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同样提出了非常科学的观点:主张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内因在事物的变化中是主要因素;反对“填鸭式”的强迫性灌输,因为教师只是学生受教育、促使其思想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82]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中小学还在搞“填鸭式”的教学:在孔子提出启发诱导式教学理论近2500年后的现在,依旧有教师强调学生不论什么课文,都要死记硬背,而并不重视对其理解。

三、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孔子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78]故施教治国,不能分民之贵贱,而应当是“有教无类”[79],使人人都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这是中国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很大进步,直到今天,仍不失其民主进步意义。南朝梁之皇偘[80]在《论语义疏·卫灵公》中评论道:“人乃有贵贱,宜同资教,不可因其种类庶鄙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

在教学方法上,孔子同样提出了非常科学的观点:主张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因为内因在事物的变化中是主要因素;反对“填鸭式”的强迫性灌输,因为教师只是学生受教育、促使其思想发生变化的外部条件。虽然这个外部条件非常重要,但毕竟不能代替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教育之道,贵在转移学生不正确的思想方法,使之向着正确的思想方法方面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1]程颐对此评论道:“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盖不待愤、悱而发,则自知之不固,待愤、悱而后发,则沛然矣。学者须是深思之,思而不得,然后为佗说,便好。初学者,须是且为佗说,不然,非独佗不晓,亦止人好问之心也。”[82]

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中小学还在搞“填鸭式”的教学:在孔子提出启发诱导式教学理论近2500年后的现在,依旧有教师强调学生不论什么课文,都要死记硬背,而并不重视对其理解。在家庭作业上留个没完没了,甚至还“派任务”给学生家长,三天两头抄已经考过的试卷,让学生再做两三次。特别是小学生每天做作业、背课文、写“好词好句”几十遍,不忙乎到深夜便不得休息。更有不少儿童的父母,在望子成龙的思想作用下,不但不给学校所留繁重作业的子女想法“减压”,而是也给儿童定考分指标。这种学校和家长结合起来给小小年岁的孩子们施压,大有一副不想让人活的劲头!直到折腾得不少的孩子们10来岁就戴上近视眼镜,对学习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后还不想罢休!由此而言,进行切合民众实际的道德教育,克服某种私心是一个问题,而普及哲学思想,也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