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诙谐机巧,幽默风趣

诙谐机巧,幽默风趣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问,慧忠禅师巧妙利用了人们“三七二十一”的习惯性思维,将太白山人引入误区。慧忠禅师的三问,虽不涉及佛法,却是从禅慧中自然流出的机智。她立刻起身,去参拜雪峰禅师。这则公案,双方以双关语、比喻、谐音等技巧机锋相对,攻守转换灵活自如,既步步紧逼、毫不相让,又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堪称禅门公案中幽默的典型例子。沩山不开口,举起拂子。陈毅是一位性格爽直、富有幽默感的革命家。

诙谐机巧,幽默风趣——禅宗特色之九

禅是智慧,是般若的智慧,是幽默的智慧。

禅宗是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强调直观妙悟的中国化佛教,这就决定了禅者在待人接物、教学修行的生活中多用曲折、委婉、隐晦的语言,善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来表达所思所悟,寄意陈理,进行交流,由此便形成了含蓄、机智、幽默的禅思妙语、机锋应答。在禅的幽默艺术中,大量运用了诸如讽刺、双关、夸张、比喻、寓庄于谐、谐音和俏皮话等技巧。

唐代太监鱼朝恩有一天问药山禅师:“《普门品》中说黑风吹其船舫,飘坠罗刹鬼国,请问什么是黑风?”

鱼朝恩那时权震当朝,不可一世。禅师并未正面回答,只是不客气直呼:“鱼朝恩!你这呆子,问此何为?”

鱼朝恩听了勃然变色,正要大怒,药山禅师笑道:“这就是黑风吹其船舫了!”

经文里的“黑风”是指妖魔之风,药山禅师在此借用黑风一词,一语双关,巧妙地讥讽了鱼朝恩犹如“黑风”,祸乱了朝野。

有一天,唐代宗召见一人,该人自号太白山人,不言真实姓名、年龄、乡里,代宗就告诉被尊为国师的慧忠禅师道:“此人自认是一代奇人,颇有见解,敬请国师考验。”

慧忠禅师先看看太白山人,然后问道:“陛下说你是一异士,请问你有什么特长?”

太白山人道:“我会识山、识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认字,无一不精,并长于算命。”

慧忠禅师道:“请问山人,你所住的太白山是雄山还是雌山呢?”

此问一出,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慧忠禅师又指着地问道:“请问这是什么地呢?”

山人道:“算一算便可知道。”

慧忠禅师又在地上写了“一”字,问道:“这是什么字?”

山人答道:“一字!”

慧忠禅师不以为然,纠正他的话道:“土上加一应说是‘王’字,为什么会是‘一’字呢?现在,我再请问你,那三七共是多少数字?”

山人回答道:“三七是二十一,谁人不知?”

慧忠禅师道:“三和七合起来是十,怎么一定会是二十一呢?”

在旁的代宗非常欣悦地说道:“朕有国位,不足为宝,朕有国师,国师是宝!”

慧忠禅师的三问里都含有玄机。第一问,禅是不讲分别对立的,且山本无雌雄之分,可是他突然把山分为雌雄,这便叫太白山人大出意外,一时反应不过来,陷入茫然之境。第二问,在地上写“一”,这时已经埋下了一个“包袱”——土,太白山人万万想不到这一层,所以只能又一次答错。第三问,慧忠禅师巧妙利用了人们“三七二十一”的习惯性思维,将太白山人引入误区。慧忠禅师的三问,虽不涉及佛法,却是从禅慧中自然流出的机智。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大和尚立马跑到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父,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必抓住别人的一点小过不放呢?老和尚用反话正说的方式含蓄地批评那和尚:你难道就永远也不会打破一个碗吗?慧能大师早有开示,修行者当“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戒律不也有“不两舌”(指不随便议论他人,搬弄是非)这一条吗?难道这些你都不记得了?

一天,院主请惟严禅师上堂说法,大众聚集起来后,禅师沉默了一会,就回方丈室去,关上门。

院主追在后面问:和尚答应我上堂说法,为什么不说一句就回方丈室去。

禅师说:讲经有经师,讲论有论师,讲律有律师,还要我干什么。

佛教三藏经典包括经、律、论三部分,惟严禅师不仅从形式上以经师、律师、论师将自己排除在说法者之外,就如同一个校长说:“各门课程都有任课老师讲,还需要我讲什么”一样,委婉地回答了自己不说法的理由;同时更重要的是,他从实质上巧妙地暗示众人:真正的佛法是不可说的。当年佛陀拈花,虽一言未发,而迦叶却心领神会,报之一笑。这就叫作“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灵圳禅师参访归宗禅师,问道:“如何是佛?”

归宗禅师说:“不可语汝,汝不信;汝若信,过来吾告汝!”

然后细声贴耳地告诉他:“汝即是!”

归宗禅师在这里使用了“欲擒故纵”的方法来吸引灵圳禅师,同时又采用寓庄于谐的方法轻松地向灵圳禅师强调了“众生皆是佛”的佛理。

崔相国走入大殿时,看见一只小鸟在佛的头上拉屎,于是问如会禅师:“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为什么这只鸟在佛头上拉屎?”如会禅师答:“你放心,它再怎么也不会到鹞子头上拉屎。”

本来,“众生都有佛性”是理上讲的事,而鸟拉屎则是相上的事,两者不能生硬地扯在一起。对崔相国这个刁钻的问题,如会禅师轻松诙谐地借着“鸟拉屎”这个话题,引出一句与问题不相干的话,给了他不软不硬的回答。

仙崖禅师外出弘法,路上,遇到一对夫妇吵架。

妻子:“你算什么丈夫,一点都不像男人!”

丈夫:“你骂,你如再骂,我就打你!”

妻子:“我就骂你,你不像男人!”

见此状,仙崖禅师便对过路行人大声叫道:“你们来看啊,看斗牛,要买门票;看斗蟋蟀、斗鸡都要买门票;现在斗人,不要门票,你们来看啊!”

夫妻仍然继续吵架。

丈夫:“你再说一句我不像男人,我就杀人!”

妻子:“你杀!你杀!我就说你不像男人!”

仙崖:“精彩极了,现在要杀人了,快来看啊!”

路人:“和尚!大声乱叫什么?夫妻吵架,关你何事?”

仙崖:“怎不关我事?你没听到他们要杀人吗?杀死人就要请和尚念经,念经时,我不就有红包拿了吗?”

路人:“真岂有此理,为了红包就希望杀死人!”

仙崖:“希望不死也可以,那我就要说法了。”

这时,连吵架的夫妇都停止了吵架,双方不约而同地围上来要听听仙崖禅师与人说些什么。

仙崖禅师对吵架的夫妇说教道:“再厚的寒冰,太阳出来时都会融化;再冷的饭菜,柴火点燃时都会煮熟。夫妻,有缘生活在一起,要做太阳,温暖别人;做柴火,成熟别人。希望贤夫妇要互相敬爱!”

在这个故事里,仙崖禅师采用了夸张和“抖包袱”等方法,紧紧地吸引了路人和吵架的夫妻,然后以比喻的方法婉转地劝说吵架的夫妻互相敬爱、和谐生活,收到了很好的教化效果。

有人问智藏禅师:“有天堂、地狱吗?”

禅师说:“有。”

他又问:“有佛、法、僧三宝吗?”

禅师说:“有。”

这人说:“但径山高僧说没有。”

于是禅师就问他:“你有妻子吗?”

他答:“有。”

禅师又问:“径山有妻子吗?”

他答:“无。”

禅师道:“我有,径山无,就是如此。”

智藏禅师面对问者的诘难,不动声色地引开话题,让问者钻入圈套,给自己解了围。此外,法无定法,佛家对人教化讲究“应机”说法、“方便”说法,对同一个问题,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回答,对这些,许多人难以领会,所以,智藏禅师便用曲折、机巧的方式给问者以生动、形象的回答。

翰林学士苏东坡在庐山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诗三首,分别表明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的三种境界。

参禅前的境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见千般恨未消。

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后,其境界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有此禅悟后,对佛法禅理自视更高,当听说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风犀利高峻、机锋难触后,心中甚是不服,因此微服求见,想一试承皓禅师的禅功。

初次见面,苏东坡便单刀直入地问道:“听说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姓秤。专门称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苏东坡回以机锋,并自感得意。

禅师大喝一声,随即问道:“请问这一喝有多重?”

苏东坡无言以对,遂礼拜而退。

作为喜参禅论道又聪明过人的苏东坡,当然懂得禅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却偏偏提出“禅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显然是故意刁难承皓禅师;禅师不答反问,转守为攻;苏东坡再次回以机锋,咄咄逼人,但他露了破绽,他说的“称”这时已不是原本“称”的概念了。这一点很快就被承皓禅师紧紧抓住:你说姓“秤”,好嘛,我就拿一个不能以轻重来衡量的东西,看你怎样称!他先是大喝一声,埋下一个“包袱”,让苏东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随即抖出一个“包袱”——“请问这一喝有多重?”把自视颇高的东坡居士弄得个无言以对,哭笑不得。

唐朝时,有个尼姑叫玄机法师,曾在大日山的一个石窟里修习禅定。

有一天,她突然悟到一个道理:万法的本体都是湛然空寂的,本来就没有什么来去,也不会停留,我何必要厌恶尘世间的喧哗,跑到这清静的地方,独自一人修禅呢?我这样能够悟道吗?她立刻起身,去参拜雪峰禅师。

雪峰禅师问她:“你从哪里来?”

玄机回答:“贫尼从大日山来。”

雪峰禅师问:“日出没有(开悟了没有)?”

玄机回答:“要是日出了就将雪融化了(若是我开悟,名声之盛必将盖过你雪峰禅师了)。”

雪峰禅师又问:“你叫什么名字?”

玄机回答:“玄机。”

雪峰禅师说:“你每天织多少(‘玄机’一词可以理解为黑色的织布机,故有此问)?”

玄机回答:“寸丝不挂(意为自己毫无执著、烦恼)。”说完就礼拜转身退出。

雪峰禅师突然说:“你的袈裟角拖地了。”

玄机回头看地下(关注她的袈裟角)。

雪峰禅师说:“好一个寸丝不挂(你还牵挂袈裟嘛,哪里谈得上毫无执著)!”

这则公案,双方以双关语、比喻、谐音等技巧机锋相对,攻守转换灵活自如,既步步紧逼、毫不相让,又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堪称禅门公案中幽默的典型例子。

禅的幽默形式其实远远不止这些,比如,禅师经常以有言代替无言。有学僧问法常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蒲华柳絮,竹针麻线。”仰山问沩山,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沩山指着灯笼说:“大好灯笼”。这些不是说了也等于没说一样嘛(不过这样的“有言”也是另有深意的)。有些时候,禅师又往往以无言示有言。学僧问沩山:“什么是西来意?”沩山不开口,举起拂子。僧人问香严如何理解,香严也竖起了拂子。这里的“无言”,是示意学僧截断意路,直指本心,将知性、逻辑从禅悟直觉中清除出去,只有这样,方可能所俱泯,如空潭照影。

这是禅超乎一般人常情的特有的幽默。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种高级的情感活动和审美活动,其特征是有趣、可笑和意味深长。幽默不仅能让人发笑,而且能够起到意想不到作用和效果。

陈毅是一位性格爽直、富有幽默感的革命家。在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十几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顶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子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他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使知识分子心中倍感温暖。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的地毯上。正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有受伤,便插入一句道:“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应这样表演。”台下顿时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

小布什在当选总统后回访母校耶鲁大学,应邀在一毕业典礼上演讲,当他说到“我当年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台下有一个很高的声音接道:“几乎没有!”全场顿时很不给面子地一阵哄笑。但是小布什没有受此干扰,用下面几句话博得了掌声:“我要对今天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同学们说:干得漂亮!而对那些比较差的:哎,你们不要气馁,你们也可能某一天成为总统(全场哄笑并鼓掌)。但是,可以告诉你们,毕业了同毕不了业差得可大啦,那样只能当副总统(全场再笑,因为当时的副总统切尼只是耶鲁大学肄业生)。”

本来,在大庭广众面前,里根和小布什遇到这样的事是很令人尴尬的,如果他们此时应对不当,或抱怨、或解释、或置之不理,都会令台上台下的人深感不快,从而影响他们作为总统的公众形象。然而在此社交“危机”之时,他们以幽默的语言不但化险为夷,出奇制胜,获得了极佳的效果,而且充分表现出他们的机智、豁达,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

同样,幽默对于禅也是作用极大。它增添了禅者的生活情趣,促使禅者开启智慧,增强了禅者的语言艺术魅力,使禅形成了独特的机巧、灵动、活泼、诙谐的风格,使禅多了几分从容与潇洒,也多了几分敏捷和锐利。

当然,幽默让禅大增光彩,禅也赋予了幽默更加丰富的形式,赋予了幽默般若的智慧,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