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泽被后世的大运河

泽被后世的大运河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是后来京杭大运河的起源,也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河段。从而完成了长江以南的运河建设,形成了大运河的南段。这样,前后仅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部工程。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也改变了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京杭大运河仍然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南北水运航线,每年往来于运河上的客、货船只近百万艘。

一、泽被后世的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南起浙江杭州,北到北京,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全长1782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关于京杭大运河,人们熟知的往往是开凿于隋代,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运河的前身河段就已经开始了,这就不得不提到吴国和它的国王夫差。当时,位于东南的吴国(今江浙地区)国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于公元前486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第一次使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联系起来。这条长约150公里的运河,当时被称为“邗沟”。它是后来京杭大运河的起源,也是京杭大运河最早的河段。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政府又对它进行了多次疏浚、延伸,使其长度不断增加。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加强对南方的统治,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于是,在邗沟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拓宽、裁直,形成大运河的中段,取名为“山阳渎”。同年,以此为起点向北又开凿了通济渠。

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它位于黄河南岸,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到偃师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其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zhǔ),以黄河水为水源,经开封市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等县,向东南穿过安徽宿县、灵璧、泗县,以及江苏省的泗洪县,至盱眙注入淮水。这两段运河全长近1000公里,沟通了黄、淮两大河流。

为了便于龙舟通行和漕运,两渠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凿修建的。河床被挖得很深,河面很宽,河道两旁植以垂柳,河岸上修筑有御道,沿途还建有离宫四十余座。

大业四年(608),隋炀帝又诏发河北诸郡男女民工百余万,开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黄)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上)。

永济渠分为两段:南段起自黄河北岸的沁河口,向北经过新乡、汲县、滑县、内黄,进入河北省境内,经过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入山东省界,再经武城、德州,吴桥、东光、南皮、沧县、青县等地,抵达今天的天津市。自此折向西北,经武清、安次,到达涿郡(今北京市),成为运河的北段。

南北两段都是当年完成。由于工程十分浩大,为了赶工期,史载有数以万计的人累死在修渠现场。永济渠与通济渠一样,也是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据史书记载,全长1900余里。

大业六年(610)冬十二月,又疏浚了江南河。江南河也始建于春秋时的吴国,它以当时的都城吴(苏州市)为中心,北抵长江,南达钱塘江,成为两大水系间的重要通道。以后,经过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多次整治,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苏州为中心的发达的运河交通网。到了隋代,炀帝又下令对江南河作进一步疏浚。据《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记载,“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从而完成了长江以南的运河建设,形成了大运河的南段。这样,前后仅用了短短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部工程。

隋朝的大运河河面宽约30~70米,长约2700多公里。它以洛阳为中心,成扇形向东南和东北张开,形成了沟通南北水运交通的巨大网络。向西可以通过黄河直抵都城大兴城(即今天的西安市),成为了当时国家东西南北漕运的大动脉

元朝时候,由于都城设在北京,政治和经济中心随之北移。为了避免运河再绕道洛阳,对之进行了裁弯取直,于是开凿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渠,使其长度比隋朝时缩短了900多公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京杭大运河的雏形。

明、清两代,又对元代的京杭大运河进行了多次疏浚和改造。这时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其长度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10倍多,巴拿马运河的22倍,比有“运河之王”之称的土库曼运河还长400多公里。因此,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促进了南北地区的物质文化交流,也改变了运河两岸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此,许多人的命运也和运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他们或泛舟河上,成为了活跃在运河上百万船工的一员;或独驾一叶轻舟,撒网捕鱼,成为两岸鱼市中的小贩。他们一生漂浮在运河之上,以船为家,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

运河也成为了沿岸的一景。白天,河道上船行如梭,白帆点点;夜晚,河面上渔火如星,歌声阵阵。运河营造起的江南水乡美景,更是让人赞不绝口,自古就有“运河水乡处处河,东西南北步步桥”。晚唐诗人杜荀鹤曾经这样描写水乡苏州的景色:“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关于大运河,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不少名句,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瓜洲古渡是当时运河上的名胜之一,唐代高蟾曾为它写下了“一夕瓜洲渡头宿,天风吹尽广陵尘”;宋代王安石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更是脍炙人口;元代萨都剌也有“扬州酒力四十里,睡到瓜洲始渡江”的诗句。如今,瓜洲已成为历史文化名镇,这个渡口也被人们称作“诗渡”。

目前,京杭大运河仍然是我国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南北水运航线,每年往来于运河上的客、货船只近百万艘。水面上船只往来十分繁忙,对促进我国东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次南水北调工程就包含有中线与东线两条线路,其中东线工程就是对京杭大运河进行清淤改造。

但是,历史上还有更多的“水利”工程由于失败而不为世人所知,宋代的襄汉漕渠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