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舍在济南的旧居

老舍在济南的旧居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0年夏至1934年秋初,老舍在济南生活、教书、写作,度过了一生中一段难忘的平静美好的时光。老舍称济南是自己的第一故乡;研究者说这段时间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老舍住在西头南边的第一间,实为全楼的西南角。就是在这间屋子里,老舍在教课与兼编《齐大月刊》之余,写出了以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北面上房由老舍与夫人居住。老舍夫妇在这个小院里住了3年,生下女儿舒济。

老舍在济南的旧居

1930年夏至1934年秋初,老舍在济南生活、教书、写作,度过了一生中一段难忘的平静美好的时光。老舍称济南是自己的第一故乡;研究者说这段时间是他文学创作的黄金时期。时隔半个多世纪,老舍当年旧居至今犹存,作为历史的遗迹,今略记之。

马喀考米卡楼

这是一座青灰色的小洋楼,在现今山东医科大学校园之内,它是当年齐鲁大学文理学院的办公楼,洋名马喀考米卡楼。1930年老舍应齐大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林济青的邀请前来任教之初,就住在这里。当时,二层楼梯右侧是院长、校务主任办公室,左侧为教员单身宿舍。老舍住在西头南边的第一间,实为全楼的西南角。从这里推窗南望,可以远眺庙宇点点的千佛山;楼下,槐榆夹道,碧草如茵,十分幽静。就是在这间屋子里,老舍在教课与兼编《齐大月刊》之余,写出了以济南“五三”惨案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大明湖》。可惜小说未曾面世便焚于上海“一·二八”战火。与老舍对门而居的张西山先生是这部小说原稿的第一位读者。那时两人都很年轻,又都是贫寒出身,很谈得来,常在一起散步聊天儿,有时还就着花生米干几杯酒。

南新街五十四号小院

一个红砖黑门很不起眼的小院,委身于窄小旧巷之中。如今当年的茅屋已改作瓦房,院内的二门早已拆除,门牌也由五十四号变为五十号,其余无多大变化。

1931年暑假,老舍回北平与胡絜青女士结婚。婚后携夫人回济,在零外南新街赁屋而居,就是这个院子。小院大门坐东朝西,二门内西、北、东三面有房。北面上房由老舍与夫人居住。房内一分为二,东边是卧室,西边一间半是老舍会客和写作的地方。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赶集》中的绝大部分短篇小说以及发表在《论语》等刊物上的幽默诗文,皆写成于这间屋子。当年,小院种满了花草,还有一株紫丁香和一大缸荷花。天井里有一眼水井,一早一晚,老舍自己打水浇花,施肥捉虫,花儿开得颇旺盛,吸引了不少朋友前来观赏。老舍夫妇在这个小院里住了3年,生下女儿舒济。老舍曾在一张全家福的照片上题诗一首,记下当年的生活情景:“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

近几年常有人光顾这里,胡絜青与舒济以及日本、法国的老舍研究者们都曾来过。不过,据现主人说,小院即将被拆除,因为附近某机关要在这里建锅炉房,通知已下过好几次。

长柏路二号教授楼

现今山医大校园内南边,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幢红柱灰砖方形尖顶的小洋楼,这就是长柏路二号,当年齐鲁大学的外籍教授楼。

1937年8月,老舍由青岛重返齐大,先住校内“老东村”平房,不久迁入此楼。这是一幢结构颇为别致的“姊妹楼”:楼当中并列着两个楼门和平行上升的两个楼梯,把小楼分为东西各半,老舍一家住东半楼,楼下两大开间作为客厅和书房,楼上是卧室。楼前楼后花木扶疏,环境幽雅。站在卧室窗前,可于晴空下远眺千佛山和马鞍山的秀色。但此时老舍已无心观赏山景,因为日寇进逼,济南危在旦夕,虽说学校已经开学,实际上已无法上课,每天都有教师和学生来向老舍辞行,有的往南边走,有的回家乡去。老舍在小楼里整日忧心如焚,坐卧不宁,虽然编讲义和写作尚未止笔,但最关心的却是看报纸和听广播。不久他便只身奔赴大后方参加抗战,再也没有回过济南。

老舍走后,胡絜青和三个幼小的孩子于1938年返回北平,但老舍留在楼上的全部书籍、讲义、手稿等,均于日军进占齐大后散失。

资料来源:李耀曦《山左鸿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