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河奋力打造烤烟龙头支柱产业

白河奋力打造烤烟龙头支柱产业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河县坚持把烤烟作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突出适生区种植规模,依靠科技提升效益,努力打造精品,成为雄居全市第二的烤烟大县和位居全省第四的烤烟基地县。通过积极有效的举措,该县烤烟产业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已发展成为龙头支柱产业,并撑起县域经济的一方天。

白河奋力打造烤烟龙头支柱产业

规模效益并举 实施精品战略

白河县坚持把烤烟作为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突出适生区种植规模,依靠科技提升效益,努力打造精品,成为雄居全市第二的烤烟大县和位居全省第四的烤烟基地县。

烤烟在白河发展已有六年的历史,由于该产业科技含量高、劳动密集型大,致使少数烟农未见效益。立足县情实际,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提高烤烟生产水平和建成烟叶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走“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优化布局、依靠科技,主攻质量、提高效益”的路子,将其作为全县八项重点工作之一。乡镇班子换届后,县上领导亲自到种烟各乡镇逐一动员,消除思想顾虑,使县乡领导班子达到了思想认识上的统一。各乡镇在多渠道、多角度地向广大烟农宣传动员的同时,不断创新兴烟机制,相继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对大村大组大户予以重奖,对抓烟出成效的干部实行奖励并予以提拔。在这种浓厚的育烟氛围下,全县全年落实烤烟种植2.2万亩。其中千亩的专业大村3个,500亩以上的村11个,10亩以上的大户68户,户均种烟7.1亩,基本实现了大乡、大村、大户的规模化种植。

为有效转变过去一哄而上的粗放型种植模式,切实发挥烤烟产业的生产效益,该县自2001年起,就把烟叶生产向优质适宜区转移,实行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把全县烤烟种植由2000年的11个乡镇调减至6个,并集中扶持建成了冷水河流域万亩烤烟示范基地。2002年,又紧抓“北烟南移”的机遇,在巩固加强冷水河流域基地的同时,向白石河流域辐射,为产业的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有效而集中的扶持使冷水河基地建设全面发展,今年种植面积由2001年的1.4万亩发展至1.94万亩,成为全县烤烟产业的主流;白石河流域的卡子、茅坪、宋家等新种植区也毫不示弱,措施强、起点高、发展快,在规范化种植上与冷水不相伯仲,成为烤烟产业的新秀。合理的布局使烤烟生产走向适生区并发挥最大效益。

该县吸取过去技术环节不到位、管理不精细等方面的教训,切实抓住每个环节,加大科技支撑力度,采取现场动员、培训指导、检查验收的程序,相继召开育苗、子床假植、起垄施肥、大田移栽、烤烟建设和烟叶收购6次现场会,现场培训干部群众600余人。同时,大力推进科技示范。全县确定了5个县级示范点,分别由各乡镇主要领导和县烟草公司股室负责人具体包抓。通过抓示范田、指挥田、样板田、带头田,带动烟农严格按照技术规范种植,实现了种植良种化、大田管理规范化、平衡施肥配方化、烤炉建设标准化,两段育苗普及率和大田移栽地膜覆盖率达100%,烤烟生产的科技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涉烟部门,也都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扶持力度。县烟草公司聘请了65名长年烟叶技术员,在采收烘烤季度,临时聘用技术员达123名,还安排烟草班实习生14人,所有技术人员全部下到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全方位指导烟农生产。此外,还无偿向烟农提供种子1900袋,炉桥1300副,营养袋3000万个,地膜50吨,厂家组织并承担生产季节利息的烟叶专用肥962吨,磷肥316吨,钾肥131吨,提供追肥80吨,烤炉用鼓风机130套,烤烟三段式烘烤流程图3000余份,无偿扶持资金160余万元。所有涉烟部门也都在职责范围内主动向烟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通过积极有效的举措,该县烤烟产业呈现出一派喜人景象,已发展成为龙头支柱产业,并撑起县域经济的一方天。

(原载2002年9月10日《安康日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