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错的定义

对错的定义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域文化的差异也使对与错的界限发生错位。而使对与错的关系更为复杂的,是针对对与错所采取的立场。由此看来,在对与错的问题上,难的倒不是它的定义,而是定义以后对之所采取的行动。固然一个人把所有的对与错都正确定义很难,但是一个人能不顾权力、时间、地点、形势而选择站在对的一边,更难。

对错的定义

很多人以为对与错就像小葱拌豆腐,是件一清二白的事情。比如,尽力帮助别人是对的,见死不救是错的;爱护公共财产是对的,偷窃别人财物是错的;尊老爱幼是对的,不忠不孝是错的。

事实上,区分对与错远不是这么简单。尽管在很多事情上,我们的民族和文化对于对与错有一个比较恒定的趋向于一致的界定,但是,在其他的一些事情上,对与错的判断常常是因权力而异,因时间而异,因地点而异。

太远的不说,就说清代的乾隆与和珅吧。乾隆盛世年间的和珅是一个贪得无厌的奸臣,贪赃枉法,卖官鬻爵,无所不为。乾隆驾崩以后,嘉庆帝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抄了和珅的家。抄家的收获令人瞠目结舌,有倒了和珅富了嘉庆之说。乾隆在位时,对和珅的劣迹会一无所闻吗?非也,可乾隆就是对和珅的罪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一直到乾隆归西,嘉庆帝无所顾忌以后,和珅的罪行才能得以清算。因此,最高统治者的权力是判断对与错的最终裁决,乾隆说和珅是对的,和珅就是对的,嘉庆说和珅是错的,和珅就是错的。

往近里一点说,“文化大革命”中,任何追求个人财富的行为都被挂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靶子上,受到攻击、谩骂、唾弃。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大胆地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国民经济得以大踏步地向前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今天,财富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成功的象征。追求财富,从上世纪50、60、70年代的“错”,变成了80年代以后的“对”。

地域文化的差异也使对与错的界限发生错位。居住在云南和四川的摩梭人有走婚的传统,男不娶,女不嫁。男女情投意合以后,男方可以在入夜以后潜入女方的房间,与女方同床,天亮之前再离开,俩人走婚生下的子女由女方抚养,男方不需负担。而在汉人聚居的地区,如果男女进行这样的私合,背后一定是让人议论不休的。

因此,对与错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与错的判定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而使对与错的关系更为复杂的,是针对对与错所采取的立场。一个观点,你明明知道它是错了,可是如果指出,就可能带来不测之祸,你是说还是不说呢?一件事,你明明知道它是对的,可是如果做了,就可能带来无妄之灾,你是做还是不做呢?

秦二世的时候,宦官赵高把持朝政,为了试出满朝文武对他的顺从程度,他特意把一头鹿带到朝上,告诉秦二世这是一匹马,在秦二世表示怀疑的时候,赵高点名要文武百官表态告诉皇帝他带到殿上的是一匹马。在赵高的淫威下,文武百官不得不昧着良心,指鹿为马。

明朝嘉靖年间,皇帝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百官都莫敢言,独有海瑞买了棺材,和夫人道了诀别,冒死给皇帝上疏,指出了皇帝种种的错误之处。嘉靖皇帝看了大怒,把奏章扔在地上,跟左右侍从说:“快把这个人抓起来,别让他跑了。”宦官告诉皇帝,海瑞已经准备了棺材,是不会跑的。但皇帝还是把海瑞抓了起来,投到监狱里。

指鹿为马和冒死上疏,表达的是对对与错的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是随声附和,一个是独排众议,一个是卑躬屈膝,一个是铮铮铁骨。由此看来,在对与错的问题上,难的倒不是它的定义,而是定义以后对之所采取的行动。固然一个人把所有的对与错都正确定义很难,但是一个人能不顾权力、时间、地点、形势而选择站在对的一边,更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