所赋予的每个人的精神底蕴,使自己感慨良多,勇往直前。

(作者单位系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