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没有乡村是不行的

没有乡村是不行的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形下,乡村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没有乡村是不行的。因为乡村是农业的载体,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中国经济的增长极,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前沿。近乎百分之百的城市化率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的骄傲。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没有乡村是不行的

人类先有农业文明,后有工业文明。农业文明有过漫长的历史,而工业文明只有一两百年。工业文明是漫长的农业文明孕育、发展的结果。即使到了后工业文明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乡村。我不敢设想,地球上完全失去乡村将会是什么样子,以最乐观的估计,也是一种缺陷、一种遗憾。

没有乡村是不行的。因为乡村是原生态的,也就是蓝天白云,皓月千里,青山常在,绿水长流,古朴纯清,宁静安详。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情形下,乡村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我们理应细心呵护、尽力建设。

没有乡村是不行的。因为乡村是农业的载体,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尽管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并视其为经济发达之标志,但无论如何不能降为零,智商再低的人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不能让这个基础薄如蝉翼,摇摇欲坠。

没有乡村是不行的。因为乡村是农民的居所,而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善待他们。

今年春节期间,笔者去了珠三角。置身其中,极目四野,但见高楼栉比、厂房林立、车流如注、人头攒动,却不见田园村舍、小桥流水。那儿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中国经济的增长极,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前沿。近乎百分之百的城市化率是珠三角地区乃至全中国的骄傲。如此之高的城市化率意味着什么呢?无非是乡村的消亡、农业的消失和农民的不复存在。作为一个大国,区域性的完全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尽管如此,笔者仍然怅然若失。

没有乡村是不行的。然而,我们所需要的乡村不再是封闭落后之小农经济形态的凋敝乡村,不再是只为工业化积累贡献巨大“剪刀差”、为城市化牺牲巨额土地收益的弱势乡村,不再是与繁华都市形成强烈反差的落寞乡村,而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很长时期内,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改变,造成农业落后、农村凋敝和农民贫困,城乡差距越拉越大。曾经担任过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曾经上书总理,直言: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但现代化不仅仅是经济的现代化,更不仅仅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而应当是包括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否则,我们就会重蹈拉美国家城市化的故辙。改变“三农”落后状况,是实现现代化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如今,我国总体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阶段。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我们在拥有先进工业的同时,不能再有落后的农业;拥有繁华都市的同时,不能再有凋敝的农村;拥有富裕文明的市民的同时,不能再有贫困愚昧的农民。

尽管“新”,但乡村仍然是乡村。我们要消灭的是城乡二元结构,而不是乡村本身。这一点,万万不可忽略。

2006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