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秋及其以前的经济思想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思想是较为丰富多彩的,也是一个理论正确的历史时期。按其内容分类,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农为本,允釐百工
《黄帝经·经法·君正》曰:“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知地宜,顺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耻,有耻则号令成俗,而刑罚不犯。”《管子·权修》云:“上不好本事……则民缓于时而轻地利,轻地利而求田野之辟,仓廪之实,不可得也”。《吕氏春秋·上农》说:“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是故当时之务,农不见于国[42],以教民尊地产也;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蔴枲丝茧之功,以力妇教也。”《尚书·尧典》有“允釐百工,庶绩咸熙”之语。
(二)观察日月,制历授时
《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迎日推策……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木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尚书·尧典》载:“(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霄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氄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三)相以地利,顺时而树
《黄帝经·经法·论》:“人主者,重地则得其根。顺四时之度,合内外,而民则无疾。……动静不时,种树失地之宜,则天地之道逆矣”。《周礼·地官》:“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辨其山、林、泽、丘、陵、坟、衍、原、湿之名物。……以土宜之法,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蓺。”
(四)平均土地,节用材物
《归藏》:“昭昭九州,日月代极。平均土地,和合四国。”《周礼·地官》:“小司徒之职,掌建邦之教法。……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下地家三人,可任也者,家二人……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不为不可成者,量民力也;不求不可得者,不强民以其所恶也;不处不可久者,不偷取一世也;不行不可复者,不欺其民也。故授有德,则国安;务五谷,则食足;养桑蔴,育六畜,则民富;令顺民心,则威令行;使民各为其所长,则用备……量民力,则无事不成;不强民以其所恶,则诈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心;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管子·八观》:“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非私草木、爱鱼鳖也,恶废民于生谷也。故曰:先王之禁山泽之作者,博民于生谷也。”《国语·鲁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
(五)开辟集市,鼓励交易
《周易·系辞》:“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逸周书·大聚解》:“工匠役工,以攻其财。商贾趣市,以合其用……关夷市平,财无郁废。商不乏其资,百工不失其时,无愚不教,则无穷乏财。”《周礼·地官》:“质人掌成市之货贿,人民、牛马、兵器、珍异,凡卖儥者质剂焉”。
(六)轻徭薄赋,富民以治
《黄帝经·经法·君正》:“毋苛事,节赋敛,勿夺民时,治之安”。《六韬·文韬》:“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管子·治国》:“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