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致富的先锋

致富的先锋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期处于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式经济状况的盐池县,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大变化。盐池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各类专业户的发展十分重视。据调查统计:目前,盐池县有不同类型的专业户五百四十多个,比1982年增加了一点五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盐池县农村第三产业也有了发展。由于这样一批专业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了盐池县治穷致富、振兴经济的步伐。

领飞的头雁 致富的先锋——盐池县专业户发展情况调查

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给我区农村带来了蓬勃生机和兴旺景象。长期处于自给、半自给的封闭式经济状况的盐池县,也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一大批具有80年代新农民风貌特征的专业户的出现给全县农村经济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他们犹如领飞的头雁带领广大群众,朝着富裕、繁荣、昌盛的目标展翅飞翔。

盐池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对各类专业户的发展十分重视。对他们在政策上给予指导,经济上给予扶持,技术上给予帮助,利益上给予保护,使他们的数量由少到多,经营规模由小到大,生产门类不断齐全,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据调查统计:目前,盐池县有不同类型的专业户五百四十多个,比1982年增加了一点五倍。收入超过万元的专业户由1983年的十五户增加到六十户;全县专业户人均纯收入达六百二十多元,比其他农户人均收入高出四倍,有的专业户人均收入高达两千元以上。

据调查,这些不同类型的专业户都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一、思想解放,有胆有识,敢于开辟致富新门路。萌城乡杏树梁村窝风掌队农民刘生汉,根据当地没有通电,农民群众照明所用的蜡烛要去外地购买的实际,去年春季,在县供销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办起了家庭制蜡厂,生产四个月,就收入二千五百多元。麻黄山乡何新庄村农民何振川,办起了家庭牲畜配种站,不到两年就收入一千七百多元。

二、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大搞开发性生产。盐池县是半农半牧地区,草原广阔,宜林宜牧面积很大。近年来,在中央关于种草种树,发展牧业,治穷致富的指示精神鼓舞下,这个县的农民掀起了“三包两种”(包荒沙、荒山、荒滩和种树种草)的热潮。目前,全县的造林专业户和育苗专业户发展到七十多户。青山乡方山村造林大户吴清山,1982年承包了二百七十亩集体林场,经过两年的艰苦奋斗,现已发展到八百六十亩。苏步井乡芨笈沟村农民高登亮承包的一千二百亩荒山,现已绿化六百五十亩。

三、各种能工巧匠大显身手,积极兴办第三产业。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盐池县农村第三产业也有了发展。高沙窝乡农民郭英会电焊技术,1983年,他向信用社贷款四千元,办起了家庭修焊厂。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为农民修理各种农机具和生活用品两千余件,他家也成了有名的“万元户”。

四、运输专业户发展迅速,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得到缓和。盐池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山区的农副产品运不出,城市的工业产品运不进去。针对这种情况,许多乡村一方面积极兴修公路,一方面集资购买运输工具。据统计,全县现有运输专业户一百六十多个,占专业户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九。鸦儿沟乡农民刘汉义从1981年开始承包乡上的一辆汽车搞运输,年年收入逾万元,其中1983年和1984年连续两年纯收入达两万元,成为全县专业户中的佼佼者。

五、积极学习运用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四墩子乡下王庄村的昌文宝饲养栈羊,他学习先进的饲养技术,力求“三高一快”(总增率高、质量高、出栏率高,周转快),年年牧业收入一千多元。鸦儿沟乡双疙瘩村的宁朋去年种植的十二亩地膜西瓜,产瓜两万多斤,收入一千九百余元。

由于这样一批专业户的示范带头作用,加快了盐池县治穷致富、振兴经济的步伐。据调查:这个县农村的贫困户现已大大减少,由1981年的四千多户减少到1984年的一千九百多户,其中有不少户不光脱了贫,而且变成了富裕户。

(此文发表于《宁夏日报》1985年3月25日第二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