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百花山记

游百花山记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气已经到了6月中旬,行进在百花山的公路上,还是显得十分凉爽,这倒不是因为阴天的缘故。百花山又称“百花陀”,这个名称至少在明代就有了。迎面有一座大牌楼,上面有一黑底金字匾,上刻隶书“百花山”三字。不远处,又迎来一座石门,这里正在施工,算是百花山的第二道门,上面有草书“百花山”三字,但已模糊不清,高大墙体上有“仙女散花”浮雕。显光寺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烧毁,没想到现在正在重建。碑后列捐资者姓名及款项。

游百花山记

天气已经到了6月中旬,行进在百花山的公路上,还是显得十分凉爽,这倒不是因为阴天的缘故。司机师傅说,这儿平时比其他地方温度低,属于半湿润偏凉地区。百花山又称“百花陀”,这个名称至少在明代就有了。百花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在房山和门头沟的交界处,东南坡在史家营乡境内,海拔1991米,南接白草畔,北连老龙窝,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屏障。

汽车行进中,路过史家营、曹家房、莲花庵三个村,途中不时有运煤车相错而过,可见煤炭储量丰富。打开车窗,我不时对准路边的风景拍照。迎面有一座大牌楼,上面有一黑底金字匾,上刻隶书“百花山”三字。从这就算是上山了,到山顶还有19公里。正是下午2点,汽车飞奔在水泥路上,稳当快捷。眼前不时飞过白的、黄的花朵和一片片树丛。远处的山绿成一片又一片,偶尔有几块突出的巨石,雄奇地矗立在幽谷之中,使人心生敬畏。不远处,又迎来一座石门,这里正在施工,算是百花山的第二道门,上面有草书“百花山”三字,但已模糊不清,高大墙体上有“仙女散花”浮雕。人们正在整修道路环境,我站在碎石堆上对着美景连续摁动相机快门。

要说这条路修得也挺有创意的,遇到拐急弯的地方,便在叉口前边修一个回旋的车场,使车可以从容地掉头。车轮悠扬地划一道弧线,又飞也似地上路了。有人说,这叫“龙摇头”,“凤摆尾”,很有诗意。突然路边闪出一座黑瓦红墙的庙宇,司机老张说是“窑神庙”,前些时候修的。窑神是采煤业崇拜的行业神,每年腊月十八为祭窑神日。如此重要的“古迹”,不可不看,走进院子,迎面是一个铁铸大香炉,大殿上悬黑底金字“窑神庙”,一看可知这是从电脑字库提取的行楷字体。殿不大,面阔三间,中间塑一身披铠甲的黑脸大汉,右手展指平伸,左手向下压按。左为山神,右为土地神,三座像前都有香炉,每个像前有红木漆牌,上书诸神名号。窑神庙修得这么气派,我是第一次看见。从香炉里残存的灰烬看,近期有不少人祭拜过这几位神仙。前些日子在南窖乡进行民俗调查时得知,现在祭窑神,已经不是每年一次了,窑主和窑工们只要感觉异样,就来祭拜窑神。可见,有些民俗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规律。

车停在一个转弯处,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盘桓于山下的公路玉带般缠绕在山间,给山增加了灵动的气势。远处的汽车奔驰在公路上,于绿色掩映下时隐时现,仿佛是屏幕上电子游戏的画面。不知什么时候下了几滴雨,触动了艺术摄影的神经,从心里希望能赶上一场大雨,这样我就可以好好地拍雨中的百花山了。遗憾,一阵清风吹过,天还是阴着,却没有下雨的意思。我奔跑在公路旁的山坡上,拍桦树林,拍灌木丛,还有叫不上名的异草奇花。我突然有个提议,作为游人,是不愿光在车上看风景的,这19公里的山路,途中至少应该有三个观山景点,再建几处公厕,以方便游人。那些雄立在路旁的奇石,要是刻上诸如:“拿云揽胜”、“云峰夕照”等景名,不更能增添景观的诗意吗?

远远的,一座寺庙展现在眼前,这个地方是“显光寺”的遗址。显光寺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烧毁,没想到现在正在重建。来到寺前,首先看到的是离山门不远处的一个亭子,里边悬有一口莲花庵村铸于2005年农历五月十八日的大钟,听说,这个寺也是村里出资修建的。面对护国显光禅寺的山门,我准备拍一张照片,正好,从里边出来一个穿着袈裟的小和尚,我不失时机地摁下快门。寺院无僧妄有虚名,一有了人,画面就活了。一进大殿,年轻的小和尚便合掌而笑,里边一个年长一点的和尚也站起身,笑了笑,表示欢迎。小和尚介绍说,这个殿共有四进院落,现在还在修建中,山门两壁为四大天王,背后为韦陀,二殿为药师殿,三殿为大雄宝殿,四殿为文殊殿,规划中各殿皆有佛像。在药师殿,小和尚指着一个磬,说是清道光年间的旧物,这引起了我的兴趣。为了让我看清磬上文字,两个僧人把磬转来转去,上面字为“系浙江人氏,在京西百花山,护国显光禅寺重修,新造佛殿,禁足拾有数年,永无下山募化银钱。至于今日造大磬一口,开山第一代传曹洞正宗第三十七世,上 下洪和尚。”另一面字为“儒徒赵廷云、郑锡元、祁金贵、傅容已,天德号刘启昌、曹振举,德隆号郑天成、王玉俭、王玉纲、王田氏。道光四年吉月吉

日。”字体为楷书,铁磬古旧,用手叩之,声音悦耳。道光四年为1824年,距今已183年。在寺院左侧还有一座娘娘院,祀碧霞元君和送子娘娘。院左有一口古井,探头望之,不足十米深,井底映出一掌之天,如风中之月。院右有“京畿西宛平县百花山建蟠桃阁碑志”一通,上书“万古长春”大字,碑后有“大清宣统三年三月三日,本刹第六代主持僧普照率门生乐海”等人所立“报施不爽”碑。还有1996年仲夏史家营乡成立重修指挥部,请涞水石亭建筑队重修娘娘庙后,新立“重修显光寺下娘娘庙碑记”一通。碑后列捐资者姓名及款项。殿内送子娘娘膝下多塑料娃娃,任人进香抱取。与小和尚交谈中,知他的法号为常静,22岁,不久前从安徽宣城寺来,刚才看到的那位年纪略大者是其师叔。他说出家人对任何一个进寺的人都要以礼相待,不管布施与否。从娘娘庙出来,常静领我走上木板铺成的通道,说后边还有一个龙王庙。于是,我们钻进了许久没有人来过的一个小庙,途中飞蚊和小虫时时扑向手臂和脸,手掌须不停地在眼前和身后摇晃,以驱赶蚊虫。常静指着殿前一个自然形成的大坑说,这里的冰十多天前才开化,这个地方他也不常来,看看木板铺成的路还通向树丛深处,有一棵树竟然横在道上。常静说,后边有什么建筑,他也不知道,问我是否还去看看?迫于蚊虫的袭击,我说,这回不去了,连忙拜别龙王,手舞足蹈地逃离这个“龙王”管辖的蚊虫飞舞的地界。

告别常静,我们又驱车直奔山顶,这段路可就不好走了,汽车在沙石路上颠簸不已,好在大约10分钟就到了山顶。这里的飞机导航塔正在修建之中,莲花庵村几年前在这修过一个亭子和延伸的长廊,我决定先上山看看。这一上不要紧,往下一看,显光寺犹如仙境一般,绿地红墙黄瓦和寥廓的天幕,真是一幅绝好的画面。听说6月初,出现过连续三天的云海,可惜我无缘赶上。后来在史家营乡宣传部长董永利的电脑里,看到了他拍摄的云海照片,飞云涌动,自天而来,十分壮观。行走在高低不平的施工现场,终于找到了民国甲戌(1934年)仲夏海城陈兴亚题写“锦簇攒天”的刻石,可以说这是百花山的标志之一。

为了变换摄影角度,拍出更为理想的图片,我想分别到几个制高点取景。在树木丛生的山脚时,还没有多少风凉的感觉,这会儿站在观景亭,人仿佛都站不住了。只穿着T恤衫的我,想努力站稳,拍几张理想的照片,但冷风如冰一般掠过脸和胳膊,如入冰室之中,只好躲在一个柱子后面举起了相机。夏季有这么寒冷的天气我从未见过。

站在百花山上遥望远方,才感觉登山有不同的路径,也有不同的乐趣。从门头沟上百花山,经过长途奔波,亲近了自然,顿忘烦恼,产生融入自然的渴望;从霞云岭境内进入白草畔,穿过长长的桦树林,视野豁然开阔,面对繁花盛开的大草甸,情不自禁地就要匍匐大地,舞之蹈之;进入史家营境内的百花山,没有长途奔波的腰腿之累,于兜风观景之中,便可闲庭信步地到达山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到了自家的一个后院。

百花山,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是美丽的。朋友,如果你从门头沟攀登过百花山,也游览过白草畔,那么,不妨到史家营这边来看看,领略一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

百花山,有千般变化,百样风光。

(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