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杭州湾南岸话舟船

杭州湾南岸话舟船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鸭嘴巴船,其头部像鸭嘴巴,扁而平,尾部有双橹,一长一短,装货量比红头百官船少。货运主要靠这两种船。客货混装的有航船和快船,都是从一个集镇到另一个集镇,中间还能经过几个集镇和村庄。晚上,也有一种叫“夜航船”的,专在夜间行驶。

杭州湾南岸话舟船

雨霁青山翠欲浮,高人邀我恣行游。

烟陡缭绕莺啼树,云水萦回鹭立洲。

鬓雪已增潘岳感,江花更唤杜陵愁。

且拼酪酊未归去,落日微风共泛舟。

这是孙陞应人所邀泛舟赏景时写的一首诗,描写了江、湖岸边的优美景色,非常之生动感人。在三北平原上,江、河犹如蛛网,湖、荡确像一面面的手镜点缀其间,舟船驰骋纵横,可以到达每个小自然村的河漕、埠头,也可以通姚江、运河,直到南京、北京。内河的客、货运输,农、牧、渔、猎等作业也都离不开舟船。旧时的河道上真是“百舸争流”,犹如现今公路上的汽车,穿梭其间。据宋开庆《四明续志》载:“慈溪有船282艘,船宽1丈以上65艘,1丈以下217艘……内河船种类较多,有以载客为主的脚划船(即乌篷船),航、快船和运物载货的‘红头百官船’、‘鸭嘴巴船’等等。”

在我幼年时,每当秋收后,在东大河(即横河)畔,弯弯曲曲的江面上,点缀横跨江面的高高的石桥,有拱桥、平桥耸立在地平线上。一排排的红头百官船,装载着白色的棉花包,张着白色的帆,借风航行在航道上,似“礼拜”场上的大旗在盘旋。这种船方头,头部漆上红色,两边画上眼睛,所以称为“红头百官船”,尾部有舵,犹如一面倒插的旗帜,有橹而不常摇,遇桥必卸帆,无风时需靠好几个人拉纤。

鸭嘴巴船,其头部像鸭嘴巴,扁而平,尾部有双橹,一长一短,装货量比红头百官船少。货运主要靠这两种船。客货混装的有航船和快船,都是从一个集镇到另一个集镇,中间还能经过几个集镇和村庄。这种船比较轻巧,上有乌漆、竹编的篷,可以移动,乘客坐中舱,船头、船尾装货物,也借风张帆,后艄置双橹,一短一长。乘客坐在舱里,可以移开乌篷观看沿岸风景,下雨时可以用乌篷挡风雨,开船了,或者每经过一个村、镇,船老大就会立在脚板上,手执海螺,涨红着脖子“呜—呜—呜”地吹几下,告诉人们“航船快到了”,然后就是船靠河埠,上下客。没有风的时候不张帆,有好几个人快步拉纤。一般都要一天或半天到达。坐在船里也不会寂寞,常有艺人在船上说唱,或者说书什么的,只要每位乘客给少许的钱。晚上,也有一种叫“夜航船”的,专在夜间行驶。

还有一种叫脚划船,船上全置乌篷,所以又称“乌篷船”,船老大大多是绍兴人,头戴毡帽,坐在后艄,脚划双桨(遇小河便划单桨),手执短桨,作掌舵之用,游弋在大江、小河之间。它小巧灵活,专载客,可以将他们送到大镇、小村的家门口河埠,如现在的出租车那么方便,可以独讨,也可以几个人拼讨。船里既可坐也可躺,移开乌篷又可观风景。

在农村,农民有一种作业船叫农船,可以用它罱河泥、打蕴草,所以又称“河泥船”。可以运粮食、蔬菜等到集市去卖,又可将集市上的山货、日用品运回家,运家杂肥、尻肥去田间,将收获的农作物运回家。偶尔在船上敞上竹编的软篷,船舱里放几条船凳接新娘,送姑娘们去赶庙会、看社戏、观龙舟比赛等等。这种船有三舱,小而结实,耐用,后艄有一支橹,仅小河短途运输,很少见农船拉纤。

渔民根据作业需要制作了许多船,有丝网捉渔船、线钓船、夜间拷着捉鱼虾的棒棒船。式样与脚划船差不多,只有后艄一张篷,也不是黑色。后艄有一人把桨,船头有一人捕鱼作业,这种船一般在饭坛位置有一个水舱,漏底而通河水,是养捕到的活鱼的。还有一种划螺蛳船,比其他捕鱼船深一点,在水上稳一点,因为它要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一手持着长柄的畚箕,一手持有长柄的划盘,立在踏板上划呀划的,将沉在河底里的螺、蚌、碎石、瓦砾……都划进畚箕里,提上船来,一位帮手再将除螺蛳、蚌以外的杂物拣去。还有一种更小巧的鸬鹚捕鱼船,鸬鹚俗称“牧鸭”、“鱼鹰”,与前几种船相仿,只是更小一些。捕鱼人围着棕围,穿着发袜,挥舞着一根长竹竿,一会儿拍向水面,一会儿打向鸬鹚(赶鸬鹚下水去捉鱼),一会儿用竹竿钩住鸬鹚的腿(在船上将鸬鹚脖子里的鱼掐出来,放在鱼笼里)。俗话说“强盗口里夺鱼吃”。牧鸭郎会将几千只鸭放养在湖泊中、河岸边,或刚割过稻的田畈中。他靠的是牧鸭船,仅1米宽,2米长,中间横着一条仅可立双脚的踏板。手持一根长而有梢的竹竿,挥舞着竹竿,群鸭便会乖乖地听从指挥,只要鸭梢竿插到哪里,鸭群就会驻在哪里,决不会乱跑。在河、湖中用竹竿一敞,小小的牧鸭船也会游弋自如。还有一种船,叫“打鸟船”。仅在湖泊中打野鸭、天鹅之类的飞禽。因为野鸭飞禽的警惕性很高,所以这种船非常之小,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根木头,仅容一人躺卧在船里行进,且没有水浪,也没有水花,静静地移动着,它的桨仅一乒乓球拍大小,有时甚至不用桨,用手指头划动。船头上架一条鸟枪,里面灌上足够的火药和砂子(锡弹),一枪能打死好几只猎物。

也有一种更小的圆形的船,小般出现在荷花塘和种菱的池塘里,俗称“采莲桶”、“采菱桶”,犹如一只大脚桶浮在水面,桶内放一条小矮凳,穿红着绿的姑娘只能盘腿坐在中间,边采莲或菱而自由地用手当桨划动。有时还随口唱着江南水乡悠扬的小调,别有一番风景。这种船现在很少能见到。最后以邵晋涵的《乘乌篷船游览》诗作为结束语:

决决鸣泉谡谡风,中天白日照乌篷。

不知何处秋声起,一路松涛碧涧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