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起走过的日子(代序)

一起走过的日子(代序)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相信透过这扇窗户,读者一定能感受到金院师生那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领略到金院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就事业的人文底蕴。今天,在喜迎校庆60年之际,我们把自校报创办至今的部分散文作品汇编成册,奉献给广大师生、读者,让更多的校友、师生、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校曾经走过的心路,见证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知往鉴来。

一起走过的日子(代序)

不知不觉校报已陪伴我们走过了22个春秋。自1990年3月创办以来,校报已经成为沟通学校上下、校内校外的桥梁,成为展示学校风貌的窗口,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园地、一抹风景。如果有人要问,校报哪些版面和栏目最值得回味,答案可能不尽相同,但副刊《英苑》及其作品肯定是许多读者的选择,相信那些美文在读者的心目中都曾留下过美好的记忆,甚至更因那里曾有你的佳作而令你记忆犹新。

今天,当我们翻阅一期期校报、一篇篇散文、一首首诗歌,我们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我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20年前、10年前、5年前……在这里,我们仿佛经历着时空的穿越,与不同年代的青春和不同阶段的人生对话,体会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有的作品尽管已时隔20余年,但今天读来依然回肠荡气,回味无穷,让人爱不释手;有的作品虽然出自还在求学的年轻校友之笔,在让人们感受到“90后”、“00后”的清新和时尚之余,也能品味到深邃和老道;也有不少作品是出自曾在金院或者还在金院工作的园丁之手,他们中有历任校领导、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机关干部,他们的作品与其在课堂内外的风采一样,在一届又一届金院学子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当然,这里更多的作品是出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之手。这里既有对大学校园生活的记载,也有对社会世态的洞察;这里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伤感,更有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这里有师生情、同窗谊,有对母校的拳拳之心……所有这些,如香醇美酒,弥久浓香。

我们相信透过这扇窗户,读者一定能感受到金院师生那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领略到金院师生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成就事业的人文底蕴。不是吗?许多当年金专的才子如今已是驰骋金融一方天地的英才,在祖国大江南北尽情地挥洒着才华。回首过去,许多人都会说,上海金融学院在办学中有这么一个好传统,那就是要让将来从事金融工作的学生都练就一手好字。今天我们也要说,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金融人才不仅要经明行修,还要妙手著文章。因为写一手好文章,也是现代人才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或许更能体现作者心灵深处最深厚的东西,反映作者对世界、对生命、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领悟。她可以让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在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当下,多一份从容和淡定,她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更充实、更纯粹,让人生道路走得更稳、更远。

22年来,校报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把优秀作品呈现给广大读者,首先要归功于广大作者,尤其是历届年轻的同学。如果没有你们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观察、思考和提炼,没有你们的横溢才华和飞扬文采,《英苑》也就成为无米之炊,校报将黯淡无光。是你们用自己的眼光去捕捉真善美,诠释了生活的意义,把心灵的感受诉之于文字,让读者去分享和品味,使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多了一份陪伴和参考。尽管由于时代的变化,人们关注问题的视角有所侧重,表述的风格有所不同,但写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反映校园生活,讴歌青春、讴歌时代的旋律始终没有变,对真善美的追求没有变。正是这种变和不变的统一,才使我们的精神生生不息,得以延续,得以光大。我们也要感谢校报的历届编辑、同仁们,是你们以一颗甘为人梯之心,在22年的默默坚守中,让我们有机会重拾岁月往事,在流淌的岁月中寻找逝去的青春韶华,品茗人生的甘醇。

今天,在喜迎校庆60年之际,我们把自校报创办至今的部分散文作品汇编成册,奉献给广大师生、读者,让更多的校友、师生、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学校曾经走过的心路,见证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知往鉴来。如果这本集子能将学校和历届校友紧紧连接起来,让时间无限地延长,那更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编 者

2012年4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