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他和他的“三家村”藕粉

他和他的“三家村”藕粉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是“三家村”藕粉独有的两大特色,也是区别真假“三家村”藕粉的主要标志。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家村”藕粉国家收购价为每斤1.36元。现在,在各大超市销售的“三家村”藕粉,仍是每斤20元的老价格,显然不是价格问题。后来,沈洪奎终于看到了传统的“三家村”藕粉,与现代人消费不合拍的种种方面。1斤装的“三家村”藕粉,虽然质地细腻,清净飘香,营养丰富。

他和他的“三家村”藕粉

七月流火天,荷池习凉风。在崇贤三家村与鸭兰村交界处,有一片连接在一起的荷池,很像一块偌大的绿洲。微风吹来,荷底透出丝丝凉意,一枝枝或白或红的荷花在翡翠般油绿发亮的荷叶中忽隐忽现。这样的景色,三家村独有,沈洪奎打造。在荷池的尽头,有一片高低不一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便是地方名品“三家村”藕粉的生产基地。掌门人沈洪奎的指挥室,就设在建筑群中的一幢小楼里。

沈洪奎出名,源于一则新闻:1999年11月,三家村青年农民沈洪奎,毅然出资30万元买下浙江名品“三家村”藕粉的注册商标。消息一传出,省、市、区媒体蜂拥而至,三家村藕粉厂厂长沈洪奎便成了各界关注的名人。

沈洪奎居住的地方,是一个有水就有莲的地方。一湾碧水之上,莲叶亭亭如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荷花盛开时大气磅礴的美丽。看不尽的荷塘月色,采不完的莲花莲藕,从童年伴随他步入多梦的少年时期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期。因而,沈洪奎从小就认定,莲荷要比所有水生植物美得多。

追求美虽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但在朴实无华的农民眼里,美,是不能当饭吃的。农民沈洪奎看重的,是与莲荷连接在一起、长在三尺淤泥底下的那枝莲藕!沈洪奎曾多次听老辈人讲过,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三家村仅有徐姓、马姓、车姓三户人家,故称三家村。他们以栽荷、采莲、摸藕为生。清末,一批身患痢疾的太平军滞留在三家村,渴了喝荷池里的水,饿了吃藕农丢在荷池边的藕节。不知是天意还是藕节真的是治痢疾的灵丹妙药,这些身患痢疾的太平军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病愈的太平军深知这是能使他们生存繁衍的风水宝地,便留在三家村,再也不走了。之后,民间便有了藕节治痢疾的偏方,三家村的人丁也兴旺起来了。可惜当初没有留下家谱之类的记载,若有,查证起来,沈洪奎说不定还是太平军的后代呢。

言归正传。我们说沈洪奎出巨资买下“三家村”商标,是相中了长在三尺淤泥底下的那枝莲藕,倒不如说,他更钟情于用三家村莲藕制作而成的藕粉。

位于京杭古运河畔的三家村,地势低洼,土壤肥沃,塘深埂高,为怕风亲肥的莲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在农耕时代,农民有种什么吃什么的习惯,而生长在水底三尺淤泥底下的莲藕,采收是有季节性的。夏季采收的称夏白藕,宜生吃;立冬之后采收的称老白藕,宜熟吃。而熟吃也只能吃到次年清明边,清明一过,藕将节节发芽,摸起来的藕怎么烧都不会熟了,因而就失去了食用价值。于是,不知是哪位先人想出了一个妙法,将摸起来的老白藕洗净带水磨成浆,再用网筛过滤沥出藕渣,沉淀出结成块的藕粉,然后再用刀将结成块的藕粉削成薄似蝉壳的片,晒燥之后可供常年食用。用此方法制作而成的“三家村”藕粉,用手捻之,有银白光泽;开水泡后即成糨糊状,如不及时食用,15分钟后又会化成汤汁,不像别处的藕粉不及时使用会结成块。这是“三家村”藕粉独有的两大特色,也是区别真假“三家村”藕粉的主要标志。早在南宋时代,“三家村”藕粉就成为朝廷贡品;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政府像分派粮食定购任务那样,分派给三家村一带的农民缴一定数量藕粉的任务。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时,在杭州,周总理特意请他品尝了“三家村”藕粉,随后访华的法国总统蓬皮杜来杭州时,周恩来又以两盒“三家村”藕粉相赠。大概正因为如此,1987年,时任三家村村党支部书记马雪根,跑上跑下跑了大半年,为“三家村”藕粉注册了“三家村”商标,是余杭乃至浙江省最早注册商标的农产品之一。

如今,这只凝结着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三家村”商标,落到了已过而立之年的沈洪奎手里,他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为啥?制作“三家村”藕粉的莲藕,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仅三家村一个村,顶峰时期的种植面积就有1500余亩。而现在呢,三家村一带的大片荷池藕塘,陆陆续续变成或高或低的农家别墅楼,或被经济价值相对较好的慈姑、茭白所替代,三家村的莲藕种植面积,已下降到200亩。

沈洪奎不仅自己种藕,而且还当过生产队长,指挥农民种过藕;他和三家村的绝大多数老农一样,不仅种过藕,而且还做过藕粉,懂得多少莲藕种植面积能产出多少“三家村”藕粉。少了或没了莲藕,就等于少了或没了“三家村”藕粉,少了或没了“三家村”藕粉,“三家村”藕粉这块金字招牌还有什么意义?刚刚拥有“三家村”这块金字招牌并因而一举成名的沈洪奎,哪有不急的道理呢!

急是因一种责任,也产生了一股动力。急过一阵子之后的沈洪奎,终于想出了复兴“三家村”藕粉的办法:当地缺少土地种莲藕,何不委托有土地种莲藕、会种莲藕的外地人去种莲藕呢?

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沈洪奎很快在三家村、鸭兰村以及邻近的德清县落实了800亩莲藕种植基地,并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与他们签订了以保护价收购的合同;之后,又以相似的形式,在江苏宝应、仪征两地,落实了1000亩莲藕种植基地,“缺米做炊”的问题才得以解决。2000年以后杭州三家村藕粉厂的生产量达到100多吨,比原先村办的三家村藕粉厂的生产量增长两倍多。沈洪奎“紧”了好长一段时间的心,随之也慢慢地“松”了起来。可过后不久,沈洪奎发现,拥有“浙江地方名品”这块金字招牌的“三家村”藕粉,在各大超市的销售状况,有时还不及名不见经传的新品。是价格问题吗?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家村”藕粉国家收购价为每斤1.36元。1966年,三家村办起了三家村藕粉厂,生产1斤装的“三家村”袋装藕粉,20世纪60年代出厂价为3元,70年代出厂价每斤4—6元,80年代出厂价每斤7—12元,90年代出厂价每斤15—20元。现在,在各大超市销售的“三家村”藕粉,仍是每斤20元的老价格,显然不是价格问题。那么,是什么问题呢?后来,沈洪奎终于看到了传统的“三家村”藕粉,与现代人消费不合拍的种种方面。1斤装的“三家村”藕粉,虽然质地细腻,清净飘香,营养丰富。但对于追求生活快捷、简便的现代人来说,仍有诸多的不足。如一盒藕粉可泡25小碗;食用前先用冷水预调,然后再用热开水冲泡,另外,还需加上白糖等辅料。

于是,沈洪奎请来浙江医科大学医学营养系的专家教授,及时开发了“三家村”即食型藕粉,直接用开水冲泡即可食用。接着,将500克装改为200克装,又分成10小包,食用者取一小包20克,正好冲一小碗、紧接着,沈洪奎在营养专家的指导下,在藕粉中加入白砂糖、麦芽糊精、蛋白质、铁、钙等营养强化剂,并改粉末型为颗粒型,保质期由半年提高到一年。2001年冬,新一代“三家村”藕粉问世后不久,首次亮相上海农博会,便出现了排队争购的可喜景象。据负责经销并亲自参加上海农博会的副厂长车纪芳说,那一次,他们带去了一车1.5吨“三家村”藕粉,不到一天时间就购买一空了。有一位顾客,一天中买了5次共32盒“三家村”藕粉,先是给自己买,后来给同事、邻居、亲朋好友买。

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三家村”藕粉迅速在江浙沪一带占领市场之后,沈洪奎没有因此而陶醉。相反,他觉得他肩上创名牌、保信誉的担子越来越重了,责任越来越大了,尤其是“食品安全”这四个字,时时弄得他吃饭不香,睡觉不安。

在品牌初创阶段,除了认真对待每一道生产工序之外,检验用的是土得不能再土的土办法:在藕粉沉淀一日后,捉一条小鲫鱼放在沉淀池里试一试,如小鲫鱼在水中安安稳稳、神态自若地游来游去,说明这池藕粉没问题;若小鲫鱼在水中使劲扑腾,神态急躁,说明这池藕粉可能有问题,还需再过滤,再沉淀。沈洪奎深知,要提高产品的安全指数,做到万无一失,光靠认真对待和土法检验显然是不够了。于是,他先后投资60多万元,添置了微波干燥灭菌、气流烘干等设备。有了这批设备来把关,“三家村”藕粉的食品安全就上了一个新台阶。余杭区质量计量监测中心2008年6月16日提供的一份检测报告表明,杭州三家村藕粉厂送检的360盆桂花莲子藕粉,菌落总数,技术要求不超1000,检测结果250;大肠菌群,技术要求不超40,检测结果30;霉菌计数,技术要求不超50,检测结果10。

沈洪奎说,食品,消费者食的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营养。因此,这些年来,食品安全始终是“三家村”藕粉追求的目标之一。

为做大做强“三家村”藕粉,近年沈洪奎又在山东微山湖畔建立了面积达2000余亩的莲藕基地。为减轻种植成本,沈洪奎在那里创造了“水枪摸藕法”,即摸藕由手工摸改为由水枪冲,一个人一天摸藕300斤提高到1000斤。水枪摸藕法等于将莲藕池精耕细作了番,来年的藕产量可提高20%。

如今,三家村藕粉厂已拥有无糖、桂花、莲子、速溶四大系列,产品不仅进入江浙沪170家超市,还出口到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并成为国家旅游局指定的航空旅游食品。“三家村”藕粉的销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

如今,“三家村”藕粉已被省农博会评为消费者最喜欢的十大农产品之一。沈洪奎当年花30万元买下的“三家村”注册商标,早已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在各种展销会上,“三家村”藕粉更是获得金匾银牌5块。“三家村”这块金字招牌在沈洪奎手里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