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玫瑰第一乡”的文化遗产

“中国玫瑰第一乡”的文化遗产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2009年5月下旬到达距离兰州市区50公里的永登县,我纳闷县域内偏偏还有一个叫“苦水”的乡镇,且镇里再有一个名为“苦水街村”的地方。特产玫瑰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产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玫瑰之乡”。有研究者、植物学家称,中国传统玫瑰中的佼佼者实际产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一带,所以苦水镇享有“中国玫瑰第一乡”美誉。

“中国玫瑰第一乡”的文化遗产——访兰州永登县苦水镇木偶老艺人

我们先祖取人名地名颇是讲究,无论寓意还是期待,都希望得到吉利的口彩。但2009年5月下旬到达距离兰州市区50公里的永登县,我纳闷县域内偏偏还有一个叫“苦水”的乡镇,且镇里再有一个名为“苦水街村”的地方。陪同参观访问的镇党委姓贺的纪委书记,可能他刚从外乡调来不久,他解释是此地常年缺水,打下的水井有苦涩味。且罢,不妨到苦水街村走马看花。

苦水镇位于县城东南部,庄浪河下游,南距省城兰州57公里,北离永登县城50公里,平均海拔1 793米,年均气温8. 1℃,年降水量280毫米,无霜期185天。苦水镇于2000年撤乡建镇,现辖12个村,102个农业社,7 700多户,总人口达3. 2万人,其中从业人数1. 6万人。全镇总面积为45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5 071亩,其中水浇地22 807亩。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黄豆、糜谷等。经济作物有蔬菜、油籽、水果、花卉、苗木等。特产玫瑰种植面积大,品种多,产量居全国之首,被誉为“玫瑰之乡”。玫瑰、果品、育苗、无公害蔬菜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

其实,这里有真正的花——世界名花之一的玫瑰,属于“花之皇后”。有研究者、植物学家称,中国传统玫瑰中的佼佼者实际产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一带,所以苦水镇享有“中国玫瑰第一乡”美誉。苦水镇玫瑰在近200年的栽培历史中,逐渐形成了花多、花大、叶厚汁多、香型纯正等特点,各项品质均不次于国际上久负盛名的保加利亚玫瑰。目前永登县境内玫瑰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仅苦水镇就有6 5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玫瑰生产基地,产品远销中国港澳台及美国、加拿大北美等国家。20世纪90年代,苦水玫瑰干花蕾曾一度价格高涨,而从玫瑰花提炼出的玫瑰油因价格昂贵被称作“液体黄金”。

听介绍,苦水街村800余户人家,人均年收入并不高,至多四五千元,但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生态良好,旅游业将成为它的支柱产业,玫瑰娇艳,十里飘香,“玫海花香”已成为兰州市的新十大景观之一。我可能更关注这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永登寓意永远五谷丰登,乡民们有了生活基本保障,必然会有精神、文化需求,所以苦水镇的民间文化非但不苦,而且丰富多彩,像苦水高高跷、兰州太平鼓、苦水“下二调”、木偶戏、“二月二”龙抬头社火、铁芯子等等,都属于国家级或兰州市级的已申请成功的“非遗”项目。

听老人说,“二月二”龙抬头社火是苦水街村特有的民间节日,三年一度,规模空前,气势宏大,吸引着兰州四邻八乡的数万名观众。而镇里“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从正月三十日开始,历时三天,主要表演项目有“苦水高高跷”、“兰州太平鼓”、街头小品、舞龙舞狮、腰鼓队、大姐队、秧歌队、舞蹈队、铁芯子、竹马子、牌灯、滚灯,还有五彩缤纷的焰火,独具苦水地方文化特色。若考证起来,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驿站,商人做生意免不了吃喝玩乐,以文艺助兴,从南方起源的木偶戏便融入本土,方兴未艾。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有一些场所规模相当,这种演艺场所叫做“瓦肆”,演出木偶称作“傀儡”戏,当时还有皮影演出,而当地永登、苦水人叫“泥头子”,剧目甚至有《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宝莲灯》连台本戏。可惜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文革”期间,木偶被当作“封资修”先几乎失传,后几乎荡然无存,戏服被“扫地出门”,“泥头子”被蠹虫蛀蚀。

到了2003年,好在老艺人王培德的孙子王克福,即家庭木偶艺人第五代传人,家中幸存点道具、戏服,而且已经破烂不堪,兰州群艺馆在永登做调查时才发现这样的奇遇、奇宝,方使这项声振兰州、誉满永登的苦水木偶“复活”,经过三年的挖掘、整理、雕刻、彩绘、排练乃至改造、创新,渐渐使这一民间艺术传承下来。

听得这样的故事,不由产生登门看望已经63岁的王克福老艺人的念头,贺书记一口答应,立马驱车驶往王克福家。这是西北甘肃地区标准的农户家,王克福正好在,一听来意,既喜又忧,毕竟政府重视,还带着记者上门看望,他虽措手不及,但激动之情是显然的,连忙叫他女儿抱着孩子到田头去叫正做农活的妻子来当帮手,还嘱咐叫他的木偶徒弟、也将有五六十岁的王玉庭来实际演示,再翻箱拿演出的行头、道具,他歉意地说,因为手腕伤过,腿脚也不行,所以要叫老妻、徒弟赶来。

闲谈中,他讲起祖上就是靠这玩意养家糊口,说起来,里面的名堂真多,他一边忙乎,一边讲他干了一辈子的木偶艺术:以前,一场完整的提线木偶戏,至少要十几个人登场,四五个人在“前场”操纵木偶,五六人在“后场”演奏乐器,另有两人会在底部舞动山、海等布景。最早期的提线木偶,高有1. 2米,表演时,负责“前场”的人需要站在高4.5米、长10米的舞台架上操纵,依靠娴熟的十指和身体动作,让木偶在舞台上翻滚、跳跃——他又兴致勃勃地讲: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木偶戏兴起于汉代;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宋代是我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木偶戏已流行全国各地,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流行范围广,而且演出的声腔也日益增多;如此云云。

我观察到他唯一的30多岁的儿子却在一旁若无其事地抽烟,好像对他父亲的所说根本不感兴趣。他老妻、女儿回来了,也连忙弄起来,从老人女儿口中得知,原来她的兄弟不愿也不肯学,这让王克福伤心、忧愁,父子关系紧张。传人会不会没有了?正待疑虑,他大徒弟王玉庭一头大汗赶来,手脚挺快地装扮木偶演出服装,没多久,正式的木偶节目开始表演,大概二十来分钟,表演相当出彩。王玉庭说起,一只木偶有13根主线,个别角色有超过20根线,由操纵者调配。假如像“孙悟空”,就有20多根线,除了头部、手肘、手掌、膝盖等处,“孙悟空”还要在眼皮、下巴穿线,因为眼皮一定要动,才显机灵。王玉庭抱歉说今天只能简单了,师傅身体不好,腰部也有伤,所以只能与师娘一起摆弄。我顿生敬意,照了不少照片,其实最好的片子是在他们的心底,包括王克福的女儿,自然不算王克福的儿子,除了不学无术外,家里人责备他懒,但他有自己理由,现在弄这玩意,能赚钱么?他的责问不无道理,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再想学木偶!对王克福来说,最大的难题是难以收到徒弟了,若要经常性、顺利地演出,必须要招募年轻的接班人。尽管这样,王克福不泄气,他说他有不满10岁的孙子,就是他女儿拖抱出去叫她母亲的那个,王克福说他一定要传给他孙子,孙子在,他是下定决心的,“这是祖辈留下来的绝活,一定不能失传在我手上”。王克福有些激动。当然,更让我们在场的人感动,木偶虽俗称“傀儡”,但王克福是真正英雄,也是中国老百姓的真正渴望。倘若木偶是“古老珍稀”,那么,就让我们为此大声疾呼,让属于人民的民间艺术好好地活起来、火起来、红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