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瞭高山作证

瞭高山作证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窑街煤电公司总工程师王更雨一行,是省委、省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专家组。这为抢险救援的顺利展开赢得了宝贵时间。事故发生地的山丹平坡矿区,小煤窑集中,绝大多数属于深层残存的鸡窝煤。其技术难度之大、设备要求之高在省内矿山事故排险中实属罕见。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无私无畏地每天坚持24小时轮班作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参加抢险的每个人。第一个为指挥部提出抢险建议。

瞭高山作证——记参加山丹吴涛煤矿“5·23”事故抢险的

救援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

17名矿工兄弟的生死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在这场始所未料、突如其来的矿井透水事故中,有多少人义无反顾地千里迢迢赶来支援,有多少人奋不顾身地下深井投入抢险,有多少人宵衣旰食出谋划策,有多少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如果说在这场与死神的生死搏战中,通宵达旦坐镇指挥的各级领导是抢险救援的“主心骨”,那么废寝忘食研制营救方案的各路专家就是抢险救援的“智多星”,而舍身投入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就是抢险救援的“金不换”。

条件再差,也决不向困难低头

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就连打口井也十分困难,然而却偏偏破天荒地发生了煤矿透水事故。这给缺少准备、缺少技术、缺少设备的救援工作带来了异乎寻常的困难。这要命的透水从哪里来,有多少,怎样在最短的时间里排出?这些紧迫的难题要由见多识广的专家来破解;摸清井下的情况,高效组织营救,要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来冲锋陷阵;离开了他们,排险施救将寸步难行。告急援救电在事故发生不到2小时,就传到国家、省煤监局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内外一些大型煤矿企业。窑街煤电公司总工程师王更雨一行,是省委、省政府派出的第一批赶到现场的专家组。从接到通知到24日午夜5:05时赶到现场,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追风逐雨般在夜黑风高、雨大路滑的情况下,用5个小时赶完这千里路程的。顾不上歇一口气,喝一口茶,王更雨就被省、市抢险领导小组指定为技术组负责人。靠残缺不全的矿井技术资料和回忆草绘的矿井图纸,凭着多年参与抢险救援的经验,王更雨和其他人员连夜协商险情,会商急救方案,终于在最短的时间里制定出严密的抢险方案,并亲自向赶到现场指导抢险救援的陆浩省长做了汇报,方案得到专家组的认同和指挥部的肯定。随后根据该施救方案,抢险人力的调备、救援物资设备的调集全方位展开。这为抢险救援的顺利展开赢得了宝贵时间。今年已是53岁的朱正军,是国家煤监局派来的抢险专家组组长。在抢险救援的关键时刻,为了及时排除井下抽水技术难题,他披挂上阵,亲自下井,处理问题。

搞了18年矿山救援的他,这次所遇到的抢险救援的条件之恶劣、井下情况之复杂、施工作业难度之大实属罕有。但条件再差,也决不向困难低头。为了随时随地分秒必争地处理解决救援作业中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优化营救方案,各路专家昼夜坚守在抢险一线,在成功排水前的四天五夜里,几乎顾不上合眼,就是排水正常后,他们也在不知疲倦地根据监测到的各种数据,不断分析论证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早制定处理预案,为抢险救援殚精竭虑,每天休息都不超过三四个小时。

困难再多,也决不许有半点疏漏

事故发生地的山丹平坡矿区,小煤窑集中,绝大多数属于深层残存的鸡窝煤。煤层的厚度多在0.8—1米之间,开采难度很大,井下采掘作业巷道十分复杂。这次发生透水事故的吴涛煤矿仅副井斜长就达600多米,垂直深度达410多米。抽出井内的透水,就相当于把水从地面抽提到140多层高楼的顶部。其技术难度之大、设备要求之高在省内矿山事故排险中实属罕见。如有半点疏漏,不仅会延误救援,而且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今年59岁的桂海增,是甘肃煤监局一处的调研员。这位省内知名的抢险专家,离退休只一步之遥。他义无反顾投身到这次事故抢险中来,连续10多个昼夜指挥抢险,已使这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嘴唇干裂、面容黝黑。他指挥着来自窑街煤电公司、靖远煤业公司、山丹矿业公司、山丹水泥化工集团、清泉水泥厂、响水河煤矿、东水泉煤矿等不同单位的电工、钳工、焊工、管道工、安装工、机电工200多人。虽然人生地不熟,但他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事必亲躬,既指挥若定,运筹帷幄,又谨小慎微,反复叮咛,快60岁的老人每天连续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他麾下的这班人被他高效合理地优化组合起来,发挥出最佳群体效能,保证了抢险救援工作的顺利推进。李奎寿、雷先亚是前来支援的靖远煤业公司矿山救护大队的领头人,都是久经考验的抢险专家。他们带领的36名精兵强将,主要承担着井下管道安装等急难险重任务。急:人命关天,时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每项任务的紧迫自不待言;难:在坡度达30多度,作业空间不足2平方米的洞内施工作业,有时人都很难站立,作业难度可想而知;险:透水浸泡的塌方,有毒气体的溢出,斜坡飞石的威胁使下井抢险的每个人时时面对生死考验,任何的疏忽大意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无私无畏地每天坚持24小时轮班作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励着参加抢险的每个人。

压力再大,也决压不垮抢险脚步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效仿,没有现成的技术和设备可投入使用,抢险的一切几乎都从头开始。没有大功率高扬程水泵,现场抢险的水利专家千方百计想办法调;没有能承受高压的无缝大口径钢管,专家们四处求援想办法找;没有大截面超负荷专用电缆,现场抢险的电力专家从兰州、白银不惜代价运;没有承载有效输出电压的变压器,电力专家们披星戴月地换。救援现场昼夜焊花闪闪,汗味弥漫,抢险救援在专家们的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下得以全力以赴地进行。但时间还是在人们焦灼的等待中一天天度过,排水时间比预料的推迟后,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指挥抢险的领导急了,参与抢险的队员急了,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肃南县皇城矿山救护队队长郭辉,一个魁梧憨直的汉子,在抢险救援最关键的时候,连续3天3夜没有合眼,带领11名队员,奋战在抢险一线,每天仅在井下作业时间就达12个小时。5月27日他连续工作近20个小时,安装推进两趟管道146米,出井时已虚脱的他是被人搀扶着走出的。这支全市唯一的专业矿山救护队,他们第一个赶到现场,第一个下井探察。第一个为指挥部提出抢险建议。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郭辉几次在最困难的时候主动请缨,带领他的队员除险排难,成为抢险救援一线的“尖刀”。他说:“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有必胜的信心和勇气,越是在危险的时候我们自己越要冲锋在前。”像他们一样,能拉得出用得上,敢打敢拼的还有东水泉煤矿矿长万国庆带领的抢险支援队;有山丹矿业公司书记侯瑞理带领的抢险支援队……他们并非专家,也不是专业救援队伍,但他们在抢险一线却点子迭出;各种难题在他们手中一一破解,他们是抢险救援现场名副其实的“土专家”。

危难造就英雄,困难砥砺队伍。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有太多的场景令人感动,有太多的人在平凡中凸显人性的伟大,精神的可贵。由于连续紧张地施救,我们无法一一采访到在现场的各路专家,如窑街煤电公司救护大队长杜海明、山丹县安监局工程师曹振国等等,但他们为了这17名矿工的生命,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都会令参加抢险救援的每一个人铭记。

(《张掖日报》2004年6月4日二版)

名优产品闪亮点 招商引资结硕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