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层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初探

基层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初探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最基层——县级新闻媒体在蓬勃发展,日臻成熟的舆论监督工作中,却有更多的彷徨、滞后、不如人意。中国目前的县级新闻媒体处于最基层,接触一线群众和一线生活最直接、最广泛。县级新闻媒体本身诞生相对较晚,开展舆论监督,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

基层新闻媒体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初探

舆论监督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能,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中国新闻事业的最基层——县级新闻媒体在蓬勃发展,日臻成熟的舆论监督工作中,却有更多的彷徨、滞后、不如人意。县级新闻媒体,既是整个新闻大厦的基石,又处在新闻事业的边缘地带。其舆论监督职能发挥得好坏,直接关乎自身乃至整个新闻事业的生存和发展。重视县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发挥,加强和改善县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工作,有着独特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文以县级新闻媒体为对象,从笔者自身的工作体会和实际经验出发,对基层媒体舆论监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可能的对策,做一简要探讨,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所促进。

一、县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的主要问题

在新闻的受众学上,有一个“鱼群”理论:即在同一个池塘养鱼,不同的水深,有不同的“鱼群”。中国目前的县级新闻媒体处于最基层,接触一线群众和一线生活最直接、最广泛。它既不同于专业媒体、行业媒体,也不同于中央和省级媒体,由于独特的地理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研究受众的需求,写实实在在的人,报实实在在的事,动实实在在的情,发实实在在的言,所谓占尽天时地利。同时,新闻是事实的报道,县级新闻媒体离一线事实最近,有着丰富的新闻源。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有其他媒体无法达到的优势,“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都必须在基层进行全面地贯彻落实,县级新闻媒体因此更容易“顶天立地”,“吃透两头”。县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整天直接同一线打交道,更容易发现问题和缺点矛盾,为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由于受众少,传播范围小,相应开展舆论监督的影响力和作用也就小。从县级媒体队伍素质来看,一方面媒体领导对开展舆论监督认识不到位,工作开展起来前怕“狼”后怕“虎”。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缺乏开展舆论监督的经验,素质有待提高。客观上讲,县级新闻媒体,所处地域狭小,服务范围有限。社会上庸俗的关系学和腐败风气更容易阻碍县级新闻开展正常的舆论监督。在新闻事业调整发展,媒体职能充分发挥的今天,县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县级新闻媒体的部分管理者和领导者,片面理解“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认为舆论监督不仅“不帮忙”,还经常“添乱”。这种错误的认识,导致舆论监督往往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支持。

第二,被监督的单位、部门、团体和个人有消极抵触情绪。他们往往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新闻舆论监督。

第三,县级新闻媒体(尤其是县广播电视媒体)设备和装备的落后,对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缺乏足够的技术保障,加之一些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作风不严谨,报道中常出差错。这使本身处于劣势的县级媒体的舆论监督工作更是举步维艰。

第四,县级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不可为”“不敢为”思想存在,过多地依赖上级媒体的问题,客观上限制了县级新闻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县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构想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县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需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在具体实践中遵守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第一,明确舆论监督工作的根本目的。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舆论监督的实施不能脱离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必须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着眼。具体到一个县,就是要立足于县委、政府的政治、文化中心工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舆论监督强化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任何职能的发挥都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牢记江泽民总书记讲的“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第二,要实事求是。舆论监督的生命在于真实性,在于正确处理舆论监督与客观事实的关系。舆论监督只有实施准确,才能不违其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社会进步的初衷。要坚持客观公正的新闻原则,这是增强权威性和战斗力,赢得读者的必由之路。实现真实性,就要求在实施舆论监督时,力求在基本事实上做到实事求是。在真实公正、全面的前提下,侧重于对其行为过程的叙述。作进行性的批评,以事实来形成逻辑的结论。防止主观武断、意气用事、随意点名。尊重事实,更不能歪曲,亵渎事实,用事实说明,切忌“新闻宣判”。

第三,要注意慎重选题。舆论监督的选题同一般新闻选题不一样,记者必须慎之又慎,必须着眼于对党和政府负责,对人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基点,涉及的问题除了要具有现实针对性,还须具有解决的现实可能性。时机的成熟,条件的具备,注意到所涉及的问题在提出与解决之间的关系,舆论监督的实施就会处在有利的氛围之中。

第四,要注意把握适度。适当的“度”,决定事物的性质,讲究“分寸”“火候”和“时机”在舆论监督中尤其重要。掌握时机是指舆论监督要根据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及阶段性工作要求组织实施。注意分寸则要求批评报道不能搞矫枉过正,要与人为善、以理服人,要区别对象、问题,采取公正报道或内部反映等不同形式。

第五,要恪守职业道德和新闻纪律,严格送审把关制度。根据《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新闻采访行为是一种职务行为,如果发生侵害名誉权行为,其责任由作者和新闻媒体承担。据此,舆论监督的实施必须出以公心,防止先入为主,严禁挟嫌报复。在这方面,除了自律,纪律和制度是重要和有效的制约因素。

三、操作艺术与基本方法

县级新闻媒体本身诞生相对较晚,开展舆论监督,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相对滞后的问题。一无可资借鉴的丰富理论,二无自身积累的现成经验。但是,正如鲁迅所说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唯有身体力行,奋力实践,才能逐步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笔者认为,搞好基层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有效发挥其积极功能,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必要的操作艺术和方法:

第一,选材要从大处着眼,力求典型。社会如何存在着,人民如何生活着——大脑里永远装着两个疑问的人,即使不懂写作,他也能成为一个记者。否则,他不配干这一行。这就是对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也是奋斗的最高境界。在舆论监督的选材上,虽然我们身处基层,但仍然要“顶天立地,吃透两头”,就是要树立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大局意识。看我们的每一个选题,每一个选材,是否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是否从本质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吃透了政策,下吃透了民情。我们的舆论监督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小中见大,以点带面。才不会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缠不清,就能抓住事关大局,大众的大事,抓党和政府有能力解决并着手解决的热点和难点,县级媒体不一定非要效仿抓“大官、要案”才叫重大批评。抓住有典型意义的新情况、新动向、见微知著,通过典型的揭露剖析,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既容易操作,又容易见效。1999年,旬阳县六年连遭大旱,农业欠收严重。部分乡镇农民生活困难。而有两个乡镇粮站竟然将上级拨给农民的优质救灾粮换成长虫霉变的劣质粮,发到农民手上根本无法食用。这种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用“救命粮”赚“昧心钱”的做法,如果我们的记者还能置若罔闻,我们就愧对职业责任,愧对做人的良知。在有关部门的陪同下,我们组成6人采访组,采访乡镇领导,粮站人员和受灾农民,精心制作了专题节目《难咽的救命粮》。节目的播出,得到了县上领导的高度赞扬,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这就是在党政关注、群众关心的结合点上找到最佳切入点,达到舆论监督的效果。

其次,采访要有务真求实的作风,务求深入。第一手的资料,第一手的事实对于舆论监督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必须不为浮云遮望眼,苦心深入基层。日本名记者辰浓和男说,记者需要用脚去寻找,记者的第一要求是练好脚力,“朝发宾馆彩去间,百里方圆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小车已过万重山”的飘浮作风是绝对搞不好舆论监督的,必须用一流的敬业精神和求实精神做深入细致、艰苦卓绝的采访工作。不漏掉一个有用的细节、语言。2005年,旬阳县6乡镇政府代三千农户将河南一菇业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1998年,全县十几个乡镇的五千多农户同河南泌阳一菇业公司签订了发展食用菌合同。结果,公司违背了合同不回收产品,导致全县5000农户损失800多万元。我们组成四人采访组,历时7天深入到13个乡镇,采访了100多位菇农、技术员、乡镇干部,15分钟的专题节目《苦涩的香菇》全部在现场采制完成。由于深入细致的采访,保证了节目的质量,不仅收到实效而且评优得了奖。节目不仅为诉讼提供了许多详实的证据,播出后,县上立即成立了专案组到河南办案,将诈骗犯康某绳之以法。菇农在采访中含泪说“就是讨米要饭也要讨到河南省委讨个说法”,而我们的舆论监督助了菇农一臂之力。当年《新华日报》倡导的“到生产生活第一线去,发掘生动的第一手材料,写出第一流的好稿”的“三个一”原则,也是县级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工作的最基本的原则和要求。

第三,报道要讲究艺术,务求实效。在新闻事实和新闻价值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在批评报道上讲究必要的报道艺术,对基层新闻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这种报道艺术是指根据报道的类型,内容,对象,采取不同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监督效果。一般经常采用的,有直观揭露法,好差对比法、或者查其表象,揭其内幕。概括地说多对事情少对人,犯了错误的单位和个人,一般都有怕直接指名道姓的心理,所谓“不怕内部通报,单怕广播登报”的说法,便是这种心态。批评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矛盾,促进工作,只要不点名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不点名道姓,不向“阿Q”开刀,而向“阿Q思想”开刀,拿起刀子来砍当前群众中的错误思想,破那些犯错误的社会背景,这种不点名胜似点名的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反面文章正面做。一是对存在的弊端写正面报道。二是避开“焦点”写正面。三是被批评者有所认识和改正时,写他的自我批评。今年我们在批评县环卫所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问题后,该单位迅速整改,彻底整治。同时,我们即时报道了他们的整改措施和成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监督效果,正反对比作用大。一是把不同单位或人对同一件事所持的不同态度和做法加以比较。二是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和个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做法和态度比较;三是观点,做法正确的人对错误的人进行批评和斗争。在比较中开展监督,鞭挞假、恶、丑,弘扬真、善、美,平等探讨阻力小,新闻监督是人民自我教育的一种形式,应当增强民主意识,放下教师爷架势,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商榷、探讨、辩论、去伪存真。

最后,舆论监督是综合性的系统工作,基层新闻媒体在具体操作中还要注意理顺领导与群众、新闻单位和党政部门、监与督等几个方面的关系,注重用事实说话,避免新闻从业者主观臆断,把握批评与改进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把舆论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总之,县级新闻媒体由于其独特的位置,在舆论监督职能发挥中,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个性的特点。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充实、完善,才能更好地与事实共舞,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更好地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发挥基层新闻工作者的积极作用。

(2007年《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三期发表的新闻论文。全文录入《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