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凝聚力,是这样形成的

凝聚力,是这样形成的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很快集资10963元、木料12方,接着全村投工4000个,一座两层330平方米16间校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楼立了起来。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由过去的80%上升到98%。多年来,村党支部十分注意做好支部自身建设,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工作充满了生机,凝聚力也越来越强。近年来,支部先后11次受到省、地、县、区、乡,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凝聚力,是这样形成的 ——记白河县裴家乡茅塔村党支部

谁也难料到,茅塔——这个白河县西营区裴家乡最边远最贫穷的山村,会由昔日的人均收入70元、产粮200公斤,一跃而为今朝的251.27元、350公斤。

茅塔村何以有这样惊人的变化?

这里群众回答得好:“茅塔能有今天,除了党的富民政策好,靠的是有个为群众办实事的好支部!”

1984年底,新的一届支部班子深刻认识到:过去贫困,原因固然很多,但文盲多,愚昧无知,不懂科学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于是,一场由党员干部带头,大搞集资办学的群众活动蓬勃开展起来了。全村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很快集资10963元、木料12方,接着全村投工4000个,一座两层330平方米16间校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楼立了起来。由于教学条件的改善,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由过去的80%上升到98%。此外,党支部还经常利用各种会议组织群众学习科技知识,组织群众参加食用菌、烤烟、玉米营养钵、果树嫁接等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学习。培训人员达4000多人次,现在全村劳力绝大部分都掌握了一门以上实用技术。

村支部在实践中认识到,要想增加农业后劲,就要坚定不移地抓好修田造地,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群众修田造地,截止去年底,全村累计修水平梯地622.7亩,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的目标。

1989年秋,村党支部在总结责任制以来的修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全村1264亩坡地按农户承包合同进行了全面普查,凡是坡地由各户与村组签定合同,每年检查兑现一次,对未完成任务的,每亩收水土流失费30~50元;酌情将土地收回,村组重新转包有修地能力的农户治理;或是由集体收回统一治理,兴办集体经济,全村每年保证修地在百亩以上,力争人均达到两亩基本农田。决定发出后,极大地激发了农户修田造地的积极性,去年冬,全村95%的劳力都投入了农建,去年,全村修地98亩,创历史最高水平。

前些年,集体经济成了空架子,带来的后果是:村干部工作难度大,对群众生产生活基本上“爱莫能助”。这些问题,支部一班人,没有等待观望,从1990年开始了重建集体经济的新路子。首先,他们选择了三组一片近30亩的弃耕地,组织本组劳力修成水平梯地,然后,在坎边栽果树,承包给农户,所得收入作为集体积累,逐步减少群众上交款和扶持群众生产、生活。

多年来,村党支部十分注意做好支部自身建设,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工作充满了生机,凝聚力也越来越强。

首先健全支部制度建设,坚持支部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扶贫帮困,班子任期目标,干部奖惩。村党支部在新的形势下,扎扎实实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退休干部、老党员周昌林每年拿出50元工资交给支部安排贫困户生产;党员朱明财对本组五保户7年如一日地照料,受到人们的一致赞扬。近年来,支部先后11次受到省、地、县、区、乡,及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

(原载1992年6月3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